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事实上,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亮点,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画卷中始终跳跃着金融创新的亮色。从上世纪特别提款权的创设,到以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为代表的流动性和市场收益率相结合的变相活期存款的创新,再到金融期货、期权以及各类更加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在金融行业中的巨大变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金融体系格局。全球化和放松管制加剧了竞争压力,使得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单纯的工商产业服务,提供全过程的家庭理财;突破传统金融观念与管制的束缚,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品种和金融工具组合,突破传统的手工操作,实现电子化网络化运作;突破传统的产业壁垒,走向业务交叉与功能多样化。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针对客户的不同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也就要求银行大力开展各类金融服务创新活动。与此相对应,商业银行创新将是全方位的,它涵盖了金融技术、金融产品、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经营管理等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展开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
一、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相关概述
(一)金融服务的界定
金融业作为一种产业,按产业的分类标准,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是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服务的行业和部门,即第三产业在本质上是服务性产业。因此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也必须具有金融服务的性质。理解金融服务的含义,要从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它指微观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全部金融业务,从本质上讲,它指微观金融机构客户至上的金融服务意识。在西方金融业中,无论是信息意识、竞争意识、战略意识、还是经营意识,无不是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的体现。
如果我们把微观金融机构提供的全部金融业务本身称为第一服务,那么那些与具体的金融业务没有技术联系,却又关系到金融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和金融产品能否大力推广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就被称为第二服务。假如我们承认第一服务是金融产品,那么第二服务则是促使金融产品更好为消费者服务的一切手段与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认为第一服务是有偿的:这种有偿将突出地体现在资产负债的利差收入与表外业务的手续费上,它构成金融机构的利润,第二服务往往是无偿的(如我们很难想象该给礼貌待客怎样定价),因而不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会增加金融机构的潜在价值。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定义及特征
1.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定义
本文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定义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是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对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从而在商业银行领域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以满足社会和自身需求的一系列活动。其内容包括创造或引进新的服务理念、金融产品、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法等。
2.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特征
(1)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殊性。一是商业银行创新的范围是在金融领域内,属于服务业的创新活动。二是虽然商业银行一般采取引进其它行业的创新成果,但这种创新的引入带来了服务理念、金融产品、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2)具有新生性。只有在商业银行领域内创造或模仿或推广或引进具有全新性质或新的组合的新事物,才能算作是商业银行的创新。
(3)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所包纳的内容广泛,它不是一般的产品生产技术发明或创造,更多地是表现在对服务理念、金融产品、业务操作规程、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或改良。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迈出国门,它们迫切需要解决全球性财资管理问题;同时跨国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它们在实行全球化管理的同时,强烈需要本土银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针对企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的需求,国外银行业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为企业提供包括收付款、账户管理、信息和咨询服务、投融资管理等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公司金融整体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客户的资金流动更加合理,财务监控更具操作性,企业资金的流动率和使用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我国,虽然部分商业银行的公司金融产品功能逐渐强大,电子化、自动化的程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相对于国际银行的领先水平,目前国内银行业在仍在网络平台支持系统、产品方案设计、客户数据收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研究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存在的不足
(一)金融服务理念滞后
近几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不断萎缩,金融服务作为商业银行支柱行业之一,异军突起,不同程度受到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视。但就整体而言,由于业务的相对垄断性,导致对金融服务的重视不够,缺乏足够认识和长期经营发展理念。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金融服务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近百家金融机构的调查显示,56.7%的银行不太愿意办理此服务,还有30.8%银行明确表明不办理,尚在办理的仅占12.5%.另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业起点较低,范围有限,特别是受传统体制观念的影响,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金融产品不够齐全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品种不断增加,但其目前仍难以满足客户多方面、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业务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业务的品种基本局限于传统业务范围内,地区之间、行业间发展也不平衡。理财业务还刚刚起步,难以适应入世后外资商业银行的冲击。“社区金融服务”几乎是空白点,有待开发。在服务流程标准化和服务操作标准化方面缺乏统一标准,服务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导致对金融服务重要性和现实性的认识不足,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不强,是目前金融业务开办的最大障碍。金融服务领域冗员、庸员沉淀严重,效率低下,金融工具单调缺乏,缺乏信用监督和评估体系,内部缺乏竞争力,营销力度不够,业务推动不力等种种缺陷,放慢了金融服务工作的拓展。各商业银行用人机制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缺乏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未得到有效发挥。在实践中,未能真正建立起上级行为下级行、机关为基层、网点为一线、一线为客户服务的服务机制。
