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古代传统的激励思想,广泛的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我思想内容丰富,对如何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管理绩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古代激励思想,当代企业管理,启示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懂得人才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如何让激励人才大量涌现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我国古代的激励思想。我国古代重视人才、激励人才的思想和方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是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潮中,企业的效益倍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是其必然。近年来,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用适当的激励方法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已成为当代管理的核心。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现代企业组织选人、用人、增强凝聚力以及赏罚分明的管理方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代激励思想的基本内容
我国古代传统的激励思想,广泛的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既有精湛的哲理,又有生动的事例,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奇妙无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惠民
孔子以前惠民思想已经流行。例如,周定王时卿刘康公说:“……惠所以和民也。……惠以和民则阜”(《国语·周语》中)。楚大夫申叔时说:“德以施惠,……莫不尽力以从上命”(《左传》)。到孔子时代,他把惠民作为仁政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孟子则认为“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荀子提出“以正裕民”(《富国》),“庶人骇政,莫若惠之”(《王制》)。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惠民是统治者的良策,惠民思想是让老百姓“尽力以从上命”、“亲其上”、“死其长”的激励思想。他们用的是隆恩、养民,达到“务揽英雄之心,……通志于众”。这样就把统治者意志变成民的意志,收到暴力不能具有的绩效。
兵家的施惠思想表现在非常重视体恤士卒,主张将帅与士卒同甘苦,共命运。兵家非常重视士卒在战争中发扬主动的精神,把激励士气视为战守胜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兵家有《励军》、《励士》之作和视兵如己、爱兵如命的将帅。将帅爱兵施惠,如同儒家的惠民,都是激励思想的基点。
二、赏罚
人情有好恶,所以赏可以劝善,罚可以止恶,赏罚有激励的功能。韩非说:“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适当的刑罚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才能,所以它在传统激励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赏罚标准是功过。以功行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功,使赏有明确的统一的合理的标准。赏罚能否起到激励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做到该赏则赏、该罚则罚、赏罚适当,必要时辅之以厚赏、重罚。赏有信、罚有必是能产生激励绩效的重要条件。如果赏罚不信,必然是禁令不行。用行赏激励还必须注意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者的情况。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由于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个人素质与性格的差异,各人追求的目标与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中国古代特别注重根据激励对象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化与表率
教化在激励中的作用是赏罚不能代替的。对待相同的激励对象,由于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的不同,也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关于教化的作用,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颜渊》),即施以政、刑,使民可以不犯法,免于受刑,但不知有羞耻之心。政、刑对人是外部条件,是非持久性的外因;导之以德、礼,不仅可以免受刑罚,懂得廉耻,而且能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是内因起作用,具有激励的持久性、稳定性。“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不功焉”,就是注重培养思想品德,树立起从善的信念,并辅之以刑罚,一切事情都会做好,说明施以道义教化在激励从善中的巨大意义。
2、古代激励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激励方法虽然大多都来自于对国家和军队的管理中,但表现为多注重“情”,强调心“治”,重视精神鼓励。最终实现对民“爱之如父母,则归之如流水”的目的。借鉴古代激励思想,当代企业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
2.1运用情感激励,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谓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关心职工,建立平等和谐亲切的感情,让职工体会到温暖。人具有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感情因素对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影响。孙子曾说过:“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兵法·地形篇》)。即把士兵看作自己的儿子,那么他们就会为你赴汤蹈火,生死与共。刘备三顾茅庐,用那份真诚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感激涕零,用了一生的精力和智慧来报答刘备。诸葛亮也说过:“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诸葛亮兵法·哀死》)。这些都表达了通过感情沟通,以心交心、增强归属心理、激励下属的思想。
“心治”是中国古代激励的重要特征。现在管理者也应该充分利用人性化管理,通过情感激励,使员工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为其努力拼搏、浴血奋战。
这种主张靠领导者榜样身教的力量和道德感化来影响群众达到目标,以心理情感为纽带的“德治”方式,体现着高超的管理艺术,受到无可比拟的巨大效果。在现代社会里,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利用人情感应来控制人的行为,是现代管理的高明之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激励成递减趋势,员工对精神、个人追求、社会价值等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以人情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借鉴孔子提倡的仁治来调节组织内部员工关系,实现人和,以同员工的情感互动来达到交流、统一思想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社交情感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以情感为纽带把整个组织团结起来,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和谐、人情的浓郁,都将成为组织向心力的来源。
