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1、赤道原则的概念
赤道原则是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赤道原则是参照IFC绩效标准建立的一套旨在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行业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新项目融资。
2、赤道原则的主要内容
赤道原则的内容和结构比较简单,包括序言、适用范围、原则声明和免责声明四部分。其中,序言部分对赤道原则出台的动因、目的和采用赤道原则的意义作了简要说明;适用范围部分规定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行业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目。
3、赤道原则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1)能帮助银行管理风险和评价风险。
加入赤道原则能大大减少商业银行在提供资金时面临的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原因所带来的管理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加入赤道原则不仅仅是对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的表现,更是商业银行规避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最佳方法。
(2)能帮助银行提升信誉
不管是从政府角度还是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旦商业银行能按赤道原则评估项目发放贷款做到这点,民众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赞许。日本的瑞穗实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之后,使瑞穗实业银行的声誉和经营绩效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该行在国际项目融资排名由2003年的第18位上升至2006年第3位,已突破7.72亿美元。
(3)能帮助银行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商业银行来说,遵守赤道原则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赤道原则的宗旨就是保护环境关注社会问题,赤道原则出现让商业银行认识到了金融机构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有多重要,同时也告诉商业银行要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遵从赤道原则。
二、赤道原则的运用现状
1、赤道原则在国际上的运用
截至到2010年,全球已经有68家金融机构宣布参与实行赤道原则的,它们分别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参与者大都是国际领先的大型金融机,例如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60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
赤道原则的成员目前大多数是来自于发达国家。欧洲地区就有27个金融机构加入赤道原则,占总数量的40%然而,仅有五个金融机构是来自发展中国家。日本的瑞穗实业银行是亚洲最先实行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2004年10月,编制完成《瑞穗实业银行赤道原则实施手册》,并将其应用于全球的项目融资和财务顾问活动。
2、赤道原则在我国的运用
中国银行业也开始认识到环境和社会风险问题对自身信贷资产安全和银行声誉的重要性,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将“绿色信贷”引入到信贷管理工作中。但是中国银行业对赤道原则等国际惯例和规则了解不深,仍然停留在审查借款人或项目环境守法信息的初级阶段,总体赤道原则在国内的推广程度并不算好,而且成功额案例不多。我国目前真正意义上体现赤道原则的运用案例是现已加入赤道原则的兴业银行, 2005年,兴业银行开始探索以金融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在中国首次推出能效项目融资,兴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以后有了显著的成绩。
三、赤道原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1、应当以长期的战略眼光积极对待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赤道原则
作为商业银行,不管是从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还是为了银行未来的发展来看,赤道原则跟商业银行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遵守赤道原则将会增加项目的操作以及时间成本,带给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也加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国家正在迅速发展,赤道原则现在还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国情,纵观国际形势,只够积极参与到赤道原则中才能跟世界接轨。
2、商业银行加开负责赤道原则的专门处理部门
银行内部要有相应的部门,专门学习赤道原则,了解并熟悉赤道原则的操作方法。要向外界招纳“赤道原则”方面的人才专家任职,由这些专家来培训银行负责贷款业务的员工,让他们了解赤道原则,并熟知如何运用赤道原则;同时要借学习国际上“赤道原则”成功案例。根据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如何操作赤道原则的说明书以及相关规定把“赤道原则”转化为内部政策。
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赤道原则道路
我国商业银行要借鉴国际上有成功运用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再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政策方针和外经营理念,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国情考虑我国国情,有目的有规划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赤道原则实施推广道路。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很多项目融资的资金规模都达不到赤道原则管制的资金范围,资金低于赤道原则的门槛要求便无法进行管制。然而国内的企业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多半是中小型企业,这类的企业融资的金额远低于1000 万美元这个门槛。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结合我国国情,计算出适合我国的融资规模的门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赤道原则。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