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79-02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紧接着,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全国的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从此启动。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村镇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各地快速成立和发展,促进了农村金融投资多元化,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生力军。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迅速,但同时亦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结算手段落后,经营环境欠佳等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山西省村镇银行发展情况,人民银行太原中支金融稳定处组织对辖区各村镇银行开展了专项调查。
一、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9月,山西省共批复开业村镇银行46家,资产总额195.0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16亿元,上交税费达0.21亿元。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3%,辖区村镇银行稳步经营,存贷款逐年增长,各项经营指标良好。
(一)存贷款情况
截至2015年9月末,山西省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50.21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0.7%。其中,活期存款90亿元,占比61%,单位活期10.21亿元,储蓄活期79.79亿元;定期存款60.21亿元,占比39%;各项贷款余额113.87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0.75%。
1.从贷款投向来看,截至2015年9月末,村镇银行贷款投放前三位分别是:批发、零售及其他类34.92亿元,占比31%;养殖业贷款7.34亿元,占比7%;农村企业贷款6.44亿元,占比6%。辖内村镇银行贷款的主要投向是提供商户的批发、零售类贷款。
2.从贷款结构来看,截至2015年9月底,山西省村镇银行个人贷款55.25亿元,占比为36%,全部为农户贷款;企业贷款余额为96元,占比为64%。
3.从贷款执行利率和期限来看,6个月以内的加权平均利率为14.99%,6个月―1年的加权平均利率为14.82%,1―3年加权平均利率为12.44%,3―5年加权平均利率为6.54%,全部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14.66%。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6个月―1年,1年以下的短期贷款占到全部贷款的80%以上。
(二)经营效益情况
截至2015年9月底,山西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195.08亿元,同比增加17.8亿元,增长8.9%;负债总额为186亿元,同比增加18亿元,增长10.4%;实现税后利润5.16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
(三)公司治理及内控建设
一是管理架构方面,辖区村镇银行作为成立较新的独立法人金融机构,拥有较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全部能够在“董事会决策、经营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的运行机制下正常开展经营业务;二是内控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从组织部门到操作岗位的职责落实制度、从业务制度到激励约束机制、从合规监督到审计监督、最终到责任追究的首尾相衔的内控体系,确保了规范合规运营;三是制度建立方面,辖区村镇银行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人民银行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的业务和流程、授信、会计及柜台业务、计划财务和反洗钱等规章制度,通过内控制度规范各项业务。
二、村镇银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村镇银行在其数量及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以下风险及问题:
(一)业务类型有限,存款来源不足
目前村镇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从存款的角度看,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服务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受到限制。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存款来源少,制约其市场开拓及业务范围。
(二)经营环境欠佳,金融基础设施滞后
村镇银行作为新设金融机构,诸多服务设施和服务接口还不太完善。主要体现:一是征信接口缺失,农户信用情况难以及时掌握,导致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增加;二是未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依然挂靠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资金运转速度和效率受到影响;三是未加入银联组织,不能开展银行卡相关业务,现代银行结算功能缺失等。
(三)政策扶持难以满足,服务功能发挥受限
由于村镇银行起步较晚,且为单点机构,基层服务网点少,虽然存款增幅速度远高于辖区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总额仍然难以满足农户贷款需求。以某市村镇银行为例,据调查,其每月申请贷款的农户高达3000多户,而受资金紧缺的限制,仅只能满足10%贷户的资金需求,既制约了辖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到村镇银行经营的快速发展。同时税收方面与农村信用社相比缺少优惠条件。村镇银行目前只有6亿资产规模,而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高达15亿元,而向财政上缴税收比例远远低于村镇银行。
(四)金融同业竞争加剧,发展环境受到影响 目前,各金融机构相互争拉存款,争抢客户局面进一步加剧。部分金融机构为完成任务,给客户好处费、手续费等形式,吸引客户,给新设金融机构和小规模的金融机构带来挤压,生存发展环境受到影响。
三、对村镇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的建议
(一)找准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
与大中型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区域特征明显,具有信息成本优势。从业人员的本土化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影响,对客户的信用以及经营状况了解更加便利、及时和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二是业务审批速度快,具有交易成本优势,中小企业的信贷优势体现在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三是监督成本优势。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为了能够在区域内长期生存共同发展,倾向于长期互惠合作,会形成一个银行对企业经营信息全面了解的平台,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主要风险予以识别,测量与管理,建立以经济资本约束经营风险的管理模式,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程度之内,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监督成本。因此,村镇银行要不断推出与农相宜,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品牌,打造村镇银行自身特色的信贷产品,适应客户需要。
(二)拓展中间业务,丰富金融产品
村镇银行是新设立的普惠金融机构载体,科技实力和服务水平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中间业务和电子业务,村镇银行几乎是空白。单一的存贷业务已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村镇银行要加快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凭借自身扎根农村的优势,开发农民喜爱的金融产品。延伸金融服务链,比如向偏远农村的农户提供养信息,帮助其发家致富,既增加了资金来源,又将普惠金融的温暖送达千家万户。
(三)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稳健经营
一是加大内控制度建设,增强员工风险意识,确保风险防控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二是强化员工培训,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能够及时识别和化解外部风险冲击。三是增强忧患意识,严防信贷垒大户,坚持走支农、支小发展的路子,强化对存在风险隐患贷款跟踪监测,针对风险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化解。
(四)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其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人民银行应从支农再贷款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帮助解决贷款需求缺口的资金需求;当地政府将部分财政资金账户开设到村镇银行,引导相关企事业单位在村镇银行开户,进一步壮大其资金实力。同时从税收等方面给予减免,扶持村镇银行尽快成长起来,为服务县域“三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