2.2运用表率激励,树立良好榜样
表率一般指领导者的带头作用。经营者的素质是指其品德、技术与能力的综合因素而言。作为领导者来说,品德好、为人公正,则是首要的条件,因为他的任务是领导大家一起前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国古代十分推崇领导的榜样作用。孔子曾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管理者个人的举止行动其实就是下属模仿的对象,是无声的命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古今皆然。在现代企业中,领导者的权威固然重要,但表率作用往往会起到更大的效果。表率做的好,员工就能得到强有力的感化、促进和带动。因此,企业领导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加强自己的修养,从而达到组织中的人性化管理。身正正人,严于律己,这是古代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美德。企业领导者要做到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楷模,激励职工向上、以搞好企业为己任的活榜样。
2.3运用赏罚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
赏与罚共同构成对人的双向激励,两者不应偏废。古人认为要以赏为主,以罚为辅,加强正面激励。古语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就是最常见的赏罚激励。“赏必行,罚必当”,即要求管理者要赏罚严明,善于通过奖赏和惩罚两种强化激励手段,以次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绩效。韩非也指出:“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偷赏,则功臣堕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韩非子·主道》)。只有做到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才能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真正效果。
物质与精神奖励企业激励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还存在着奖惩的适度性、时效性、公平性及有效性等方面问题,尤其在惩罚方面,往往“人情”味太浓,力度不够,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现代企业要完善奖惩制度,在奖励方面,要注意奖励的量度,把握好奖励时效,同时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激励效果;在惩罚方面,应严格按制度办事,既要做到惩罚及时、足量,也要与教育相结合,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取得相应的激励效果。
2.4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员工动机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被管理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激励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孙子曾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将帅和士兵要确定同样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在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中,我们要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使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目标激励就是把企业的需求转化为员工的需求。为了解除这一需求给员工带来的紧张,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员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管理者还应当把成果反馈给员工。反馈可以使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水平是否足够,是否需要更加努力,从而有助他们在完成阶段性目标之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目标。此外,管理者运用目标激励时还应注意一下几点:
①目标设置必须符合激励对象的需要。即要把激励对象的工作成就同其正当的获得期望挂钩,使激励对象表现出积极的目的性行为。
②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可行。比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有所增长”这样的目标就没有“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增长10%”这样的目标更有激励作用。
③设置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具有挑战性。目标难度太大,让人可望不可即;目标过低,影响人们的期望值,难以催人奋进。
2.4运用公平激励,树立和谐氛围
公平激励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不仅受自己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受相对报酬的影响。员工总会把自己的贡献和报酬与一个和自己相等条件的人的贡献和报酬相比较。当这种比值相等时,就会有公平感,就心情舒畅,积极性高涨;反之,就会导致不满,产生怨气和牢骚,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行为。而中国古代就曾提出赏罚公平的原则,而且提出其关键在于要严明、公正。“严惩不避亲贵”(《韩非子》),“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诸葛亮集》)都指出谁有功就赏谁,有过者即使是皇亲国戚也要严格惩罚。
曹操有过,要“割发代首”;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些历史典故都是赏罚公平的例子。这种对事不对人的公平态度非常值得现代企业学习。
此外,运用公平激励,还要做到努力满足激励对象的公平意识和公平要求。在现实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较多。例如:由于地区、行业、单位、个人等条件的不同,加之制度和政策上的某些弊端,造成了人们在报酬上的较大差异,并因此引发了一些矛盾。公平激励,就应积极减少和消除不公平现象,但正确的做法不是搞绝对平均主义,而是领导者要做到公平处事、公平待人,不搞好恶论人,亲者厚、疏者薄。当然,世上没有绝对公平,在企业激励中最终追求的只能是相对公平。一方面,企业在工作量分配、报酬、绩效考核、任用、奖惩等诸多方面都必须注意其公平性,另一方面,在激励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员工公平心理的引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激励思想有其独特的魅力,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的管理理论。今天,我们要以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趋势来看待,充分汲取中国激励思想中的精华,不断地深入挖掘前人的激励管理思想,深入结合现行的管理方式,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理论融会贯通,立足于本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方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3月版.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版.
3 诸葛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月版.
4 张弛:韩非的管理心理学思想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1.
5 樊小东,侯义佳.中国古代激励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月,140.
上一篇:浅谈供电企业抄表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