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轨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导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和转换、甚至在国际上的信誉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来看,在进行不良贷款剥离前我国不良贷款多达数万亿,且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形势。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针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采取了各项措施,也在2015年首次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和余额的净下降并真正实现了显著的成效。再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因为从对外公布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话,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一直都出于双降的良好态势。但事实上在这“前景一片良好”的数据背后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名降实增”的事实,逐渐的隐匿的不良贷款余额在大幅度增加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甚至出现了双升的局面,这一预示着金融风险的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所以需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真正影响因素尽快进行研究,来解决不良贷款给我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一)宏观因素
新经济形势下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监管体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等。
1.我国特殊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机制,银行是由国家完全控制的且只是政府部门的一个下属分支机构。所以银行在此时只具有资金支付和结算的普通的职能,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只需要得到政府的同意就可进行生产经营,并没有硬性的贷款偿还和营利性的要求,所以很容易会产生不良贷款;后来随着改革,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是由政府统一控制和管理,而是变成了有一定程度的自主经营模式。但是商业银行长久以来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其会因为粗放的经营模式而承担起大部分的改革成本,进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
2.监管体制的影响。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同时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前,其实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全权负责和承担了对各商业银行的监管任务。由于早期人民银行的监管在理论上和实际执行上都存在很多漏洞,而且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期限要求不严,这些都对不良贷款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3.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凭借着对未来经济形势的良好预期而放松了对商业银行各项相关指标的监管力度。自1999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协助商业银行去处理大量的不良贷款,经过政府的干预使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是在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到了全球的金融业,我国的银行业也同样受到了冲击。加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呈下滑趋势,各方面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并非十分乐观,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上升态势。
(二)微观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微观因素主要是由贷款的直接关联方引起的,即包括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两个角度。
1.商业银行角度。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进行分析的话,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其自身的风险意识淡薄。商业银行在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只是国家政府下属的专业银行组织,并不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力,只负责支付和结算最基本的职能。在改革开放后,虽然商业银行逐渐开始拥有自主经营的能力,但由于之前计划经济留下来的习惯和管理意识仍存在,导致尽管政府不断出台各项监管措施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仍十分淡薄。尤其是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认为自身的国有背景可以帮助解决任何难题,从而为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了导火索。另外,商业银行在激励信贷业务人员的业绩方面总是一味的强调贷款发放量,导致工作人员为了追求业绩,私自放宽对贷款企业资质的审核且肆意扩大贷款规模和标准,进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2.借款人角度。从借款人的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借款人对贷款资金的经营管理不善。如借款人在申请到贷款资金后,在投资和使用时没有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导致所贷的款项无法获取利益或收回预期的收益,进而使得商业银行放出的该笔贷款变为了不良贷款。另外借款人在向商业银行贷款后,因尽快将款项投入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中去。并保持贷款的使用效益,如果借款人使用贷款所得的收益还不够偿还借款的本息,那么就会产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范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法规,科学转变政府职能
一套科学、严禁、高效且高质量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法律法规体系是防范和处理不良贷款所必需的。由于在处理不良贷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税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清算等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而相关部门在处理不良贷款方面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也要做到合法合理,所以出台和健全完善不良贷款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在完善不良贷款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督,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当商业银行的引导者,做好宏观经济运行的指路人。让商业银行置于市场经济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相互竞争,自主经营,利用市场经济良性的竞争机制形成各自防范和处置不良贷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准备制度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制度,但是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且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也不足。由于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来源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建立和制定出一套完善且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这样能够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规避风险,以及有效的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另外,由于我国金融行业中相关机构的风险准备金制度过于简单、内容不够丰富、也不足以满足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还需对风险准备制度进行详细的完善和健全,从而充分防止不良贷款和一些不良资产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建立更为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
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银行自身对长远健康发展的考虑,不能为了提高经营利润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虽然从数据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分母即贷款规模的稀释从而在指标上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但这并不能够算得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有效下降。所以,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审核的环节中,应该更加严格的对申请贷款企业进行调查和审核。建立科学严禁的贷款审批制度,真正做到谨慎客观,充分将每一个贷款项目的潜在风险揭露出来,以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四、结语
本文?对新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影响因素,揭示影响不良贷款产生的关键性因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具体措施,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提供可能的参考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141.html上一篇:Y银行服务质量差距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