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速度很快,获准加入WTO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加之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正如西方观察家分析,中国正处于信用经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综观中国经济活动中,由于失信的总成本远远低于失信收益,致使不论是消费者信用领域还是企业信用领域,都存在严重的失信行为。缺乏系统、完善的信用体系,是造成客户与银行间缺乏信任的主要原因。
(四)营销机制不到位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机构设置上,管理机构与经营机构分离,造成业务营销难以实现政令通达,整齐划一的效果,甚至存在营销脱节,政令不通的现象。且由于管理与经营的分离,难以确保每项策略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难以贯彻落实。加之,信息体系的不健全,难以及时、准确扑捉市场信息,与客户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信息不畅,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脱节,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论文格式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090的居民知道银行代发工资、代收房租、电话等服务项目。但极少有人知道银行还开办小额抵押贷款、支票、电话银行、保管箱等金融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策略与建议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如何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服务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以客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克服被动服务与服务行为方式的简单化与抽象化,按客户的需求来开发产品并提供配套组合式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业务品种设置与开发就必须围绕客户需求进行,珍惜与客户的关系,与其进行多层面的交流,定期调查分析客户的满意程度,不断满足客户多种情况下提出的相关需求,甚至可以考虑按客户的需求来调整设置银行的内部机构。只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落实“以客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金融机构才能拥有更多的优质客户,才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增强其竞争能力。
2.突出商业银行自身特色
在美国有数以万计的银行,但是每一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因为每一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业务特色,包括特定的业务群体和特定的产品、服务。国内的银行虽然数以百家,但银行产品普遍是大同小异,不管哪家银行都是存、贷、汇,收入来源中都是以存贷利差为主。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我国银行业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将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尤其是对那些在网点、人员、规模、影响各方面都远远不如国有银行的中小股份制银行来说,更会处于弱势。实际上,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国内银行开展各具特色业务的大环境是日臻成熟了。比如说,中小银行不可能也不应该把13亿人口当作自己的客户目标,但可以针对某类或者几类特定客户群体,推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3.注重市场细分,提供差别化服务
市场是分散而广袤的,客户的需求又各有差异,只有做到有的放矢,银行的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才能有成效。这就需要在金融创新中注重市场细分工作。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细分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高端客户的细分,通过推出贵宾卡、VIP计划,建立个人理财工作室,制定贵宾客户的?属优惠以及开通多种便捷的服务渠道等措施,实现对高端客户的特别服务;二是对特定客户群的细分,以特定群体为目标客户群,开发专门面向这些客户的产品与服务,如专门针对女性、公务员、大专院校学生等特定客户群推出女士卡、公务员卡、校园卡,针对出国留学群体推出出国留学一站式服务等,从而卓有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
4.强调服务质量管理,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服务创新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对专门销售“服务”的银行来说,服务质量更是取信于客户的基础。客户满意度取决于银行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包括技术质量和职能质量。技术质量包括经营技巧和技术能力,职能质量包括员工态度、与客户的联系、内部关系、服务诚意、亲和力、员工的风度与个性,与专家人士的接近和在当地的关系。一般来讲,客户最关心的是服务的职能质量。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在提高服务技术质量的同时,必须更加注意服务的职能质量,包括加强员工教育,使员工入行伊始就要树立“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
(二)产品创新
金融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金融产品的竞争,金融产品是商业银行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和赢得客户的关键。谁能不断开发和推出适合客户需求的金融新产品,并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金融产品的技术含量,谁就能取得更高市场份额和赢得更多客户,从而在竞争中胜出。
1.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从基础金融产品创新到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再到组合金融产品创新,是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层次推进战略。当前,国内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还主要停留在基础业务层。然而随着金融制度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化,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调整产品创新的重点方向。
2.加强基础产品创新,并作好第二、第三层次金融产品创新的知识、经验和人员准备。目前阶段应充分重视基础性产品的创新,特别是加强中间业务的开拓,增加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对客户的价值。从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实际来看,我国银行业应在以下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和发展:(1)中间业务;(2)消费信贷;(3)国际金融业务;(4)投资银行业务。在进一步加强基础产品创新的同时,商业银行必须把创新的重点及时转移到第二、三层次即金融衍生产品和组合产品的创新上来,把衍生业务和组合产品发展作为防范风险和利润来源的新增长点。对于这两层次的产品创新,宜采用追随西方国家银行业的做法,实行模仿战略。
3.资产证券化将是继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之后商业银行另一个产品创新重点。资产证券化对于改善银行资金流动性,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两点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两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国内银行应作好相应的准备,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设计。
