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近两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及居民财富的日益增加,存款理财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理财市场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转型不断加速,理财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调整收入结构的重点争夺领域,市场主体将日益丰富,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一、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概况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累计发行各类银行理财产品186792只,平均每月新发行产品15566只,累计募集资金158.41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5年所有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下同),平均每月募集资金13.20万亿元,发行产品数和募集资金额分别比2014年提高3.48%和38.99%。
理财产品募集金额较上年大幅提高,同时由于目前股票市场波动,导致股市避险资金进入理财市场,未来募集资金额度预计还将大幅提高。
二、理财业务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焦点
从理财投资者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全民理财意识逐步觉醒,且随着银行产品创新及宣传、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主观意愿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各主要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较其他投资品种仍以其“低风险”的特点吸引着大量的资金。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导致银行息差收入不断缩小,银行扩大非息收入来源,调整收入结构的压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贷款难以满足企业股权、并购等日益增加的个性化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投资理财业务刻不容缓。
三、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展中的问题
1.投资标的单一,产品创新能力匮乏
目前各商业银行理财资金除投向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资产外,非标部分大量投向银行贷款类资产,使得理财产品基础资产来源单一,产品短时间内易复制,并对各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刚性兑付”现象客观存在
由于客户教育、 银行宣传、舆论引导等原因,客户未将银行理财产品看成与基金等产品类似的资产管理产品,认为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理财产品只能盈利不能亏损,有的客户甚至不能接受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出现,而银行出于舆论等压力有时也只好委屈兜底。各种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成为实际上的“保本保收益”产品。
3.风险管控要求与传统信贷高度重合,缺乏个性化
理财业务虽发展迅速,但风险审批制度建设仍相对滞后。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批与风险管控要求与传统贷款高度重合,缺乏个性化,这也是导致理财业务创新滞后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建议
1.加强投资者教育,真正实现“买者自负,风险自担”,打破“刚性兑付”
银行理财业务的本质和核心应该是“委托代理”的受托关系。一方面,作为受托方和理财产品的发行人,银行应在事先约定的范围内勤勉尽责,及时、准确、完善地披露理财产品基础资产的真实情况,并对投资者做好风险提示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委托方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逐步建立起“买者自负、风险自担”的风险意识,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
2.重视产品产异化设计,避免同质化竞争
目前,由于理财产品投资基础资产的趋同,导致产品结构在短时间内易于复制,理财产品竞争已经部分成为单纯收益率的比拼。因此,在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各银行应进一步重视理财产品的差异化设计。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人群,设计满足其自身风险适合度要求的产品。在基础资产方面,逐步由银行信贷资产扩充到涵盖股权、并购、二级市场精选投资等更丰富的领域。
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专业、专注的高素质队伍
近年来理财业务发展迅速,随市场情况不断变化,各类创新型业务层出不穷,与之相伴随的是监管部门管理规定和监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在对市场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各类监管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保证各类的业务创新不突破监管红线。因此,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各家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基础工作,应该常抓不懈。
4.加强风险控制,夯实理财业务转型根基
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良性长效发展的核心和支撑。夯实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差异化的风险偏好,树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经营理念。同时,加大违规处 罚和追究力度,使合规操作理念深入人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380.html上一篇: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探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