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在金融监管逐渐被放松的背景下,风靡美国的的影子银行像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蔓延,其影响深远。尽管我国受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小,但还应防患于未然,尽早完善我国银行的监管制度。本文通过对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研究成果的借鉴,并结合本国特点以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具体风险,进而提出具体的风险规避措施,最后在监管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二、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
(一) 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流动的货币过多,银行无法吸纳”―――这是 “影子银行”出现的普遍原因。
从世界各国来看,过度的流动性是导致“影子银行”盛行的主要原因,由于每个国家的金融环境各异,“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在美国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尤以交易证券化房地产贷款为主,“影子银行”在其中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中国金融体制的差异,中小企业几乎难以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这是受限于严苛的金融监管与银行体系资金的垄断。 至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小企业会向“影子银行”借钱。
(二)影子银行的内涵。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提出。他认为影子银行泛指具备传统银行的职能,却游离在银行体系外的机构,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广义上,影子银行体系是指在常规银行体系外的实体及其活动所组成的一个信贷中介系统;狭义上,指上述系统中那些具有系统性风险隐患和监管套利隐患的实体及其活动。
(三)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从业务运行角度看,中国的影子银行有如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基本不受监管。由于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监管部门难以界定影子银行业务的范围,使其有机会游离于监管外。
二是资金链不稳定。影子银行资金一般来源于储蓄,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媒介,很少注意资金的期限搭配问题,存在很多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情况。
三是杠杆率较高。影子银行没有广泛的资金来源,只能依靠大量举债,造成了杠杆率较高。
四是场外交易。一般来说影子银行的产品设计较复杂,且信息披露少。
三、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从影子银行的产生来看,影子银行体系其实是顺应现代金融的发展需求。一是规避了《巴塞尔协议》中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二是满足了商业银行对资本安全性的要求。三是符合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追求。
2012年是中国影子银行高速发展的开始。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影子银行资金存量已经高达28.25万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为8.4万亿元,占总体30%,高居榜首;第二是民间借贷规模,占总体比例为23%;第三是委托贷款;第四是融资类信托产品。以上四类信用中介活动总计占比84%,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
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指出“影子银行体系是整个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正规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
尽管目前金融监管十分严苛,但也抵挡不住需求的诱惑,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委托贷款、银信合作等都具有影子银行的特点。“银信合作”是指企业借助银行获得资金,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为企业募集资金。
五、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
影子银行运作的模式较为复杂,也蕴藏了独特的风险。下面将对风险做大致总结:
1. 银行理财产品与资产管理业务界定不明确,并且未对准入门槛设限。其实不是任何一家银行都适合资产管理与运作理财产品。
2. 道德风险。银行内部人员可能会将行内资金以贷款形式发放给小额贷款公司,从中谋取利益。
3. 信息不对称。一些商业银行不擅长甄选信托资产项目,对资金去向并不了解,资金使用方可能会将资金投资于协议外的地方。
4. 缺乏监管。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只关心销售额,而不在乎募集的资金投向何方,风险结构如何。
5. 扰乱政府的宏观调控。影子银行的资金游离于系统外,规避了监管,且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6. 期限错配。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是短期性的,但募集的资金却投放于长期的项目。
六、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控制
第一, 影子银行作为资金中介,不管其是潜藏于理财产品还是其他资金融通活动,如果它是从公众募集资金,就应有准入审查。
第二,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影子银行的资金一般投向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受经济运行周期的波动影响较大,所以影子银行的风险较大。
第三, 交易透明化。大多数影子银行的活动都比较复杂和隐蔽,很少向外界披露信息,因此加强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第四, 投资者教育。对于有意向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银行应向其提供风险常识的培训,让投资者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结构。
第五, 对于银行的表外业务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银行业务活动,监管部门要制定新的政策和措施予以监管。尤其要考察实际项目活动与协议中的资金用途是否一致,及流动性与期限配置的问题。
第六, 切实完善监管制度和整合监管体系。弥补因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导致的监管漏洞,加大各种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力度。
七、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政策建议
1.结合中国目前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与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监管制度。在充分了解影子银行的定义及发展后,搭建风险内控机制。
2.既要鼓励银行创新,也要引导金融市场的合规发展。好的金融创新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给市场带来活力。
3.商业银行必须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何方。任何创新都必须有的放矢,运用自身的优势发展核心业务,更能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取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
4.对于影子银行,我们既要看到其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加以利用;又要认识到影子银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建立风险防范的机制,控制风险的蔓延。
5.政府应规范民间融资,引导其合法化,阳光化。民间融资是对银行融资的有效补充,应合理利用。
6.加强银行的内部的风险控制,严格防范操作风险。严格执行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对于贷款的审批,贷后等风险环节加强管控力度。
7.对于融资平台的进入设立准入门槛,并纳入监管体系。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从融资平台借债,投入到一些长期项目中,其期限长且盈利不稳定,极有可能发生偿债危机。与此同时,融资平台良莠不齐,大多缺乏有效内控体系,对于风险的把控能力较弱,难以甄别项目风险以及事后的跟踪。融资平台的风险又会传导至银行体系,从而增加整个系统的风险。
8.金融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利率暂未市场化,巨大的资金缺口难以被银行等常规金融机构填补,由此催生了影子银行体系。我们必须从体制上改革,才能有效激活目前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人民币资本账户的解锁、金融机构风险自担等措施都是我们下一步可以进行的动作。改革从不因风险而止步,只要我们能够抑制影子银行的风险累积,就一定能将影子银行阳光化,并纳入监管体系。(作者单位: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886.html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