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企业也可以提高其创新和盈利能力,这本应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而事实上,培训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培训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培训需求分析的欠缺、培训成果转化效率低等因素令企业培训风险广泛存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总体处于高风险、低回报的状态,培训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一、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1.培训投资力度不足。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如IBM公司决不让一名未经全面培训的人到销售第一线。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员工培训的花费达到1.2亿美元,占公司工资总额的3.6%,每名员工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平均为40小时。我国很多企业无论有钱没钱,都不愿在员工培训方面增加投入。据资料显示:国内企业中仅有5%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在一些企业中,每年投入培训费用人均10—30元的约占20%,10元以下的企业约占30%,—些亏损企业,甚至停止对员工培训的投资。我国国内企业员工就业期间从未受过培训的占1/4,受过两次以下培训的占1/2,受过三次以上培训的占1/4。
2.培训体系不健全。据一家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只有极少数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针对性差,大部分企业的培训体系没有与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单纯为培训而培训,几乎没什么培训效率。
3.培训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我国企业培训后人才流失现象非常普遍。员工在通过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后,其在需求方面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再加上企业间的“挖墙脚”行为,这时受训员工若对本企业不满,经过权衡就有可能离职。培训后人才的流失使得企业不仅损失了巨额培训费,还有培训期间支付给员工的薪资福利等其他费用,核心人才的流失还可能使企业订单和销售渠道等重要资源也跟着流失,导致企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出现瘫痪状态。
二、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培训风险防范意识。有些员工参加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镀金”,为了拿个文凭,为自己日后的晋升和跳槽捞些资本,至于真正能学到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以及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多少效益则很少关心。如果企业缺乏培训风险防范意识,不能在培训前对培训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培训后若出现人才的流失,企业自身的权益将得不到维护,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制定培训战略和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满足受训员工和企业的共同需求;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上,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培训需求分析系统,在培训前不能认真全面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有的企业甚至千脆不做需求分析,或者培训盲目跟风“什么热就培训什么”,或者培训不注重紧跟技术发展,一贯坚持老一套;在培训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很少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给予员工充分的实践机会,员工只是单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缺乏,使得培训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培训的全面程度。目前,很多企业习惯于将培训的目的简单地理解为传授从事工作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事实上,培训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责任感,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没有对于企业的认同和责任感的员工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容易在培训后追求物质待遇而离职,甚至会泄漏企业的商业机密;没有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难以融入团队,容易和同事发生矛盾,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容易在培训后既不离职也不努力工作。因此,在培训中必须注重培训的全面性,要通过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这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
4.培训成果转化程度。组织目标能否顺利达成最终是由员工的行为决定的。由于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复杂性,每名员工的兴趣爱好、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行为目标等都各有特点。培训后,员工个人目标往往是更高的薪酬福利待遇和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而组织目标则是员工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培训后,企业如果不能对员工“论功行赏”,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培训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员工难免得过且过,甚至容易滋生消极怠工的情绪,从而导致培训风险,影响培训效益,使组织目标受损。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往往忽视了培训后成果转化工作,缺乏对培训前后企业绩效差异的跟踪分析,对培训中存在的盲点没有充分的认识,使得培训工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防范员工培训风险的对策建议
1.强化培训风险防范意识。为有效规避培训风险,企业应完成思想上的转变,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培训前,应对受训员工进行适当的筛选,确定哪些员工适合进行培训。若选择的员工忠诚但发展潜力有限,培训后工作表现欠佳,是对企业培训资源的浪费;若选择的员工才华横溢,但欠缺忠诚度,其培训后的离职倾向将增加培训风险的发生率。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选拔机制,有效预防培训风险的发生。第二,企业在培训前应当对培训费用进行预算,由员工分担其部分或全部培训费用,并可以适当降低员工在培训期间的薪酬,以增加员工培训的机会成本。比如,企业可以在培训开始之前,从员工薪酬中扣除培训费用,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培训风险,并且会迫使员工主动参加培训;企业也可以将员工年终奖励或者福利的一部分划为培训费用,在第二年培训时使用,这样做可以保证业绩突出的员工优先得到培训。第三,企业应与员工签订相应的培训合同,明确服务期限、保密协议以及违约赔偿有关的事项。培训合同的签订,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培训后人才的流失,有效规避专有技术泄密风险。培训后一旦出现员工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就可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使培训风险降到最低。
2.注重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企业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应从调查员工需求开始,在做培训之前,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大量的访谈和调查。要深入了解每名员工各方面的需求,并将其与企业的需求及发展目标相对照,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使得培训项目的制定既能满足员工的自身需求,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又能确保培训后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化;还需要深入了解员工绩效不佳的真正原因,找出培训需求的立足点,使得培训项目的制定有的放矢,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经过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后,企业就可以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培训项目是否有针对性可以根据部门判断,如是销售部门、研发部门还是职能部门;也可以根据职务判断,如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还可以根据专业判断,如是技术、技能还是管理。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可以确保企业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全面提高员工各方面素质,改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效防止培训风险的发生。
3.提高培训的全面化程度。企业要把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必须使员工具备共同的目标、信念和价值观。因此,企业在对员工培训时,培训内容不能过于片面。企业应依据培训目的以及培训对象的职位、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而不是什么流行培训什么,什么培训方法时髦就采用什么培训方法。全面的培训计划可以使员工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出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有效地遏制培训风险。以日本企业为例,为了培养和锻炼员工的意志,有的企业培训员工像军事训练一样进行越野拉练,而且风雨无阻,训练员工摸爬滚打和急行军,训练员工在野地露宿和自行解决食物问题。这种训练似乎离企业管理的内容太远,但深受员工欢迎,而且培训后的效果非常好,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明显提高。这种做法无疑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4.促进培训成果的成功转化。为促进培训成果的顺利转化,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培训后的评估工作。培训评估起着一种特殊的信息反馈作用,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企业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评估,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培训后员工的知识是否得到了更新,员工的工作表现是否得到了改善,企业的绩效是否得到提高。它既是对上一阶段培训的效果与利弊进行估量,也是为如何改进和完善下一阶段培训工作做准备。全面系统的培训评估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对规避培训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二,企业应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制度是企业培训得以成功实施的配套措施和有力保障,培训后合理的激励措施,能有效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对于培训成果的转化以及培训风险的规避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的员工偏好和需求不同,企业应该针对员工自身的特点采取直接或间接、内在或外在的激励手段,或是几种激励手段相结合,或是让员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激励方式。第三,及时改进企业的硬件设施。培训后,员工的自身技能和素质得以提高,企业原有的设施和条件往往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培训后员工获得的新知识只有与新的技术设备相结合,培训成果才能更好地得以应用,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5.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防范培训风险,政府应当加大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政府应建立健全各种人才制度,积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造就国内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大气候;建立健全有关企业员工培训的法律法规,保护员工接受培训的权利,制止不择手段“挖墙角”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优秀的社会文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加强人们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协调员工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以从根本上防范员工主观因素导致的培训风险。
在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定能将员工培训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促进员工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以此构筑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脊梁,经受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洗礼,使我国企业能保持健康、有序、高速、生机勃勃的状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王爱琴(泰山学院经济管理系, 山东泰安27102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73972.html上一篇:探索有效的员工培训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