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更是以阴阳学说来奠定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西汉以后,随着统治者罢黜百家,阴阳学说逐渐走出历史舞台的中央,但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沉淀为中国人的特定思维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骨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困境,诸如利润最大化与社会责任、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分权与控制等,而完全依靠西方管理思想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东方智慧开始进入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学者的视野。作为东方智慧的结晶,阴阳学说所蕴含的系统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于各种管理困境的解决有着诸多的启示^。
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阴阳学说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罗仕国(2014)、姚亚芝(2010)分析了东西方对阴阳管理哲学理解上的异同;鞠强(2004)分析了企业管理实践中所体现出的阴阳二元特性,并强调二元相对平衡应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4。一些学者从具体管理职能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岳志坤(2013)分析了阴阳哲学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及其启示S;徐鸣(2012)从‘‘阴阳和合”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对‘‘有形”资源、实体资本与“无形”资源、虚拟资本的把握0;路琳(2007)将阴阳和谐思想应用到冲突管理中,构建了和谐的二元矩阵模型&];于广涛等(2007)利用实证方法分析阴阳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分为“阴’、“阳”两种类别8。总体来看,现有的对阴阳学说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探讨企业管理中阴阳思想的内涵、意义以及着眼于阴阳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某一具体领域的运用,本文则将企业管理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深入分析阴阳学说对企业管理实践的价值,关注阴阳学说中所蕴涵的系统思想、辩证思想和平衡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并探讨如何消除阴阳学说可能引发的消极管理思想。
二、阴阳学说与企业的系统管理
按照阴阳学说,任何系统都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两部分,正是由于阴阳两部分的相互作用,整个系统才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企业来说方面,企业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相应的生产经营要素,经过组合和加工后在市场中进行交换,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一系统及其各子系统又可以被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两部分,以企业的管理层级为例,高者为阳,低者为阴,这种阴阳对立统一包含在企业的各个方面,正所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素问•阴阳离合论》),而‘‘阴阳之中,复各有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阴阳学说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论思想,对于企业开展系统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_)阴阳一体在调易》中,几乎所有的事物都被划分为阴阳两大部分: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刚为阳,柔为阴……任何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便是阴阳双方的统一性。对于任何事物而言,矛盾的双方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任何_方都离不开另_方,而事物则由这些矛盾构成。
企业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系统,这个系统也体现着阴阳一体的思想。按照SWOT分析框架,在企业内部,拥有优势和劣势;在企业外部,面临机会和威胁。企业自身条件是优势和劣势的统—体,外部环境则是机会和威胁的统一体。如果将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纳入阴阳范畴,企业内外部环境则是阴阳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威胁共存,企业必须对此有全面的认识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利用,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在迈克尔•波特对行业竞争环境的五力分析模型中,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是决定企业竞争环境的关键因素。事实上,这五个方面即是企业与供应商、购买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现有竞争者相互之间阴阳作用力的结果。企业竞争水平提升的过程,就是与上述五大群体之间阴阳作用力的改变过程。在以上五种力量中,与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被视为核心,对于企业来说,改变与竞争对手之间阴阳作用力的一个有效路径便是学习竞争对手的优势,克服竞争对手的劣势。
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和活动也符合阴阳一体的思想。就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言,如果说加强员工考核是阳,那么提倡自主管理就是阴;如果说注重激励措施是阳,那么注重惩罚措施就是阴。就企业的职能部门设计而言,如果说执行系统是阳,那么监督系统是阴。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中,如果说基本活动是阳,那么辅助活动就是阴,只有阴阳一体,企业才能创造出最佳的价值链结构。因此,_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是在各个方面达到阴阳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二)阴阳对立
