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在国家大力促进内需、鼓励消费的背景下,信用卡分期付款作为一种对客户、银行、商户三方都有益的新型消费信贷产品,正逐渐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主流。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发布研究报告称,“未来增速最快的消费金融产品,将会是一般性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和信用卡”。对商业银行而言,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调整加快的影响,以贷款为主的盈利模受到巨大挑战,如何抓住消费金融这块市场蛋糕,完善银行盈利模式,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业务的战略转型,成为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二、商业银行分期付款业务发展的特点
(一)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不断提升
分期付款收入以手续费形式产生,全部计入中间业务收入,对调整银行收入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部分银行的分期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整个中间业务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部分行甚至能达到四分之一,而且这一占比还在逐年提高。
(二)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和完善
国内较早推出的是邮购、账单、消费、商场等占用客户固定额度的分期,后逐步又发展了购车、装修、家居等大类的分期,它们的特点是银行单独审批,给予客户专项额度,满足了客户临时的大额资金需求。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客户诉求的进一步丰富,分期产品将覆盖更多的渠道和领域。
(三)信贷模式稳中有变
为防范行业风险,分期付款业务始终立足个人短期消费信贷领域,不介入生产和经营性行业,期限最长一般为3年,汽车分期人均贷款在10万左右,账单、消费等分期产品则要更低,人均贷款在1万左右。分期付款以信用模式为主,贷款审批以客户信用评价为依据,无需客户办理抵押或担保,主要是为突出流程上的优势。但近年,为防止客户套现,大部分银行也开始引入抵押或担保模式来防范风险。从实践操作来看,抵押或担保虽然增加了流程,但在防范套现风险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四)与商户合作关系日益深入且错综复杂
提升各自产品销量这一原始动力,使得银行和商户双方在宣传、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但也因为最终利益的不同,银商之间呈既依赖又排斥的复杂关系。一方面,银行有可能会被动卷入商品的纠纷。如商品出现问题,部分持卡人会很自然的认为银行是商户的代理人,把与商户的纠纷转嫁至银行。另一方面,部分大商户会以提供客户渠道为由,从银行谋求更多利益,蚕食银行利润。
三、当前困惑分期付款业务发展的焦点问题
(一)银行与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博弈
当前,占据银行分期业务重头的是汽车分期,其交易额一般要占银行分期总额的六成以上。汽车金融市场,也是银行、金融公司、汽车厂商及经销商四大利益集团博弈的战场。汽车金融公司是银行直接的竞争对手,通过高风险高收入策略与银行争夺客户资源。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控制着渠道,银行90%以上的分期客户都需要汽车经销商推荐,商户在选择与哪家银行合作上占绝对主动权。为获取客户源,各家银行不得不向经销商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这已经成为行业默认的规则。近年,为在汽车金融市场获取更多利益,一些大品牌厂商开始向银行收取品牌管理费,进一步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汽车经销商虽附属于汽车厂商,但实际对分期业务的影响更大。因为除需经销商推荐客户外,为确定购车的真实性,银行需要经销商协助提供客户购车证明材料,而经销商则以此为由,将之转化为谋利的渠道,再向银行和客户各收取一笔服务费。这不仅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更将分期的流程捆绑于经销商,极大的限制了业务发展。银行这种既依赖商户又希望摆脱商户层层盘剥的矛盾,是当前分期业务发展的一大困惑。
(二)风险容忍度的选择
信用卡业务遵循的是大数原则,其风险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一定风险状态下的收益的最大化,不良率过高固然不可取,但风险控制过严也非最优选择。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信用卡不良的容忍度在4%左右,国内国有银行的容忍度要低一点,特别对分期持相对审慎态度。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政策要更灵活,容忍度相对更大。由于国内分期付款业务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和数据证明,不良容忍度到底确定在什么水平比较合理?影响不良和收益对应关系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这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三)网点产品多元化销售模式下,如何满足分期付款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网点渠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分期付款宣传和营销的一个重要窗口,网点是银行降低商户依赖度,发展壮大自身产品的重要渠道。但与网点销售的其他产品不同,分期付款相当于一笔小额贷款,营销人员需了解申办、准入、审批等一系列比较专业的知识。目前,在网点前台,柜员和大堂经理要销售存款、电子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卡、保险等大量产品,大部分员工不管从精力、还是能力上都很难满足分期产品专业化销售的需求。
(四)对分期付款收入形式的界定
