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我国审计自1983年出现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出台了很多的审计法律、法规和自律性章程,各商业银行领导决策层也认识到内部审计对防范银行风险的重要性。积极地推进银行审计工作的改革和完善,这些措施对防范银行风险起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使审计制度的建立有了法律依据。同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从机构设置、工作程序、管理体制、人员任免等方面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1987年,首次出现了审计科学群众性的学术团体―中国内部审计学会(1998年更名为协会),标志着内部审计己从实践探索转向理论探索,使审计有了科学依据。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了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应该按照国家的关规定建立健全审计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准则》指出审计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审计活动。按照审计体制改革方案,逐步向北京、上海、大连、南京、武汉、广州、西安和成都派出了八个审计分部,在一级分行设立副行级总审计师,一级分行派出若干审计办事处,撤销了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的审计机构,其宗旨是垂直管理。在改革机构的同时,重新构建了审计的规范体系,制定了《内部审计章程》和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审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其他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审计规范化水平。
二、商业银行审计的风险
(一)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国商业银行仍普遍将部门置于总行和各级分行支行的行长管理之下,总行行长管理总行的部门,分支行的行长管理分支行的内审部门,审计部门要对行长负责,管辖的行长以及在分行审计部门及其负责人决定人员的工资报酬、晋升。如果直接对分行行长负责并报告的情况下,要保持分行审计的独立性是较为困难的,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殊企业,经营银行主要目的很显然是盈利。作为行长为了业绩容易只注重银行的利润和经济效益,可能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现有的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理论知识,大部分都是从事会计工作,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结果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审计风险。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银行认为审计是个闲置部门,把年龄较大的女同志安置其中或者从其他岗位抽调人员,他们过去大多从事会计、储蓄、信贷业务,长期从事经营和管理工作,原有环境的痕迹深,同情心理较重,不利于做出客观的审计判断。大部分同志是从原二级分行审计部门划转,他们虽有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程序和方法,但由于知识面不宽。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新的业务知识的能力开始下降,也缺乏新形势下全方位的综合性分析的能力,也缺乏精通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专业人才和懂经营管理的综合性审计人员。再加上很少高层次的业务交流和培训,无法开阔眼界、更新知识、借鉴经验和在更高层次上吸取营养,他们在新形势下不能适应审计工作。
(三)审计方法落后
与国际大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的手段明显落后。虽然正在由传统的查凭证、翻账簿、看报表,向现场检查与运用新的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目前仍然是以传统审计普遍运用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为主,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审计手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审计实施中以全部业务和账目为基础,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依赖于审计人员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审计随意性大,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造成审计成本高、审计质量低和审计效率低的情况。
三、风险控制方法
(一)审计项目全流程质量控制
按照审前准备、现场实施、撰写审计报告、整改追踪等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确定了不同的质量控制重点并严格执行,强化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引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报告、及时纠正,重点把关审计方向的引导和审计成果。
(二)审计工作考核激励
一是对现场审计项目质量、项目组成员、监管员工作都进行考核评价,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价细则。考核的内容、流程、标准、尺度等持续进行优化和细化。并将考核结果与审计人员绩效工资分配、行员等级晋升、职务聘任挂钩,以此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全体审计人员自觉提升工作质量。二是建立完善审计后评价机制。对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职行为导致风险未能有效揭示的情况,审计部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追究有关审计人员的责任,以进一步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从审计项目实施质量、日常监管成效、所管辖分行风险揭示状况、内部管理质量等方面对下属审计分部整体工作成效进行后评价管理,以进一步强化各审计分部的尽职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开展“年度优秀审计报告评选”,报告评选区分总分行级专项审计、审计调查类报告以及分行级全面审计报告、支行级全面审计报告等三个报告类型,经过审计部全体员工无记名投票、部门评议小组审议复选、总部研究决定等程序评选出年度优秀审计报告,并给予通报表彰与物质奖励,促进审计专业水平和审计工作成效的提升。
(三)审计资源管理及培养
审计部强调审计人员的统一调配安排,实现总分部之间、分部与分部之间在审计资源上的相互支持、优势互补。通过总部有效统筹不同项目实施时间,审计小组可以做到一次进点即完成对多个项目相关内容的现场取证工作;同时可以在部分业务板块实行流程化运作,由专门的条线业务检查小组,依次完成多个项目相关业务板块的审计任务。同时,各分部审计人员由于多次合作,相对专长较为固定,能够做到高效合作,主审与组员之间也不需要太长的磨合期;组员之间还可交流经验,将不同项目的经验迅速分享到整个审计队伍。
(作者单位为长沙银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431.html上一篇: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