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1 引言
大量的企业网络管理实践表明,企业网络有 利于其内部成员之间知识、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与 交流活动,实现企业创新成功。但就目前而言,国 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网络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尤其是 管理创新行为的研究还非常缺乏。作为衡量企业 关系紧密性的重要指标之网络强度深刻影响 企业间的知识、信息等传递效率,尽管很多企业已 经意识到了网络强度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 用,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企业往往无法 全面、客观评估各类资源获取通道的可用性、各种网络关系质量以及关系双方的优势和需求,从而增加了企业创新风险m。而企业社会网络化理论已经表明,企业网络强度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 内在的交互性与关联性2。因此,在探究网络强 度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时,必须充分考 虑社会资本在其中的影响作用。Antonio和Ca- paldo H考察了网络强度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 指出网络中的强连结有助于企业间进行广泛的交 流与深度的互动,从而实现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 与创新活动的间接影响。Mol和Birkinshaw H则 关注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指出成功 的管理创新活动离不开企业内外部信息、技术以 及其他新知识的有效获取与利用。高展军等从网络强度出发,认为企业在网络中的强联结有 利于渐进创新。而张方华63也对社会资本与企 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验证性研究。
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网络强度、社会资本和 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我们发现,仍有以下研究方 向有待补充和完善:首先,既往的研究仅从网络强 度或社会资本单个角度考虑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 响,缺乏三者之间的整体性研究。其次,网络强度 是否能在社会资本的影响下,更好地促进企业管 理创新?网络强度和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创新的 作用,是否受到企业规模及研发投入的影响?对 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尚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以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 企业的企业为调研对象,研究网络强度和社会资 本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弥补相关研究 的不足,丰富企业管理创新相关理论,为企业管理 创新实践提供指导与建议。
2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2.1管理创新
根据Demanpour的双核心模式观点,组织 创新可分为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虽然管理创新 和技术创新对企业组织绩效均有正向影响,但技 术创新往往需要通过管理创新对组织绩效产生作 用68。关于管理创新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 进行了探讨:Abrahamson 及]和 McCabe M将管理 创新分为全新型创新(在任何领域都未曾出现过的“全新的思想或方法”和引进型创新(将已有 的管理实践引进新的组织或领域)。Birkinshaw et al11基于创新内容的视角将管理创新分为抽象 层面的管理创新(管理理念或思想)和运作层面 的管理创新(管理实践、管理过程等)。而依据管 理对象的差异,林义屏M则将管理创新分为用人 与管理创新和组织与规划创新。
现代管理理念突出以人为本,认为合理用人是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员工集合体的 组织,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础。因此,本文认同林义 屏12的观点,将管理创新分为用人与管理创新和组 织与规划创新两方面。其中,用人与管理创新是企 业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在薪酬、培训以及考评等人事 制度上的有效改革;组织与规划创新则是企业在计 划和编制未来发展制度及方案上的创新活动。
2.2网络强度与管理创新
在企业网络中率先对网络强度进行研究的是 Granovetter, Granovetter 113将网络关系划分为强连 结与弱连结,其中相互接触频数多的为强连结,相 互接触频数少的为弱连结。自此以后,网络强度 作为网络关系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引起了众 多学者的关注。当前,关于网络强度定义较为普 遍的观点是网络成员在单位时间内的接触次数, 也称为网络深度或接触频率M。
关于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 Granovetter 13 传递而言,弱连结比强连结更为重要,即弱联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 创新活动的展开。但在后续的研究中,大量的文 献研究表明,高强度的集群网络联结缩短了创新 资源传递的平均路径,对于企业从外部获取创新 资源,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M。Dyer et alM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高强度的网络能够 提升其与供应商之间的知识交流、共享水平。李 志刚等E7]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联系强度与企 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网络强度对企业管理创新有正向影响。