在商业银行大举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大旗的背景下,分期付款业务由于能够提供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各大银行的高度重视。但分期业务手续费从本质上讲,是对资金占用的利息收入,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分期付款收入全部是以利息形式入账。如果将来有一天,监管部门也参照国外做法,把分期付款收入界定为利息收入,那么产品发展还能否得到像现在这样的重视,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四、商业银行分期付款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认识,从战略转型的高度推动分期业务发展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银行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亟须转变,分期付款作为个人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对中间业务收入有着很高的贡献度,将在银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前文提到分期付款收入的本质是利息,但它与传统贷款又有区别,它涉足的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个人消费领域,不仅是对目前银行盈利模式的极大丰富,而且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不管分期付款收入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银行都应该从战略转型的高度来正确认识这个产品。另一方面讲,分期付款业务发展又极大的契合了银行战略转型中综合营销的理念,是银行内部开展联动营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和多样化服务的重要产品。客户办理分期后,会有3个月-3年的还款稳定期,在这期间,可以跟进营销电子银行、理财等一系列的产品,实现对客户多产品的绑定,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更深入挖掘客户价值。
(二)加强创新,降低分期业务对商户的依赖度
分期付款立足于普通消费领域的定位决定了其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商户,银行、商户两者间既依赖又排斥的关系将一直存在。在正确认识这一关系的基础上,银行要加快业务创新,提升技术力量,发展商户依赖度低的分期产品。一是改变传统汽车分期模式,开发直客式的购车分期产品。客户贷款不通过经销商,直接向银行申请。这样做的好处是弱化了银行对经销商的依赖,扭转经销商向客户及银行收取高昂服务费的不利局面。当然,这对贷后管理有很高要求,需开发强大的后台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客户资金流向,如发现客户资金并非在按照申请用途使用,立即发送预警,停止客户分期。二是加快发展后台分期业务。账单、现金等后台分期产品的特点是完全不依赖商户、营运成本低,目前越来越受到各银行的青睐。账单分期贷款金额在客户固定额度内,不放大风险,且分期行为发生在客户消费之后,贷款用途可控,是一个值得大力发展的分期产品。现金分期是对传统信用卡取现业务的突破和延伸,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三是依托于新的支付渠道,开发新的分期产品,如网购分期、电视分期、手机分期等。也可以与其他行业的产品融合,探索发展类似黄金分期、保险分期等产品。
(三)点面结合,构建分期业务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网点产品销售多元化是银行业务向综合性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分期付款发展也必须符合这种转型的趋势。在此前提下,银行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化团队来尝试解决网点分期销售难的问题。这个团队由信用卡部门牵头成立,成员为分期付款专职营销人员,每人包干负责一定区域内若干网点的分期服务和营销支持。在网点,柜员和大堂经理主推流程简单、客户可自助办理的账单、现金等后台分期。至于购车、安居等专项分期,网点仅需做好宣传和客户推荐工作,进件受理及以后的工作全都交给分期团队来处理。这种将专业人员作为支撑点,将网点作为客户接触面的“锥形”服务支持结构,可以较好的解决网点人力资源有限和分期专业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经营策略,快速的推动分期业务发展。在条件具备的银行,可以成立类似个贷中心的分期付款中心作为支撑“点”。比如,在汽车经销商集中区建立一个分期付款中心,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从选车、购车、征信审核,银行审批、到放款、车辆保险等一条龙的服务。分期付款中心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分期业务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未来,银行可以进一步整合渠道和资源,将以信用卡作为主要载体的中短期信贷产品和以房贷为主要产品的长期类贷款业务结合起来,合并成立消费信贷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把握规律,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理念是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就分期付款而言,银行要多研究分期业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不无视风险,也不惧怕风险,把握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和风险偏好,找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体系,从风险管理中创造利润。因此,做好风险防范的第一层就是严格客户资信审核,充分运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核查等系统,核实客户身份信息,对客户收入、资金用途进行多渠道的验证,在确保“身份、收入和交易”三个关键点真实的基础上,给予客户一个合理的额度,不主观放大也不缩小对客户的授信。实际操作中,部分银行会简单的将“严格审核”理解为提高准入标准和降低客户授信额度,把一些潜在优质客户也拒之门外。做好风险防范的第二层是加强分期商户管理。要严格商户准入制度,加强日常监控,对可疑和异常的商户交易要及时监控和调查处理,并建立商户退出机制,对违法违规操作、财务状况恶化的商户应及时退出。在做好以上两个基本面的基础上,银行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来增加风险防控网的密度。比如对部分分期金额较高、稳定性较差的购车分期客户,可以采用抵押模式,有效防止客户变卖车辆套现;还可以通过后台系统关联客户卡号和MCC码(或商户编码),限定客户分期资金用途;或加强对客户、商户资金情况的实时监控,对客户额度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风险防范体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5276.html上一篇:人民银行与信用评级机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