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根据各个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也有很多共通的东西。为了顺利完成我们自己的市场化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经验来达到少走弯路的目的。实践证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是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之上。宏观经济不稳定意味着存在商品价格及生产要素价格的急剧变化,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有就是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在这些情况下,放开利率管制,无疑会加大利率波动,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进而诱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阶段性影响
(一)利率短期剧烈波动,商业银行难以适应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利率波动频繁,大多数表现为一开始的持续走高,如我国在利率放开初期,存贷款利率上浮了10-20%。原因不仅有上诉的抑制效应,也包括了“垄断利率”的存在。纵然我们四大行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然大的惊人,银行体系的高度垄断特征明显,从纳什均衡可以知道,谁选择降低利率谁就损失利润,大家也就不约而同的维系了高利率的模式。
(二)商业银行系统风险增大
处于利率管制的条件下,低利率对于存款者实际是一种征税,而对于投资者则是一种变相的补贴。在利率水平上升之后,如果贷款利率水平同时提高,高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转嫁给了企业,降低了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企业利润下降,资产负债比就会提高,而在贷款利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银行只能是通过自身来弥补两者之间的利差。由此,原来集中在存款人的风险转嫁在了银行身上。除此之外,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不稳定的风险就会加大,经营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连锁效应,引发银行业的大危机,如美国华尔街曾经发生的那起银行倒闭潮一样。这样的情况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相当不利。
(三)银行之间的存款业务竞争加剧
在利率开放初期,存款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竞争将会变得非常激烈。这样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各个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的利率水平差距。如印尼国有银行与私人银行的利率差由1983年的11%下降到了5.7%,而在1990年更是不足1%。同样的还有韩国,5%-7%的差距缩减了一半。基于这样的激烈竞争,后期银行业的存款利率将会趋与稳定且统一。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单一,很多的商业银行都将吸收存款作为银行业务的第一要义。因此存款利率放开后必将引发商业银行间的一场血战。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长期影响
(一)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更加直接
以前,中央银行严格管制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对其资金没有定价权,进而它们之间的竞争趋于同化,而非价格竞争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竞争的主要方式。然而,当利率放开后,银行有了自主定价的权力,它们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以利润为最终目标来进行产品定价。在金融服务没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前提下,价格将会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无疑进入了一个突出的角色,而国际优质资本的进入也将会对我们的国有银行造成巨大的冲击。
利率如同产品的价格一样,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竞争方式。各个竞争主体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资金价格的变动来影响借贷双方的利益得失,其调节效果在所有的手段中也是最明显的。
(二)银行利差整体缩小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间的贷款竞争将会明显加大。依靠低利率来吸引客户将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方式,而信用良好的大企业也会成为各家银行追逐的焦点。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银行之间的利率下降,营收减小也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潮流。少数竞争能力较差的银行将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
由于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目标客户趋同以及营销思路落后等条件的制约,使得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逐渐缩小。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将会被逐渐打破,从而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其它形式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四大行一家独大的时代也将会一去不复返。在质量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只能是通过价格战来赢得市场,而利息差的下降也就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必然结果。
伴随着利差减小的是商业银行的巨大生存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改革中需求突破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话题。
四、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及政策
(一)商业银行的抉择
1.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通过西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道路可知,控制风险以及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是我们这场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我们可以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围绕资产负债管理完善自我的组织架构,从保证整个改革流程的高效与流畅。
2.确立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分为风险识别、测量、处理、评价四个阶段。其中利率风险是指运用各种手段确定风险的来源、发生时间和性质。对于一些经常性发生的风险时间,可以在之前找出相关的风险参数,进而确定波动范围,再由此确定防范措施。风险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衡量风险大小、频率和幅度。风险处理则使指在风险发生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予以控制。针对风险评价,我们通常是通过科学的评价了解风险管理的效果,纠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立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二)我国政府的政策措施
1.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为了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我们有必须进行相关的产权制度改革。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如果不从制度上改革,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就很难有大的改变。股份制改革是现代企业改革的基本模式,一方面它能减少政府对于企业的“过度干预”,解决所有权问题;另一方面它有利完善资本架构,扩大资本来源,从来而保证资本的充足率。
2.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在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及法律法规,在经济管理中实现有法可依,减少经济制度漏洞。目前。我们的金融监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监管手段单一,时滞性明显,制度漏洞较多等等。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完善中央银行的利率管理工作,改革银行财务会计制度,建议负责制的监管机制,完善金融举报制度以及督促真实信息披露,加紧制定一系列的金融管理法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5077.html下一篇:浅析民营银行在银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