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一、交易费用理论概述
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最早由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到交易费用思想,它认为市场并非如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能够无成本运作,相反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的谈判、签约、监督、解决纠纷等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时都需要花费成本。
阿罗认为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运行的成本”;诺思把交易费用看作是为实现来自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收益而投入到执行交易功能的资源损耗:“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张五常则将交易费用界定为:“所有那些在鲁宾逊?克鲁索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因此,“所有的组织成本都是交易成本”。也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交换,生产也能进行;没有生产,交换――正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产品的交换――便不能发生”,因此,只要有交易行为存在就必然产生交易费用。由此我们可以将交易费用界定为:经济主体为了确保交易全过程按契约规定顺利进行而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交易的搜寻成本、缔约成本、履约成本等。
二、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现状
1989年四川省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我省人才市场的意见》,推动四川省人才市场建设全面起步和发展。2001年四川省人事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在三年的时间里,各地基础性人才中介组织稳步发展,专业性人才中介组织不断增加,网上人才中介初见成效,四川省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中介组织体系架构已经初步形成,为人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截止到2003年底,全省共有人才中介225家,其中省属人才中介5家、市(州)属人才中介20家、县属人才中介160家、行业主管部门所属人才中介12家、民办人才中介28家。
从地域分布看(见图1),四川省人才中介市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经济落后地区的较少;尤其是国定贫困县或省定贫困县。从性质来看,政府主导的多,民营的较少。尤其是一些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中介有名无实,硬件、软件都不配套,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全省人才中介发展不平衡,真正统一的人才中介组织体系还未形成,存在着人才就业和流动的区域性壁垒。
人才中介组织间有序竞争格局没有形成。从四川省现有人才中介组织结构看,政府部门所属性质的人才中介一统天下,占87.6%,垄断了人才资源配置。民营中介与政府人才中介、不同政府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政府人才中介与党委组织部门人才中介之间的竞争过多的依靠行政手段、部门优势,缺乏市场化的公平竞争环境,难以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帕累托最优。
各地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叫法不尽相同,有的叫做人才市场,有的叫做劳动力市场,有的叫人才中介所等,但从省政府对全省人才的“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可以看出,各种人才市场有统称为人力资源市场的趋势,所以本文将这三种类型的市场统一看作人力资源市场。
三、从交易费用理论看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交易费用主要有:交通费用、时间费用、信息获取费用。交通费用是指求职者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到人力资源市场所花发生的交通费用。时间费用是指求职者到人力资源市场的路途上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在信息获得上花费的时间所造成的机会成本。信息获取费不仅包含求职者获取招聘单位、招聘时间、招聘工种等的费用,还包含招聘单位获取求职者信息的费用。
1、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距,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人才市场较多,功能较完备,对当地求职者来说,所花费的成本相应较小。但是对于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来说,由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的短缺,人们花费在寻找工作上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这样,带着行李和工具进城的农民工,都希望能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以节省开支,而不是扛着大包小包辗转于各种交通工具之上。这种花费在找寻劳务市场上的时间、车费、精力对刚进城的求职者来说,求职成本都是较高的,它更容易促使农民工在车站或火车站就近住下或就近求职,增加了他们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招聘单位特别是那些对农民工需求量较大的私企业主更不愿意在找人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这样又增加了那些没有亲戚朋友作介绍的求职者寻找工作的难度。
2、信息获取费用较高。分布在广大地方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往往有名无实,硬件和软件都不配套,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且在地区之间还存在着人力资源就业和流动的区域性壁垒。即使是大中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相互之间的信息也是保密的,这种缺乏统一的人才中介组织体系,人为地增加了招聘信息的获取难度。
虽然部分人力资源市场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但是对求职主力军的农民工来说,电脑都不会用,更谈不上通过网络搜寻求职信息了。市场里发布的各类求职信息以及其它与求职者相关的信息,也只有那些来到市场里的人才有机会看到,那么对广大刚进城的农民工和那些不愿“长途跋涉”的民工来说,根本不可能获取在市场里公布的信息。对于那些急需用人的中小型单位来说,它不可能清楚地了解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供应,也不可能有远见地进行提前的人才储备工作,只是需要时才到市场上去寻找,而到市场去寻找也只能靠运气,因为他不知道市场上是否有自己需要的人才和满意的人才。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较高交易成本有可能造成一方面是企业雇用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求职者在较长期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降低人力资源市场交易费用的思路
由于政府主导建立的人力资源市场较多,民营的和自发形成的人力资源市场较少,从位置布局来看,很明显,人为的制度设计并没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费用,反而使其有所增加。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降低人为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交易费用。
1、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发展较早并有良好业绩的人才市场基本具有完备的网络信息系统,定期将市场内将要举办的招聘活动、培训活动等与职业有关系的信息发布到网上,便于招聘单位和求职者从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对大多数人力资源市场来说,往往以缺乏财政支持为借口,疏于市场的网络建设,尤其是那些处于较偏僻地理位置人力资源市场更是如此。因此,有必要完善各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网络信息系统并多渠道地及时发布招聘会举行时间和相关职业信息,以降低劳动力供需双方在获取对方信息上的交易费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人单位和求职的农民工。
2、提高市场的公共服务职能。鉴于政府主导性人力资源市场占大多数的情况,那么更需要强化政府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在面向社会的各种管理与服务指标体系建设、人才供求和价格信息的汇集与传播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求职者更需要政府在人力资源的供需上提供信息,希望人力资源市场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以此降低人力资源在寻找工作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和信息获取成本。
3、平衡布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四川省是人口大省,需要转移的各类劳动力的量较大,且这些劳动力的分布又呈现不均衡的态势,而各地的人力资源市场分布也严重不平衡,因此,应当对四川省的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总体规划,使其分布更加合理,还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特别是那些边远贫困地区以及三州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上,政府更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地方人才尤其是各地区的农民工提供较为完备的市场供需信息,以减少寻找工作的盲目性,降低他们各种金钱的开支和精力上的付出。
4、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库。加快对现有人力资源市场的整合,建立起全省统一的高级人才资源库或劳动力资源库,或是根据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建立起区域性的人力资源市场,如:攀西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各地市场的信息资源共享,能及时提供市场对某一类人力资源的供需信息,降低了求职者的各类成本。如,省内某地在某一时间举行的招聘会,其它地方也能尽快获知,并通告当地的求职者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38844.html上一篇:浅析苏宁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