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1 人力资源的概念
谌新民等人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它既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力的质量,更包括劳动力的结构[1]。为了统计方便,人们又常将各国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归于现实人力资源范围。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人口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是指人口中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具有现实的劳动能力,并且参加社会就业的那一部分人口[2]。农村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部分。我国统计局则将农村劳动力资源具体定义为农村住户常住人口(即在本户居住6个月以上人口)中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6989万人,占50.8%;女劳动力26111万人,占49.2%。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中,20岁以下6947万人,占13.1%;21-30岁9184万人,占17.3%;31-40岁12679万人,占23.9%;41-50岁11021万人,占20.7%;51岁以上13269万人,占25%。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3593万人,占6.8%;小学文化程度17341万人,占32.7%;初中文化程度26303万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5215万人,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8万人,占1.2%。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是仍然是比较庞大的,达到了53100万人;而且21-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占大多数,有32884万人,达到了全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61.9%;只是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了全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82.2%,但这也正说明了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如果充分开发,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还可以以强大的消费能力带动经济的发展,并且促进城乡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与进步。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新变化
我国统计局将农业从业人员定义为以从事农业为主的从业人员,包括我国境内全部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农业从业人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的从业人员增加,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不断提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对东、中、西部地区共2749个建制村的调查,有近50%的农村劳动力已经转入非农产业,其中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打工各占一半。[3]
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由于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表现在从事非农业人员所占比重,东部地区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农业部农业信息中心的数据,1996年末,东部地区从事非农人员占所有东部地区农村从业人员的33.5%,而中部、西部地区则分别只有29.12%和15.62%。到了2006年,东部地区始终是代表着比中西部地区更为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业人员的比重仍然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从事非农业人员的比重占到了东部地区农村从业人员的47.6%,中、西、东北地区则分别只有23.2%、13.7%、19.9%。这种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东西部地区非农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及相关联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造成的。
4 发展非农产业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住户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户所占比重下降,非农业户所占比重提高。从全国范围来看,自1983年以来直至2005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总人数在持续增加,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则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非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却在不断增加。根据农业部农业信息中心的数据,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相比,到了2005年,非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已经从1983年的8.78%增长到了40.51%,足足增长了4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之中。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增加了许多倍,非农产业的发展及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功不可没。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我国东西部地区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不同,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说明: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促进全国或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伴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就业途径;非农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有利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稳定发展。
5 发展非农产业的建议
非农产业包括第二、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主要是有在当地非农产业就业和外出打工两种形式。
农村当地的非农产业,主要表现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就高,如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快,东部地区非农产业人员在农村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更高,农村劳动力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就更多。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资料,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大多是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及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知识、技能要求不多,但所创造的价值也就非常有限。
为了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可采取以下措施:通过政策优惠和政府扶持等办法,加快当地乡镇企业发展,靠乡镇企业来吸纳更多的当地劳动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当地或外地非农产业就业,并尽可能去需要更高技能文化水平的岗位就业;通过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组织,鼓励本地农村劳动力到外地非农产业打工就业,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本到当地投资,以带动当地非农产业的发展;开发当地特色资源,发展对当地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的特色产业,以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3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