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一、我国当前农村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矛盾
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主要是进城务工返乡和大中专返乡学生两大群体。前者存在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问题;后者文化水平较高,思想也活跃,具有创造精神。细细分析这两大群体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逐年减少。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第六次人口普查乡村居住人口较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了133237289人,农村稀缺的人力资源通过求学和务工大批流向城市,并且主体基本是有较高知识素养的80后年经人,直接造成一线人力资源减少,质量下降,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加之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开发资金少,收入增长缓慢,基本生活条件如水、电等供应紧张,种地一年不如务工半年,不愿回家务农已经成为农民的无奈选择。第二,从农村走出去的学生毕业后返乡的少,返乡的学生又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创业。这样,农村学生人力资源需要更加公平的发展平台。因为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养,其人力资源开发较为容易,利用率也相对农民式较高。再加上他们摆脱不利于自身发展环境的欲望强烈,如果能正确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可行的资金来源,就会激活其极大的创新动力,给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实施农村经济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挖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本途径,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现有的教育体制,建立一个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教育体系。首先,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育。把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进一步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遏制新文盲的产生。其次,农科教相结合。构筑农村成人科技教育体系。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要继续把搞好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措施,加强协调管理,把农、科、教有机结合起来。在继续抓好成人扫盲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建立县、乡、村科协网络。系统举办农业广播学校。农业函大辅导站、农业技术夜校以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成一个开放式、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体系。同时。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发挥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协的作用,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方式大部分属于种植业。为了积极发展各类非农产业,实施文化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如果我国农村经济人力资源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普遍较低,这样一来其工作上的技能也很难依据正常的速度加以提升,所以,把经济发展从农业产业发展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极为必要。有鉴于此,对我国农村广大人口在教育领域中的投入还要继续强化,这不但需要提升教育领域人力资源之投入,还需要继续增加资金上的投入,并且进行运作层面上的管理。在这一方面,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让更加多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深入到农村中去,强化信息工作中的相互交流。同时,要将教育组织机构的辐射值能够拓展至广大农村地区,可以通过降低录取分数线等方式让更加多的农村学子能够进入到高校深化造。同时,可面向农村培养一大批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而不用再如同以前一样只是依赖于发展经济,应当更多地往农业研究趋向加以转变,运用技术上的优势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三)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推动农村城镇化、土地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实现农民富裕,达到全面小康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快农村城镇化。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联系大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多增长。其次。加速乡村工业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溢,需要适当的载体来吸纳。现阶段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是乡镇企业。它既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再次。加大城市化吸纳。要下活农业人口转移这盘棋,一是发展小城镇,二是发展大城市。扩大吸纳。
(四)有效配置农村经济人力资源
促进各类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这是切实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所具有的内在性要求,农村经济人力资源之配置会受到地域、所在区域中人们的价值取向等大量因素之影响,因而也就具备了非常大的难度及其复杂性。要强化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以积极培养与健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市场,进而促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实现有序化的流动。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农村经济人力资源的流动不但具备了必然性,而且农村经济人力资源之流动还能让农民们从原本封闭的环境之中走出,并且接受现代市场经济之洗礼,从而接受现代化生活之熏陶,让其能够在思想意识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不自觉地出现变化,同时外出打工的农民群众在其回?l之后也能为留在农村中的农民带来外面的新思想与新理念,并且促进周围农民群体素质之提升。
三、结语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都存在不平衡,受市场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支配,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会越来越复杂,如果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调节,必然会造成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因此加强人力资源流动的宏观调控,全面考虑人力资源配置方向、配置比例等问题。农村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并且持续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人力资源。唯有高度重视农村经济人力资源开发,才能持续提升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水平,进而助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枣庄市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3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