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86-04
一、绪论
中国银行协会于2012年5月发布了《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高达2.85亿张。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的第三季度,中国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高达3.76亿张,比2012年增长18.4%;信用卡的透支余额达到了1.7万亿,同比增长了69.58%;信用卡授信的总额达到了4.35万亿,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30.33%。根据中商情报网的统计分析,近三年以来,中国的信用卡交易总额在国内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32.55%增至2012年的48.26%。纵观2013年国内的经济环境,信用卡业的发展既面临利好环境也面临着诸多威胁与挑战。从利好的一面看,党的十八大提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举措的加快推荐,保证了信用卡业良好发展的宏观环境。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富裕型”转型,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信用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最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节约了信用卡产业的监督资本,使信用卡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轻资产业务。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来看,中国的信用卡的发卡总量、消费额等于同期相比都有较大的提升。多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增长了30%左右。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分别为38.96亿元、34.68亿元,同期增长36.13%、42.24%。
从不利的因素来看,中国从2013年2月起,开始下调银行卡的刷卡手续费标准,下调的幅度超过了20%,这将引导消费者刷卡消费,相对地减少信用卡的消费。信用卡业务“滞纳金超限费收取”和“全额计息”等问题的出现也将会进一步打击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信心。最后,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导致技术性脱媒的趋势也越加明显,第三方支付向信贷中介的介入也开始挤压着传统信用卡业务的市场空间。虽然,中国信用卡业务在2013年的业务收入取得了增长,但是,收入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坏账率的上升。根据中央银行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信用卡未偿还贷款总额高达226.17亿元,比2013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5.27%。总体而言,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在短期内的增速仍将放缓。
综上所述,从国内的宏观环境和银行业的行业环境来看,信用卡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压力和风险较大。目前的各大银行也开始从单一的“快速扩张”模式,逐渐向稳定客户资源、平衡风险和利润的模式转变。
目前,各大银行主要是通过不断地更新产品体系和完善增值服务来维持或提高持卡人的刷卡频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的加剧进一步导致各大银行信用卡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此外,由于服务产品的容易被模仿性,所以,各大银行单纯依靠产品获得竞争优势逐渐丢失,客户在各大银行之间流动,客户的流失风险也逐渐增大。
二、文献综述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概述
信用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卡风险指的是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发卡行、持卡者以及合作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的信用卡风险指的是因为信用卡本身缺乏担保循环信贷以及贷款缺乏计划性、授贷个体多等原因而造成的发卡行损失的可能性。(殷建,2006)信用卡风险对银行的正常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严格控制和防范。
根据信用卡风险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来自持卡人的风险,来自发卡行的风险,来自商家的风险和来自第三方的风险。来自持卡人的风险包括恶意透支;利用透支额来牟取高利息;持卡人隐瞒真实情况造成的道德风险。来自发卡行的风险包括: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篡改余额等信息;持卡人信息泄露等。来自商家的风险包括不法雇员的欺诈和不法公司的欺诈。来自第三方的危险包括:盗窃、复制、伪造、冒用身份等。学者袁笑冬(2006)在其论文《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性与成因分析》一文中,根据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点,从银行方面将信用卡风险分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违约风险指的是持卡人不能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银行因为资金流动困难而以高于市场利率的成本来获取资金。市场风险则指的是利率和汇率风险。根据信用卡本身缺乏担保循环信贷以及贷款缺乏计划性、授贷个体多等特点,笔者将其信用卡业务概括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市场风险。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信用脆弱理论
现代理论认为可以用信用的运行特点来解释信用的脆弱性。信用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连接起来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个部门、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一旦网络中的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整个网络的连锁反应,进而陷入信用混乱的局面。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信用的依存性和广泛连锁性的特点是造成信用脆弱、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信用脆弱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信用的风险特点反映出信贷风险的自源性的特点,即信贷风险的产生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因此,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 2.经济周期性波动理论
理查德?冉德(Richard. Randall,1989)认为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机构的业务活动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房地产产业,进而导致风险积聚。随着国民经济环境逐渐改善,这种积聚的风险不易被察觉,一旦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这种风险会迅速暴露出来,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建立在对所投资项目或者借贷者的未来收益上。如果商业银行评估投资的项目或借贷者在未来的收入有保障,那么商业银行可以对其投资或放贷,保证其盈利性和安全性。相反,当商业银行评估投资的项目或借贷者在未来的收入有保障,无论是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都会发生坏帐,此时,银行信贷风险增加。
4.信息不对称理论
Stiglitz & Weiss(1981)在研究信贷市场时,提出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指的是交易达成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方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活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接受合约的一方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的过程偏离信息缺乏者的愿望。无论是道德风险还是逆向选择发生,都会造成市场的低效率,导致市场失灵。(徐志宏,2006)
5.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指出,当承担风险单位数量越大时,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的结果则会趋近于无限数量下的预期损失。大数法则表明,在信用卡市场上,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与每一个别随机现象的特征无关,即发卡行不必评估每一个持卡人的随机风险,而是关注持卡人总体的平均风险的把握,并将持卡人的总体风险水平等同为个人的风险水平。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操作办法
信用卡业务风险评估即分析信用卡业务风险,主要通过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的科学方法,对人们手中的资料、相关信息以及性质进行加工分析,进而较清晰地了解不同种类的信用卡业务风险强度与频率,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一般而言,信用卡业务风险决策主要包含估算信用卡业务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估信用卡业务各风险发生的强度两部分。信用卡业务风险预估概率是指通过海量资料积累与多角度观察,来分析发现信用卡业务不同风险下损失的产生的不同规律;预估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强度是指一旦某种信用卡发生业务风险,给银行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地负面影响,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容易造成大规模直接损失的信用卡业务风险要严加管控。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对以往不同研究学者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研究以往不同学者的观点与文献的分析整理,为本文研究过程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和归纳了信用卡风险和《巴塞尔协议》方面的理论文献,并进行了总结。