4.组合产品创新的战略准备和层次推进。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先通过合作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到时机成熟,从基础业务创新,最终水到渠成地进入组合业务创新的经营。首先,在目前政府的监管水平和资本市场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它可以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其次,它可以为将来中国组建“金融超市”进而实现全面的业务一体化经营积累经验。这一模式的实现可分三步走:(1)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作,在组织结构上没有联系,相互之间只有形式松散的业务组合协议,如交叉销售协议等,或建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的实质性战略联盟,在较低层次上实现组合业务创新;(2)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经营银行业务创新直接控股,直接对金融业务打包销售或以股份的方式进行业务渗透和扩张;(3)最终实现业务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将其作为通向综合經营的桥梁。
5.依托银行电子化建设,利用电子化平台加速金融创新步伐。国内商业银行利用电子化平台以加速金融创新步伐,亟需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1)业务流程中的信息化建设;(2)办公系统的电子化建设;(3)网络银行建设。电子化建设特别是网络金融的构建和发展已成为金融业能否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并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重中之重。金融与信息化的结合将继续更改金融业现存的价值链,从而带来金融产品组合、创新与效率的革命。由于中国银行业受控制过严从而导致各银行产品的同质性极强,而电子化则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提高创新仿效的难度,拉长了创新阶段与模仿阶段的时间间隔,从而更大程度上维持金融创新的效益。
(三)信息共享,完善管理信用体系
一是通过运用法律、经济和社会舆论等手段,共同建立诚信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培养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二是在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步伐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国、资源共享、信息完备、使用便捷的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信用系统,逐步形成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环节的规模效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整合银行、司法、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公用事业等部门的信用信息,根据信用信息和评估结果,建立信用档案,有效改善整个社会的金融生态环境。信用信息共享除了会增加企业的违约成本,还会增大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生存成本,企业的不诚信和信贷违约记录将影响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业务往来,不利于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生存。
良好的供应链金融文化能够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增强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内耗,并且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和共享成果的双赢关系,可以使供应链的成员与整体有相同的利益要求和共同的价值标准,从而维持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应顺应当今贸易无纸化、短周期、赊销交易等发展趋势,开发更多的融资产品,并进一步开拓中间衍生业务市场,大力进行供应链上的全链条开发,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附加值,稳定和巩固企业与银行的协作关系。
(四)打造效率型营销体系
营销中也存在效率,许多企业的营销实践表明:一项营销支出或者一项营销活动,有时并不能带来预期的利润,即并没有取得较高的效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衡量每项市场营销活动的必要性,精心设计和市场开支的流向和效果,即衡量营销效率。不讲效率的营销不是营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要打造效率型的营销模式,要做到:
1.构建“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
借鉴西方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对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进行重组和再造,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体是主线,是以营销部门为核心的业务拓展系统,是银行生存发展的的基石;两翼是指风险控制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左翼是风险控制系统,也是业务部门的制动系统;右翼是支持保障系统,也是银行的加油系统。一体两翼三条线职责明晰,分工清楚,重点突出,又相互配合,以最终服务于客户为中心思想。从全国的宏观的组织架构体系上看,“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行政区域组织设置形式己经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的要求,应当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在总体架构上的方法,采取“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的扁平结构,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成效比,提高总体上资源配置的效率。
2.要深化业务经营运行体系的改革
从现代商业银行的实践看,建立前后台分离的组织架构是一种趋势,前台负责对客户服务需求的一揽子“采购”接受客户提出的服务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推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后台按业务分工具体“加工生产”,制定出市场营销的长远战略,对营销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布置,并分解落实到职工个人,配之以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来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整合市场营销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此促进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方式由以企业自身为中心的单纯粗放型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集约营销型转变;并使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经营中成为客户的理财顾问,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结论
本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公司金融综合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这一现实问题,试图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分析商业银行服务的背景与相关概念,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展的理论依据;二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公司金融综合服务的进展和不足以提出其发展的策略。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将主要分成三部分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相关概述;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是提出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策略与建议。本文建议: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金融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金融产品的竞争,金融产品是商业银行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和赢得客户的关键;信息共享,完善管理信用体系;打造效率型营销体系。[BuHui\Com]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5433.html上一篇:浅析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
下一篇:外资银行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