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统计测量法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当中的应用,不仅依赖于银行风险管理理念,还要使用计量统计学,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促进统计测量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高级计量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险损失数据与建模要求不匹配、损失计量未能与商业银行的高频低损事件的管理相结合、有关指引与损失计量之间关联性不大、低频高损事件的计量缺乏充足的数据,这些问题导致高级计量法无法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1统计测量法应用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1.1理论依据
结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各个方面看,其产生的基本特点是多样性、内生性和复杂性,受操作风险生成机理和内在特征的影响,高频低损事件和低频高损事件是其呈现的主要形式,其中,对低频高损事件的控制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而高频低损事件与低频高损事件的产生环境是相同的。由于商业银行发展的环境中存在较多的风险产生因素,且这些因素非常不稳定、难以评估,因此无法完全杜绝低频高损事件的发生,在实际的操作风险管理当中,只能通过减少风险产生的因素方面着手压缩低频高损产生的空间,达到控制低频高损事件发生的目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见下图。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图
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图可以看出,如果高频低损事件和无损失操作风险事件的空间相对增加,那么低频高损事件的空间就会增多,商业银行的损失将大大减少。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要准确判断这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采取必要手段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为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只有充分了解低频高损事件、高频低损事件和无损失操作风险事件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对操作风险管理采取措施。如果将X看做低频高损事件的发生概率,Y作为高频低损事件不发生的概率,当ED这条线向X靠近时,Y的空间就会变大,即低频高损事件不发生的概率就会变大,此时就可以降低低频高损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为商业银行下一步的计量损失提供依据。
1.2方法
统计测量法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所体现出来的主要是判断高频低损事件和无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测量其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统计测量法的目的。统计测量方法使用银行提供的信息将其归纳总结,从中分析出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因素,并对其大体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得出每种因素导致操作风险产生的概率。统计测量法对银行内部的相关信息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针对样本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找寻出风险点,以此来反映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状况。银行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风险测量体系,重点突出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风险点。
2统计测量法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步骤
2.1流程划分与梳理是统计测量法应用的基础性工作
流程的划分与梳理是统计测量法应用的基础性工作,商业银行要全面考虑银行业务的各个内容,对管理部门、产品条线、业务板块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区分并加以定义,引起银行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进行银行管理部门划分的时候,银行要注意到经营机构和管理机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涉及的业务也必然存在差异,银行划分这两个部门的时候必须要使其能够反映银行业务的全部情况,基于此,商业银行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方式进行流程划分。首先,在进行流程划分的时候,将银行视作划分的对象,其涉及的各个经营流程作为具体的划分内容。其次,如果按照功能进行划分的话,就可以分为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监督评价流程和支持保障流程,再对每个流程做再一次的细分。最后,形成一套比较详细的银行流程图,完成流程划分。
2.2风险识别与评估是统计测量法应用的关键环节
统计测量法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评估中应用的主要作用就是分析出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包括已有的因素和潜在隐患,因此,风险识别与评估是统计测量法应用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结合已有的操作风险经验识别操作风险,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找出每一个风险点的潜在隐患,并以银行的经济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制定出较为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要根据操作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划分操作风险等级,通常,人们会将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大小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一般把操作风险划分为三档十级。
2.3操作风险测量计划的制订是统计测量法应用的重要内容
操作风险测量计划包括制订测量的整体计划与设计抽样方案,制定测量的整体计划需要以风险评估结论和以往的相关经验作为参考依据,以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以及预判操作风险隐患,突出操作风险的高频率发生区域,依次对风险事件进行排序,制订合理的检查计划。同时,抽样方案的设计要统一,根据控制点的性质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保证抽样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3统计测量法的意义
3.1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要想行之有效,必须要从银行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着手,通过分析各个风险点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严格保证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内部风险统计测量法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相较于传统的稽核方式,在使用统计测量法后,稽核信息的采集方式更加规范化,为检查评价方法的实现提供了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奠定了其可比性的基础;统计测量法改变了稽核结论的形成模式,使稽核结论的形成模式由定性分析为主变为由个体到整体分析的形成模式,使结论的形成更加科学,但由个体到整体分析的结论形成模式难免有些单一,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定量分析作为基础;在使用统计测量法之后,内控评价信息将把统计学计量作为考虑范围之内,为实现内控评价信息的多维度分析功能提供了可能,同时,为高级计量法的使用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依据;增加了稽核信息传播的技术含量,从口耳相传到以计算机网络为传播方式,特征层筛选脚本的普及加速了稽核技术的转化,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促进了稽核非现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统计测量法在特征层和非特征层的应用具有可以验证非现场筛选技术准确度的作用,为非现场技术的评价提供了评判标准,并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在银行的稽核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将稽核资源应用在风险较高的地方和重点业务方面,可以有效节省稽核资源。
3.2现实意义
统计测量法的现实意义主要有:统计测量法深入到操作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操作方式和制度规范,明确银行工作人员的职责,使银行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从这些方面来降低操作风险;统计测量法所收集的信息有关于操作风险事件,在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出同类风险事件发生的规律,找出风险的成因,从源头上遏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以为银行内控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发现更多的风险隐患;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措施在不同的时期会根据银行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换句话说,银行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统计测量法可以分析出内部控制的措施的差异性,帮助银行科学地决策。
4结论
综上所述,统计计量法克服了高级计量法的弊端,比较全面地归纳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以及性质,为银行深入剖析操作风险的本质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银行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任重而道远,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证银行快速平稳地运营,商业银行需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市场的最新动态,严加防范操作风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