(二)案例分析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以某个具体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案例企业的运营过程,在总结案例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得出适用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对民生银行案例的分析。选择民生银行作为案例企业的根本原因就是笔者在民生银行长期工作,比较熟悉民生银行的运营过程。另外,民生银行也是目前中国比较知名的大银行,在运营方面也比较符合一般银行的运营规律,所以本文认为选择民生银行比较恰当。
(三)比较研究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不同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的银行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银行在信用卡风险运营管理方面的效益高低得出比较符合本文需要的研究结论。本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所选取的比较分析对象就是民生银行和外国银行(以美国银行和香港银行为主)。通过分析民生银行与外国其他银行运营中存在的差异和优劣势,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四、民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自动激活系统加大操作风险
往往信用卡部门对其销售人员的考核主要依据其工作期间的销售业绩,即发卡量。每个销售人员每个月都有规定的任务,只有达到基本要求后,员工才会取得业务绩效工资。所以,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每个员工都会在月底的最后几天积极想办法达成销售目标。这时,这些员工会充分发动其人脉关系,利用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帮助其完成销售任务。这部分客户往往采取不激活的做法。这种现象在国内较为普遍。
(二)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
近三年民生银行可疑贷款逐年增加,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说明民生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从透支金额来看,2011年、2012年、2013年信用卡透支金额分别为3.8亿、6.63亿、1.13亿人民币,从透支额占个人信贷和垫款比例来看,民生银行信用卡透支额占个人信贷和垫款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造成民生银行恶意透支案频发的原因在于客户申请资料审核不到位。具体来说, 为了达到发卡量的数据指标,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向客户发卡前,未能充分审核申请者的财务收入状况、信贷记录及历史消费数据等。在发卡后,又未能对持卡者的还贷能力等风险信息做到及时掌握。当持卡者恶意透支时,也未对持卡人进行及时的风险提示。当恶意透支行为发生时,对持卡者的惩罚力度又较大。
(三)信用卡审批环节不过关
目前,民生银行信用卡在申请者资料审核时规定,对一般申请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申请人在各银行的贷款记录、银联的黑名单、学历信息进行核对;钻石卡申请者在资料审核时,除上述材料以外,还需审核其房产证明等信息。但在现实的操作中仍存在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在现实中,往往一个中等收入者拥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现象较为严重。这说明,信用卡中心在对申请者资料审核时存在着漏洞。 (四)还款便利性不足
民生银行的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但由于民生银行的创立比较晚,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的营业网点、ATM存款机还较少。由于网点分布的局限性,持卡人的还款比较麻烦,是持卡人不能按时偿还透支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剧了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
(五)流失客户管理不到位
目前,银行在流失客户的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欠妥之处。客户申请销户之后、中心相应的销户工作未落实,从而导致持卡者申请销卡时的电话客服与柜台互相踢皮球现象。为了留住客户,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还存在着工作拖延的情况,持卡人已提出销户申请而中心未予以销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六)业务规模扩大,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就国内整体环境而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和各大型企业都加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是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随着民生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这种业务规模的扩大与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加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运营风险。
(七)境外支付风险
作为国内主要发卡行之一的民生银行,在近几年中境外支付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大量的热钱流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信用卡境外洗钱的犯罪活动也越来越严重,然而目前在监管层面,涉及境外收单相关业务细则的规定仍属空白,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风险。
五、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信用卡自动激活系统加大了该业务的金融风险;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信用卡审批环节不过关;还款便利性不足;流失客户管理不到位;业务规模扩大,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二)事前的风险防范机制
1.倡导先进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银行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在这三大原则中,最为重要的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其他两大原则的基础。在银行所有业务中,信用卡业务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所以,安全性原则也是信用卡业务在推广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项根本性原则。
2.建立全面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1)实施全面的信用卡信贷周期管理。
(2)严格把控准入客户质量。
(3)加强账户管理。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5)催收和核销。
3.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信用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欧美国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和中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表明,信息的不对称已经严重限制了信用卡业务的顺利开展。信息不对称在现实中,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民生银行的盈利能力,将是当前民生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要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任何风险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都离不开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的积极参与。民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离不开一批具有充足风险管理经验、专业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人才的参与,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是风险管理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在如何组成高素质队伍问题上,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可通过对中心现有职员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或者聘请该行外部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加入等方式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三)事中的保障服务机制
1.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
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可以从拓展新客户和日常管理两大环节着手。具体来说,在特约商户的拓展环节上,民生银行必须一方面注重特约商户的拓展工作,另一方面须注重特约商户风险控制能力。
2.加强账户管理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应当吸取教训,对持卡人的信用卡消费记录进行持续跟进追踪,从而有效防范欺诈风险。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可以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查找出持卡人的消费习惯和特征,从而能够敏捷地侦查到非正常交易行为。
(四)事后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策略
1.加强催收和核销管理
在整个催收过程中,催收人员需综合考虑欠款人的心理特征,并在合适的时间内,根据客户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催收方法,尽量实行“一户一策”的原则,深入到每个细节。
2.健全信用卡业务风险补偿机制
对于可能遇到的信用风险,银行要保持敏感性,在损失没有发生之前,应采取适当的手段,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则需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一是环境权变机制,二是与保险公司合作机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198.html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下一篇:民营银行差异化经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