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一般而言,流动性分为三个层次:货币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其中货币流动性是基础,下游的是市场流动性,本文探讨的银行系统流动性处于中间层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的是该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主要包括两方面: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而流动性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额缺口即流动性缺口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之前,因而确保足够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银行的流动性受到央行政策波动、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和金融市场波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逐步对外开放,国际收支持续多年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数量被动增加,从而流动性增加。此外,国内储蓄偏高也使得流动性出现过剩。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造成了严重影响,美国次贷危机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一些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因此纷纷倒闭。同时,这一危机也使得国内商业银行资金回收困难,各个银行谨慎贷款,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受到挑战。次贷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受到了一定的管制,银行惜贷行为明显,使得流动性呈现过剩现象。同时,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完善和信用货币的减少了人们对现金的需求,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大求现象突出。
因此,本文择取16家上市银行2008至2014年的数据,拟通过货币供应量、存贷比率和短期资产流动性比率等银行流动性度量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衡量和比较研究,同时借鉴美德对于流动性的管理经验,寻找相关途径以实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均衡。
二、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流动性受到宏观和微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宏观外部环境看,Allen and Gale(1998)指出对银行流动性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保证资产以合理的价格应对一般的流动性需求,但在不利环境下流动资产也会相对减少,实际清算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损害银行利益。从微观方面分析,商业银行内部各项存贷款的指标影响且反正的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吸收活期存款是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主要源泉之一。Dimond 和 Dybvig(1983)提出了流动性创造均衡模型,这一模型表明适当保障活期存款人利益,合理的活期存款比率有助于稳定存款,保持充分流动性创造能力。鲍红波(2006)提到用现金流来衡量银行流动性。此外,谢志华、杨瑾(2007)选取备付金比率和存贷比来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目前,人们较为关注银行流动性的现状,很多学者论文也提出了流动性过剩这一问题。陆磊(2007)指出了引起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种种原因。武静(2007)认为,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的银行被动负债的增加,而主动投资的渠道不够。冯学敏、何雁明(2007)认为我国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失衡,贷款不足,外汇储备等增加是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朱睿(2006)认为过多流动性会使得银行业过度竞争,非理性降低贷款条件,不利于金融体系稳定。朱庆(2006)提到针对流动性过剩,央行应该积极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同时要搭建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机制。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衡量与现状―以上市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受收到内外部多个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货币供应量、存贷比率和短期资产流动性比率三个指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缺口在我国分为三个层次:M0是流通中的现金,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的货币发行量。其中,M1体现了货币存量的重要流动性特征,而M2体现了货币存量总额的变化特点。
由图1可以观测到我国2008到2014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趋势,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M2的增长始终快于M1的增长,且M1与M2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货币流动性比率为M1/M2,由图可见至2014年分母M2已远大于分子M1,这意味着货币流动性比例处于下降趋势,表明居民和企业持有定期存款和储蓄的存款的意愿增强,货币的需求减弱,流动性过剩。
图1 2008-2014我国货币供应量
(二)存贷比率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业务日趋多样化,但是存款和贷款仍是资产与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存贷比率指的是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值,其公式为:存贷比率=(各项贷款总额/各项存款总额) *100%
一般而言,银行的各项贷款与存款比例不得超过75%,如果存贷比率较高,则说明银行将大部分资金用来发放流动性较低的贷款。根据表2中的数据所示,这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南京银行多次达到60%以下,存贷比不断下降,说明银行没有有效使用资金,大量资金存在于银行体系内部,无法转换成贷款投放出去,这是银行流动性过剩表现的一个方面。
表2 2008―2014上市银行存贷比率 单位:%
(三)短期资产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是较为常用的流动性指标反映银行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公式为: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全部负债)*100%
流动性比率不仅可以表现商业银行资金支付流动债务的能力,也反映了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供给的能力。该比率越高,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越强。该比率一般应当保持在30%至45%左右。表中16个上市银行均有流动性比率超过40%的情况,2008年普遍较高以外,至2014年仍有多数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在45%以上,这也表明银行存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
表3 2008―2014上市银行短期资产流动性比率 单位:%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与影响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流动性过剩主要指的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很多,本文分别从供需两方面探究。
(1)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我国逐步对外开放,外汇体制也日益完善,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即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两方面的顺差。目前汇率条件下,基础货币被动增加,商业银行货币供给增加,流动性过剩。报告显示,2014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84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7亿美元。