阴阳双方除了具有统一性之外,还具有对立性。如正与反、高与低的对立,这种对立在系统内部往往表现为双方的相互制约。在企业中,运用阴阳对立的规律,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约束系统,形成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管理者及员工之间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不受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如果说赋予权力是阳,那么监督和约束就是阴,正是在后者的制约之下,前者才能在预定轨道内运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约束加大了权力拥有者“寻租”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寻租”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如果约束措施乏力,作为代理人的企业职业经理人权力过度集中,就会滋长其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等诸多行为,使所有者蒙受损失。遗憾的是,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之下,有些企业形成了重市场、轻技术、轻管理的发展模式,在内部管理中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约束体系,即使有相应的体系,由于执行不力,相互制衡工作也往往难以落实。
(三)阴阳相生
所谓阴阳相生,亦即在事物的内部,阴阳双方之间相互具有滋生和助长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高水平生产有助于其销售的顺利进行,而销售的顺利进行则有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由此形成了阴阳相生的关系。阴阳相生体现了企业内部不同战略业务单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的道理。
固然,专业化分工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率,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但实现这种可能的前提条件是协作。如果没有协作的基础,即使企业某个或某些战略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运作良好,企业的整体绩效却非常低下,这就是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提出的‘‘合成谬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被解释为:微观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
企业的总体战略和战略业务单元之间匹配度低,各个战略业务单元之间无法有效衔接是“合成谬误”产生的_大根源。企业的业务层战略须依照企业的总体战略而制定,企业总部在各业务单元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有效发挥决策和监督的作用。为避免战略业务单元之间的重复活动,企业有必要从价值链的角度对各战略单元的活动进行分析,提出其中职能相似的活动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减少各战略业务单元的重复劳动。
由于企业内部设有大量的职能部门,由此带来的部门本位主义及职能部门割裂是‘‘合成谬误”产生的另_大根源。_方面,以职能来划分的部门工作性质差异较大,加大了部门之间沟通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部门考核目标的不一致,各部门往往只重视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有鉴于此,企业应积极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即在对企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主要的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的实际工作需要,从各个职能部门获取相应的人才,按照互补的原则构建工作团队,才能改善业务流程被职能部门割裂的局面,提高协作的紧密度。
三、阴阳学说与企业的辩证管理
阴阳双方并非静止不变的,_方面,阴阳之间存在着消长平衡,按照中医理论,人体的健康状态即阴阳调和,如果阴阳两个方面失去了平衡,则会导致“阳胜则热,阴虚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现象。另一方面,阴阳之间还存在相互转变,即在一定条件下,阴可转阳,阳可转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是体现。如果消长平衡是通过量变实现的,那么阴阳之间的转变则是通过质变完成的,体现着物极必反的道理。
(―)阴阳平衡
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追求阴阳平衡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追求稳定还是锐意变革的问题上,多数企业面临着两难选择。但柯林斯和波拉斯在《基业长青》_书中则指出那些屹立百年而不倒的高瞻远瞩公司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它们根据兼容并蓄的精神,不断地寻求保存核心和追求进步之间的平衡。二者就像阴阳八卦_样,在高瞻远瞩公司中和平共存,不断得以强化。核心理念的明确使公司更容易在不属于核心的事情上追求变化和行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则进_步强化了核心理念,因为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改进,坚持这种核心理念的公司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上便会落伍。如果说保存核心是阴,那么追求进步则是阳,高瞻远瞩的公司都会在保存核心的情况下不断追求进步,从而推动二者在更高层次的平衡。
企业管理的阴阳平衡还体现在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上。制度是企业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过分依赖制度,却可能破坏企业的凝聚力,导致员工流失。而过度依赖情感管理,虽然可以营造较强的归属感,但容易导致办事拖拉、拉帮结派等现象。因此,企业管理方式应是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平衡,二者不可偏废。具体到规章制度设计来说,也需要讲求阴阳平衡。一方面,制度设计不能太过复杂,繁文缛节只会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制度又不能太过简单,否则会由于弹性空间过大而导致制度的约束性大大降低。就制度的严格与宽松而言,太过严格容易导致制度执行困难,与实际通行的规范形成较大的差异,造成所谓的“潜规则”;制度设计太过宽松则容易导致制度达不到约束的效果。具体到情感管理来说,同样需要讲求阴阳平衡。一方面,在管理中,领导者和下属不可过分疏远,否则会降低员工的归属感,危及领导者的非职位权力。另一方面,领导者和下属也不可过分亲近,否则无原则的交往会造成领导者与下属过于“平等”,危及领导者的职位权力,甚至导致在管理活动中原则让位于人情,不利于管理活动的开展。
