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根据当代高科技的发展情况而产生的,它是以作业为基础,将成本计算、成本控制等融为一体,并且能与全面质量管理、及时生产方式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会计核算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产生于国外并在西方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的应用不是很普遍。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科技逐渐采用,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其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作业成本法就是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法所提供的明细动态信息优化企业价值链的一种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目标是:第一、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第二、从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出于作业成本法的这两个目的,要求把作业成本法的贡点放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项作业上,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新思维。
二、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根据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现的每一项作业消耗企业资源、动因、分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法。它建立在两个前提上:(1)作业消耗资源;(2)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成本库中的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计算法将粉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从而得出最终的产品成本。
三、作业成本计算法应用的条件
1.要有积极的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作业成本计算的目的在于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所以,有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是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出发点和前提。
2.要有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
作业成本计算法要求企业有较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特别是实行所谓的及时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提出了生产过程零缺陷,经营过程零库存的口号。要采用理想的及时生产方式,应不断地实施一系列的改善活动,以消除生产活动中没有价值的工作。及时生产方式的特点就是能迅速地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使交货期准确,从而增加企业的获利能力。
3.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为推行及时生产方式和全面质量管理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各工业化先进国家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采取了多种措施方案,特别是采取了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体特征的电脑自动化等各种技术。正是由于这些新技术的采用,推动了管理方法、理念和技术的革命。作业成本计算法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四、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足,在国外的一些企业中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所有的企业。关于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很多专家学者都有过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概括起来,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具有下列特征的企业:
(一)间接费用较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系统的广泛运用,使得间接费用水平大幅度地上升,如果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
(二)企业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如果企业产品种类较多,则间接费用在各种产品中进行分配的情况就较多,为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可采用作业成本法。
(三)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一些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复杂,而且经常需对生产设备进行调整,从而要发生一些调整费用。因此,这些调整费用应计入那些进行调整设备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作业成本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四)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程度不高。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由于没有考虑高技术条件下间接费用较高的实际情况,而仍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因而,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没有反映出产品的真实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由于考虑了高技术对企业成本计算的影响,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相对准确、可信,因而受到管理层的欢迎。
(五)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时,由于需要进行作业的划分、费用的分配等诸多环节,因而,其计算分配工作较为复杂。而在成本计算工作中采用计算机处理时,则可免去这些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成本计算工作的效牢和准确性。
五、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学术界和会计实务界对作业成本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持反对观点的认为,作业成本法虽然对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有所帮助,但所花代价太大,在中国企业不适用。目前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制造和IT企业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法,中国的一些领先型企业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法,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75504.html上一篇:企业战略联盟组织结构模式浅析
下一篇:探究中国国财务会计框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