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唯在得人。由此,人才是高校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核心价值地位毋庸置疑。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者,其综合素质及能力表现,直接影响了教育实效,继而关系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环境下,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目标,高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学术界对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做出了诸多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先进、有效举措。
1 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随着聘任制的改革?c发展,我国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从实践层次上讲,聘任制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权责不清
在聘任制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是基础,决定了此项工作的实施成效。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现象,岗位设置与编制严重不符,导致冗员、超编等一系列问题丛生,既造成了教师资源浪费,又限制了其合理流动。同时,由于岗位设置本身涉及庞大的工作计算和复杂的工作分析,部分高校并未准确定位岗位权责、任务及特点,笼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具备聘任制应有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过于松懈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主观思想意识,从而产生懈怠等不良心理。合理的岗位设置首要对组织正常需求及发展需求做出评判分析,继而确定所需岗位,并通过工作分析明确相关职责,即按需设岗,如此才能人尽其才。
1.2 考核不全
评价是对工作主体表现做出的分析,为后期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现阶段,高校纵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做出了改善,但所建立的考核机制仍欠缺全面、客观,难以真实地反映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利于教师与学校的发展。具体而言,部分高校评价理念混乱,片面强调人本主义内涵,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能动性,单纯地以教学绩效、科研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且设置的权重过大,而一再摒除了教师额外的付出和劳动,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以定量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助长了院内急功近利、浮躁短浅等不良风气,实际取得的教育成果不尽如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聘任制的核心是竞争,而一旦竞争偏离主道,势必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效。
1.3 激励不足
严格来讲,激励既是对人才的肯定与支持,又是对其他成员的教育,对塑造高校内部良好的教学教育氛围作用明显。因而,激励机制建设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诸多高校已建立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但关注更多的是物质层面,而精神激励和人文关怀却少之又少,与人才成长规律相悖。如此,容易导致教师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一再忽视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这是素质教育绝不容许的。此外,高校尚未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实中前者倾向明显,潜移默化中引导了教师短期功利化行为,于学校、教师及学生发展都极为不利。面对繁重的聘期考核压力,教师为了完成岗位目标,追求短期物质利益,不惜抄袭、乱拼文著,严重扰乱了校园学术风气,阻碍了高校教育水平提高。
2 优化聘任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各参与要素有着极强的依赖性。作者结合上述分析,立足于聘任机制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明确岗位职责
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需深刻认识到自身面临的改革紧迫形势,剖析聘任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清晰定位人才培养需求,并结合既有办学条件,科学规划岗位职责,藉此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实现人尽其才。在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高校首要明确自身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把控好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甄别不同岗位类别及职责,并掌握好一个合理的“度”,即科学审视教师素质能力水平,在保证岗位职责履行可行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其挑战性。简单来讲,就是要求高校实施人力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对高级职务的岗位进行高设置,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而对年轻或初级岗位教师进行合理设置,为其提供充裕的时间打好基础,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
2.2 完善考核体系
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资源考核体系建设,既要涵括在职教师,又要针对应聘教师。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建立严格的选拨制度,依据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审查每一位应聘者的综合素养及能力,通过互聘、连聘、兼聘等多种形式,借助社会力量扩充人力资源获取通道,择优而取。同时,对在职教师的考核要更加全面、客观、细腻,合理设置指标权重,真实地反映教师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引导他们认知自身不足,营造良好的内部学习风气。对此,高校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使之主动投身到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当中。基于此,高校还需充分利用考核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强组织培训工作,及时更新教师的思想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分享成功经验,使之获得职业发展的同时,激励其利用自己的学识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教育发展。
2.3 健全激励机制
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本主义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渗透至关重要,这是发挥教师个性及主观能动性的基本前提。高校需把控好人力资源管理全局规划,更新岗位理念,有机地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组织在一起,关注教师的身心长足发展,保持其良好的工作行为和心态。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在严格考核竞聘的基础上,按岗取酬,实行透明化、制度化人力资源管理,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高校还需根据自身办学条件,设立岗位津贴、公益补助等激励项目,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分配在本职工作上。此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阵地,其中不乏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往往安贫乐道、甘于清贫,相比于物质其在情感、精神上的追求更甚,也更加享受信仰满足。因此,高校还需重视情感激励,发挥名人、榜样效应,给予优秀职工更大的岗位晋升空间,肯定他们的付出与努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客观存在,且差异明显。因此,作者希望高校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深刻领悟聘任制的内涵及原则,可结合此文论点,重新审视自身工作实践不足,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积累经验,并采取更多有效优化措施,从而改善内部发展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3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