2.3社会资本与管理创新
由于本文是在企业网络中探讨社会资本对于 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影响,因此,关于社会资本的 界定我们采用Glover和Hemingway18的观点,即 社会资本是个体通过关系网络来运用资源的能 力,包括个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与信任”以 及“忠诚、名誉与个人获得敏感信息”的能力。
企业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本不仅意味着企业可 以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对 资源的管理能力。而流入企业的知识对于企业学 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企业创新能 力提升和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源泉M。可见,社 会资本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企业知识获取问 题20 ,帮助企业管理者寻求外部新知识与企业原 有知识的有效整合途径,进而引发企业的管理创 新4。此外,企业通过社会资本获取管理创新实 践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自身所具备的实践经验对 创新风险做出评估是管理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创新有正向影响。
2.4网络强度与社会资本
企业网络的不断演进能够导致内部成员社会资本的持续增加,同时,社会资本对企业间的网络关系可以起到强化作用,即企业网络与社会资本具有内在的交互性。Rutten & Boekema123通 过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分析,认为网络关系中的无 形资源就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因素。若网络关 系紧密,则处于其中的企业与其他成员之间的接 触频率就高、信任水平也高,因此,通过强化企业 网络联结和加强网络强度,有助于企业获取各种 各样的资源和能力,如多样化的知识、共享的资源与合作等M ,这些都为管理者寻求知识和信息提 供了捷径,降低了监控和谈判成本,并增强了知识 的相关性和可靠性fc’26。此外,通过对中小软件企业的分析发现,具有高频率交流的合作伙伴之间更容易形成共同的经 营模式与价值体系,而这种共同的经营模式与价 值体系正是社会资本重要的构成因素,这一结论 使 Chowet al M、Houghton et al126 的论断得到了 支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 :网络强度对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确定本研究 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
由于本研究中各变量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因 果关系,以及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难免存在误 差,常见的联立方程模型、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方 法不能明确地解释测量误差,而结构方程模型不 仅有能力在估计过程中说明测量误差,也可以分 析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因此,本文拟采用 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3.1研究样本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 式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对象为2008 -2009年申 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广东省的企业中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分两批在上述样本中抽 样进行,每批分别抽取1000家企业,在广东省科 技厅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处、政策法规处的协 助下,以邮寄方式寄送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问 卷2000份,收回482份,回收率为24. 1% ;其中填 答不全的无效问卷24份,有效问卷458份,有效 回收率为22. 9%。样本结构如表1所示。
3.2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关于网络强度、社会资本以及企业管理创新 的操作化定义和测量上,我们重点参考了国内外 高水平杂志上的相关论文中已使用过的量表,再 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作为搜 集实证资料的工具。为了保障本研究问卷调查设 计、调查过程及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在问卷正式定 稿之前,先进行了问卷的预调查,以评估问卷设计 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在确认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后,根据预试者提供的意见,并结合相关专家研讨 修订成最后定稿的问卷如下:网络强度的测量问 题参考了 Dyer et alM等的研究成果,共6个题 项;社会资本参考了 Yli - renko, Autio和Sapien- za 28等的量表,共6个题项;管理创新的量表参 考了林义屏M的研究,包括用人与管理创新、组 织与规划创新两个维度,共9个题项。此外,本 研究还纳入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作为控制变 量:在舍去未填规模的企业后,将样本企业分为 大规模企业(121家)、中等规模企业(293家)和 小规模企业(43家);在舍去未填研发投入的企 业后,将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分为〇 -6. 9%和 6. 9%以上两种。
3.3样本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以Cronbach a系数来检验各变量 的信度,通过运用SPSS16. 0软件,发现网络强度、 社会资本、用人与管理创新、组织与规划创新的 Cronbach a 值分别为 0. 70,0. 77,0. 86,0. 79,都 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这说明本研究量表具有较高 的信度。
