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从“钱荒”事件可以看出,央行对于货币供给的控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以下,本文将结合中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现代货币供给理论(桥顿模型)加以论述。
一、货币供给“倒逼机制”的存在
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中央银行的严格监管,这就促使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的发展,而商业银行对于流动性的管理却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提高。当一家银行由于流动性不足出现违约时,其他银行之间也会迅速失去信任,纷纷惜货,从而促使了“钱荒”的发生。一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供隐性担保,所以,面对“钱荒”商业银行并不会真正意识到他们将要面对的破产倒闭的风险,而是将希望寄托于央行的资金注入。这样一来,由于央行惯用隐性担保手段,使得央行受到商业银行的倒逼,从而减弱了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另一方面,我国的实体经济也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形成“倒逼机制”。“钱荒”会对银行的流动性产生重要冲击,而银行作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资金提供方,他一旦受到冲击就会引起整个实体经济的缺血,这种缺血会导致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急骤上升,盈利水平下降,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放慢。因此,央行为了阻止实体经济的失血,也会选择被迫放水来增加流动性。
二、我国货币政策长、短期目标之间的冲突
一国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是维持货币价值对内、对外稳定。短期目标则是要促进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货币当局就面临两难的选择。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外币值的稳定,央行必须以对冲的方式大量买入美元,这就向我国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同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央行采取了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整个经济就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时,如果央行收缩货币供给,虽然可以缓解通胀压力,但是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央行也意识到,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无论通过货币增长也好,信贷扩张也好,理财产品也好,这些举措都会允许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不断积累。如何把这些风险逐渐从银行体系疏导到社会其他部门,从中国范围内的经济疏导到国际体系,我国央行肯定会对这种短期与中长期目标的权衡加以考虑。
因此,央行对于货币供给的控制松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对长、短期目标的利弊权衡。如果是为了促进短期的经济增长,那么央行会侧重于放松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如果央行更侧重于长期目标的实现,即稳定币值以及维护金融系统的长久稳定,那么央行就会加强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三、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受到其独立性的影响
在我国,中央银行是国务院的下设机构,货币政策的执行要报经国务院批准。政府部门更偏向于货币政策的短期目标,即要维持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由于受到政府的干预,央行就要根据政策需要扩张或收缩货币供给。例如,面对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时,我国央行曾连续19次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这种变动显然是央行受到政府支配的结果,因为,如此剧烈的准备金变动不利于币值的稳定,并且与央行的长期货币政策目标相违背。
目前,我国央行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也受到财政的影响。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但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权在国务院。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间接为财政融资,从而削弱了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四、从桥顿模型阐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
假设用k表示现金漏损率,rd表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t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t表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e表示超额准备金率,Ms表示货币供给量,B表示基础货币,那么,桥顿模型可以表述为:
Ms=〖SX(〗1+k〖〗rd+rt?e+k〖SX)〗?B
显然,在决定货币供给乘数的因素中,央行只能控制rd与rt。其他因素,如t和k要受到非银行部门,即社会公众行为的影响;e则受到商业银行的行为的影响。因此,央行对货币供给只存在一定程度的控制力。
此外,通过分析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得出:
B=流通中的货币+准备金
=(黄金外汇储备―国外存款)+(央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财政存款)
+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其他资产―其他负债)
=央行对外国部门的净债权+央行对政府的净债权+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净债权+其他净债权
由上式,结合我国目前央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可以明显看出央行对货币供给缺乏有效控制。
首先,由于我国贸易顺差逐年累计,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跃升至将近3万亿美元的水平,居于世界第一。大量的外汇占款迫使央行增加基础货币B的投放,从而使得Ms脱离央行的控制。当然,央行为了增加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减少外汇占款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例如,重启央票发行。从2006年起,央行逐步推行汇率改革,由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过渡,从而实现蒇汇于民,以减少外汇占款的压力,增强对本国货币供给的控制。
其次,随着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我国资本账户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提升。2013年的“钱荒”原因之一,就在于央行未能急时调整货币政策,减少热钱的流出。当美国和日本相继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我国央行依然维持人民币稳健升值和较国外偏高的利率政策,这就导致了热钱的套利行为发生。当央行发现这一现象时,为时已晚,当套利结束后,热钱迅速流出,各家银行的“钱荒”就此展开。
最后,由于B的构成公式也可以看出,央行对政府债权的扩大也会导致Ms的增加。由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权在国务院,央行可能会迫于政府压力而在公开市场上回购国债,从而被迫扩大货币投放量。(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