(2)国内储蓄率过高,消费占GDP比重偏低。2014年12月末,我国国内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49.9万亿元,在世界储蓄排列中位置较前。由于我国社保体制、教育体制和住房体制等不完善,以及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大多数居民更愿意选择较为保守的储蓄存款,消费也难以提高,货币的需求减弱,使得流动性过剩。
(3)银行信贷活动受管制,惜贷行为显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信贷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危机爆发重要原因,即货币供应量小雨需求量。各商业银行对于贷款更为谨慎,再加之近几年经济有过热苗头,政府加大对信贷活动的调控力度。贷款的减少也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减弱。
(4)金融创新不足,资产配置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尽管存在一定的创新产品,但还是缺乏化解存差替代产品和金融创新手段,当存款大幅增加,流动性过剩就很难避免。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1)不利于银行有效盈利。贷款是商业银行进行盈利的手段,但是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信贷增长困难,这就使得银行的利息显著下降。另外,国内储蓄率一向较高,成本负担较大。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存贷利差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渠道,流动性过剩无疑会增加营运和利息成本。另外,过高的流动性资金投向货币市场,使得货币市场利率走低,这对银行造成了又一打击,这些都挤压了银行的盈利空间。
(2)不利于央行政策的有效性发挥。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加息、公开市场操作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即通过提高利率使得使用资金成本提高,借此减少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即通过大量发行央行票据来控制流动性。其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对严厉,借此来降低银行提高放款和信用创造的能力。尽管这三个手段有助于收缩流动性过剩,但是也使得过多资金沉淀在中央银行,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
(3)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流动性过剩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运营成本,这势必对银行的盈利造成冲击。这使得银行之间过度竞争,盲目追求大户,过分降低贷款利率,这使得不良贷款反弹,加剧银行贷款风险,不利于金融体系稳定。
五、美德两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过剩的管理
(一)美国
(1)最低备付金要求限制。根据美联储规定,美国境内所有银行对超过5200万美元的活期存款必须持有不少于10%的现金储备,对于5200万美元以下430万美元以上的必须持有的备付金。建立在活期存款基础上的备付金比率,有助于银行更好应对流动性过剩,即相应过多的活期短期资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稳定银行的经营。
(2)制定良好的流动性计划。一个良好的流动性计划有助于银行减少融资成本以及使得银行所需持有法定准备金最小化。美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通过利息流动性计划来对潜在的流动性问题进行预测,这一计划设计两方面:一是银行对其储备头寸最低要求实施管理,计划周期为法定两个星期;二是一年或一年以上资金的需要量。良好的流动性计划,有利于在源头上减少流动性过剩发生的可能性,对资金供需进行预估。
(二)德国
(1)特别最小准备金要求。德国的银行对于外国储蓄保持一个较高的法定准备金率,此外还有额外边际准备金要求,从而来限制资金过多的流入。同时,准备金要求也赋予银行抵消权,即外国的负债被一定外国投资所抵消,准备金要求将被免除,这一措施有利于鼓励银行将资金配置到国外,从而较好的控制资金流入流出,避免双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
(2)利息支付限制。利息支付限制即联邦政府禁止对外国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支付利息,但对于德国银行向外国银行借款则没有此项限制,一定程度限制外国资金的流入,减轻国际储备压力。
(3)差别再贴现配额。联邦银行在特别情况下会减少银行的再贴现配额,从而控制银行部分潜在的流动性头寸,间接调控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六、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以上市银行为例
(一)积极实施公开市场业务,实现货币机制的有效传导
货币供应量对银行流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根据M2远大于M1的情况。中央银行应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上调银行体系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利率,短时间内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同时,实施有效的货币传导,避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现象。
(二)稳定国际收支,完善外汇管理体制
(1)努力实现贸易平衡,适当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流动性输入的主要原因,大致包括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热钱流入等。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改变“贸易顺差一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认识,适当减少出口鼓励措施,使得出口降温。另外我国出口通常是低成本扩张,出口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应该使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努力实现贸易平衡。 目前,外商投资占我国经济的比重较高,近几年我国主要以粗放式的方式吸引外资,这并不有利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期经济环境下,我国应该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有选择的引进外资。
(2)设立最小准备金要求和利息支付限制。借鉴德国对于流动性过剩的管理,设立最小准备金要求和抵消权,从而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入流出。目前,由于我国仍较依赖于外国资金,所以不能完全禁止利息的支付,而是相对减少利息。
(3)完善外汇管理体制,稳定外汇储备。在我国固化的汇率管理制度下使得流入的外汇资金通过结售汇转换成外汇储备,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被动增加。因此我国应该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在经常项目下完全的意愿结汇和售汇制度。这不仅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还有助于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用汇需求。
(三)适当放松信贷管制,拓宽信贷领域
根据经济发展现状,适当放松信贷管制。银行要改变过于谨慎贷款的作风,促进信贷规模的扩大,调整信贷投向,重点培育消费信贷市场、小企业贷款市场和贸易融资市场。
(四)适当降低国内储蓄率,拉动消费
适当降低国内储蓄率,使得居民将多余的资金投向更为高效的其他理财产品,推动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另外,储蓄率的降低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利息成本,推动银行积极性。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要解决医疗和住房问题,这有助于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五)推动金融创新,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
改变银行产品过于单一的局面,推出更多金融产品,这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理财选择途径,避免出现存款过多的状况,还能够为银行创造更多盈利。同时,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于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占主的局面,创新利用资金手段,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765.html下一篇: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