在效度上,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参考了过去 学者的相关研究,且根据试测的结果进行了修订, 并经相关专家认定,认为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 效度。同时,各量表都是相关研究所发展出来 的,已获得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和采用,能够符合 准则效度和构建效度的要求。但考虑各地文化 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运用AMOS16.0软 件,以验证性因素来检验各量表的结构效度,结 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各指标均达到可接 受的效度水平。
表2变量验证性因素分析
4 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构建直接影响模型和中间变量模 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各变量间的相互影 响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用来检验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 之间的关系。各拟合指标如下:绝对拟和指数:x2 = 173. 110,d. f. =88, GFI =0.952,大于 0.90,非 常好;RMR =0.046,达到小于0.05的理想水平; RMSEA =0.046,处于接近拟合水平。相对拟合 指数:AGFI =0. 935, TLI =0. 951, NFI =0. 921, CFI =0. 959, IFI = 0. 960, RFI = 0. 906,都达到大于 0.9的理想水平。简约拟合指数:标准卡方值 (X2/d. f. ) =1.967,位于 1.0 ~ 3.0 之间;PNFI = 0. 772, PCFI = 0. 804,均达到大于0. 5的理想水 平。综合各项指标的判断,M〇del1的拟合度很 好。对假设做进一步验证,发现网络强度和企业 管理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191 (P =0. 005), 达到显着水平。说明在直接影响模型中,网络强 度对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假设H1 获得支持。
用来检验社会资本在网络强度和企 业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各拟合指标如下: 绝对拟和指数:X2 = 355. 322, d. f. = 185, GFI = 0.933,大于0.90 ,非常好;RMR =0.042,达到小 于0.05的理想水平;RMSEA =0.045,处于接近 拟合水平。相对拟合指数:AGFI = 0. 916, TLI = 0. 934, CFI =0.942, IFI =0.943,都达到大于 0.9 的理想水平,NFI = 0. 887, RFI = 0. 872,略小于 0.9,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简约拟合指数:x2/ d. f. = 1.921,位于 1.0 ~3.0 之间;PNFI =0.782, PCFI =0. 830,均达到大于0. 5的理想水平。综合 各项指标的判断,M〇de!2拟合度良好。对假设做 进一步验证,发现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之间 的相互影响系数为0. 069 (P =0. 254),没有达到 显着水平;社会资本和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相关 系数为0. 564 (P =0. 000),达到显着水平;网络强 度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32 (P = 0. 000),达到显着水平。说明在中间变量模型 中,网络强度与管理创新之间不存在显着的正向 影响,假设H1未获得支持;社会资本对管理创新 存在显着的影响作用,假设H2获得支持;网络强 度对社会资本存在显着的影响作用,假设H3获 得支持。
用来检验加入企业规模这一控制变 量后Model2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各拟合指标 如下:绝对拟和指数:略小于0. 90,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 之内;RMR =0.075,略大于0.05,可以接受;RM- SEA =0.032,达到接近拟合水平。相对拟合指 数:TLI =0.907, CFI =0.918, IFI =0.920,都达到 大于0. 9的理想水平,AGFI = 0. 833, NFI = 0. 782, RFI =0. 752,略小于0. 9,仍可接受。简约 拟合指数:X2/d.f. = 1.452,位于1.0~3.0之间; PNFI =0. 688, PCFI =0. 809,均达到大于 0. 5 的理 想水平。综合各项指标判断,M〇del3具有较好的 拟合度。对假设做进一步验证,发现在大规模和 中等规模企业中,网络强度和管理创新之间的相 关系数分别为 0.026 (P =0.825)和 0.092 (P = 0. 198),都没有达到显着水平;社会资本和管理 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531 (P =0. 000)和 0. 559 (P =0. 000),均达到显着水平;网络强度和 社会资本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4 (P = 0.012)和0. 179 (P =0.026),都达到显着水平。 说明在大规模和中等规模企业中,网络强度对管 理创新不存在显着的影响作用,假设H1未获得 支持;社会资本对管理创新存在正向影响作用,假 设H2获得支持;网络强度对社会资本存在显着 的影响作用,假设H3获得支持。而对小规模企 业而言,网络强度和管理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 230 (P = 0. 476),社会资本和管理创新之间 的相互影响系数为0.616 (P =0. 069),网络强度 和社会资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系数为0.217 (P = 0. 325),都没有达到显着水平,说明在小规模企 业中,网络强度对管理创新、社会资本都不存在显 着的影响作用,社会资本对管理创新也没有显着 的影响作用,即在小规模企业中,假设H1、H2和 H3都未获得实证支持。