(二)物极必反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指的是阴阳双方在—定的条件下的相互转变,体现着物极必反的哲理,而由物极必反所体现的阴阳相通出发,‘‘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进道若退’(《老子》四十—章)等思想在企业管理中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大巧若拙”指的是最巧妙的事物往往外表显得稚拙。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在和员工交往的过程中,事事都显得很精明,甚至牺牲员工的利益,必定会让员工归属感降低,领导权威也会受到损害。而“大巧若拙”则提倡管理者以“拙”待人,这种“拙”并不是笨拙,而是以本真待人,不精于算计,这样的管理者才能蠃得员工的凝聚力。“大辩若讷”指的是最善辩的人往往显得口齿木讷。对于管理者而言,口若悬河、长篇大论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在沟通前了解员工的诉求,往往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实现很好的沟通效果。“进道若退”指的是虽然在前进,却好像是在后退的样子。在管理活动中,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利益、立场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有可能出现冲突,如果双方互不让步,这场博弈最终的局面可能是‘‘双输”。对于管理者来说,优先让步在多数条件下是一个“双蠃”的选择。从表面上看,管理者的让步好像是在后退,但这种后退保护了员工,会蠃得更多员工的尊重,为以后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阴阳学说与企业管理悖论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中,管理者经常面临左右为难的境地,这就是管理悖论。普华永道变革整合小组将常见的管理悖论概括为变革与稳定、分权与控制、个人价值与集体绩效、利润最大化与社会责任等10。在对悖论的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往往陷入非此即彼的逻辑,从而造成各种失误。按照阴阳学说,企业的稳定发展需要以阴阳调和作为基础,管理者需要放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在矛盾中推进阴阳平衡,并利用矛盾产生的张力推动企业发展。以下将从分权与控制、利润最大化与社会责任两组关系来分析阴阳学说中所蕴含的平衡思想对于管理悖论解决的价值。
(_)分权与控制
在管理活动中,存在着知识和决策权不相匹配的问题。企业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将知识集中于拥有决策权的管理者,由此形成集权;二是将决策权赋予拥有知识的员工,由此形成分权。权力的集中降低了企业的决策成本,而且保障了企业内部的统一,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决策专业性的提高,往往不利于决策质量的提高,甚至可能造成领导者疲于奔命的现象。因此,分权在管理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分权在优化决策质量、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也会带来领导者对企业控制力减弱、造成企业内耗等弊端。
按照阴阳学说,如果说控制是阳的话,那么分权则是阴,二者之间体现着阴阳对立统一。分权会降低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力度,而加强控制往往会促进权力的集中,从而导致分权程度的降低。在管理实践中,基于‘‘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夫妇》)的思想,绝对的控制和绝对的分权会造成高成本、低效率,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管理者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掌控,尤其把握好企业战略方向;另一方面则要学会向下属授权。管理活动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者在这看似矛盾的二者之间能否取得阴阳的平衡。
在具体开展分权时,首先,应把握分权的时机。发展初期的企业往往还处在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双方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效率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分权带来的风险大于控制带来的风险。此时,过早分权可能会导致权力滥用,加大企业协调难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企业的分权应基于能力和岗位相匹配的原则。管理者应系统了解员工的技能和素养,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及考察,再基于其能力与公司的岗位相匹配,从而保障分权后权力的有效运行。再次,企业的分权应基于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亦即管理者在分权的过程中必须加入约束和控制的机制。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提出目标管理的主张,提倡将企业的目的和任务转化为目标,并让管理者和员工都参与工作目标的制订过程,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由管理者和员工对最终绩效进行检查和评价&1。目标管理可以看作是在分权和控制之间的有效平衡。一方面,在目标管理的框架之下,企业的员工可以和上司共同制订本人的目标,而在目标制订之后,员工有相当大的弹性决定以何种方法完成目标,上司在其中承担的作用往往是提供协助。这是企业将权力让渡给员工的体现。另一方面,目标管理强调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绩效的最终检查和评价是整个流程的重中之重,这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分权不会失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74617.html上一篇: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探究
下一篇: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