用来检验加入研发投入这一控制变 量后Model2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各拟合指标 如下:绝对拟和指数:X2 = 581.096, d.f. = 370, GFI = 0.892,略小于0.90,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RMR =0.054,略大于005,仍可接受;RMSEA = 0. 036,处于接近拟合水平。相对拟合指数:TLI = 0. 916, CFI = 0. 926, IFI = 0. 927,都达到大于 0. 9 的理想水平,AGFI = 0. 865, NFI = 0. 822, RFI = 0. 798,略小于0. 9,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简约拟合指数:X2/d. f. = 1.571,位于 1.0~3.0 之 间;PNFI = 0.725, PCFI =0. 816,均达到大于 0.5 的理想水平。综合各项指标判断,Model4的拟合 度较好。对假设做进一步验证,发现对研发投入 在0 - 6. 9%的企业而言,网络强度和管理创新之 间的相关系数为0. 070 (P =0. 396),没有达到显 着水平;社会资本和管理创新之间的相互影响系 数为0. 519 (P =0. 000),达到显着水平;网络强度 和社会资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系数为0.275 (P = 0. 004),达到显着水平。说明在研发投入较低的 企业中,网络强度对管理创新不存在显着的影响 作用,假设H1未获得支持;社会资本对管理创新 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假设H2获得支持;网络强度 对社会资本存在显着的影响作用,假设H3获得 支持。对于研发投入在6. 9%以上的企业而言, 我们发现,网络强度和管理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 为0.032 (P =0.734),没有达到显着水平,假设 H1未获得支持。社会资本和管理创新之间的相 关系数为0. 623 (P =0. 000),达到显着水平,假设 H2获得支持。网络强度和社会资本之间的相关 系数为0. 204 (P = 0. 046),达到显着水平,假设 H3获得支持。
5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来构建概念模型,探讨了 在社会资本的影响下,网络强度与企业管理创新 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 验,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
(1)在中间变量模型中,网络强度对社会资 本有显着的影响作用,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创新 也存在正向影响,而网络强度对企业管理创新没 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这表明网络强度需要通过中 间变量社会资本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创新。这 —结论初步揭示了网络强度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 作用机制,就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如何加强企业 管理创新的问题提供了在中国情境下的指导:企 业仅仅与其他组织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业 务往来,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并不能产生显着的 推动作用,企业只有通过构建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提高企业间的信任水平,以不断扩大企业自 身的社会资本存量,进而提升企业获取外部知识、信息等资源的效率,才能有效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活动。
(2)在大规模与中等规模企业中,社会资本 在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之间仍起到完全中介 作用。而在小规模企业中,网络强度对社会资本 不产生显着的影响作用,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创 新也没有正向影响。这意味着网络强度无法通过 中介变量社会资本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究其原 因,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在企业网络中处于非中 心位置,与其他网络成员的接触机会相对较少,且 在知识、技术等交流与共享过程中常常处于被支 配地位,致使获得网络中高价值资源的几率较小,管理创新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该结论启示我 们: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说,应努力构建企业核心专 长,提升自身在企业网络中的地位,并主动争取和 保持与其他网络成员间的密切联系、交流,切实提 高自身获取资源的效率,从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 创新。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了网络强度与 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丰富了管理 创新相关理论,同时也弥补了以往侧重于研究技 术创新的不足。而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 本的实证研究则为我国企业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网 络关系、外部社会资本展开管理创新活动提供了 参考意见。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样本仅来源于广东 省的企业,后续研究可以针对不同地区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论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及特定地域的 适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