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企业管理教学所涉及的要素以及各异的呈现状态使得与之相关的理论、教材以及教学手段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结合现阶段日益多元化的企业管理诉求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突出矛盾,人们需要在紧跟市场形势与众多企业现状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教学方案和途径进行适当的调整,尝试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渠道来开展这一具有明显特殊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常规的企业管理会从市场运营、成本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来进行系统的展开,人力资源角度恰恰是大多数管理者所忽视的,但是结合实际例子来看,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产生的动荡或者变革都起源于欠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部分过于松散随意的人力资源控制。
二、企业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管理是很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统开课程,相比较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学、运筹学等科目,企业管理因其实用性强、问题具象易懂在日常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人们不能够因为它看似“亲民”的外表而把它等同于工具书、岗位说明书,其中的概念起源以及实用理论,都能够帮助人们梳理组织与个人的关系、运用会计核算技巧、检验基础经济理论的学习成果。它的多元性以及包容性要求老师们更加清晰的向学生展示企业管理脉络,提升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时效性,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科目的价值,也能够切实的帮助学生在日后的深造与工作中获得更多理性认识与管理思路。当前,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显著的共性问题,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容易走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还可能对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部分脱离实际且滞后的方法并不能够成为促进现代企业进步、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反而会影响市场活力,留下企业隐患。
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教学过分重视经济层面控制,包括成本、利润以及投资,或者过分关注市场管理,比如营销手段、宣传推广等等。对某一方面的过分关注和追捧势必会造成企业管理结构失衡,全局意识与协调能力应该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把握重点的前提下,人们还应该尽量考虑周全,吸纳多方面影响因素,才能避免企业管理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内部管理的同时,往往很难把握人性关怀的尺度,节假日福利是否能够冲抵岗位工作的不合理分配、低能低效岗位,还是否有必要打着员工关怀的名义保留,此类问题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在充分的调查分析之后得到准确的结论,一味的拖延只能让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如何让合理的人力资源助力企业发展也成为师生以及广大企业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视野下的企业管理教学创新路径
1.重视人力资源成本及产出的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等,它同样是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所有的战略决策以及内部正常运营都需要企业所控制的人力资源进行落实和实践,对人的科学管理能够显著的提升个人工作效率、团队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各部门环节合作的顺利实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不仅能体现管理者个人的情感取向,更能够反映出整个企业的工作节奏与习惯,企业管理效果之所以千差万别与之也有一定联系。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市场运营成本与收益的同时,也有必要将人力资源成本与产出作为突出问题来对待,对该要素的考虑不能够仅仅通过几个简单的数据来反映,横向对比以及以时间为轴的纵向对比,都能够帮助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不同岗位结构与人员配置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效果,管理层人员包括HR都应该做到心知肚明,才能够对下一阶段的人员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尝试将成本比对环节进行适度展开,以案例形式进行不同人员结构下的成本对比,从而形成相对精简的人力成本架构,以便进一步的在整体运营中增速提效。结合现阶段部分行业去产能的局面,员工合理减少与安置、产能控制等等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们很容易在当下的社会经济热点中举出恰当的例子,学生们也可以利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进行思维发散,获得更全面、更有价值的分析与建议。
2.强化人力资源模块在企业管理中的标准量化
企业管理是一个对数据要求极高的领域,企业每年度的会计报表、市场占有率、目标完成率等等都能够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管理情况反映的清清楚楚。特别是在当今的大数据背景之下,人们收集、处理和反馈数据的渠道和手段也更加便捷和高效,因此,对数据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是每个企业人需要做到的,也是一个企业自查自省、常变常新的发展之道。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管理数据与信息都能够做到精准量化处理,它不仅能减小各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误差,还能够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管理,防止人为因素干扰企业健康运转。从人力资源角度看,一些指标的量化转变尤为重要。包括对各岗位员工绩效考核的精准控制、员工薪酬福利的管理以及日常的招聘培训事务都应该纳入标准量化体系。这种模式虽然在起初会有一定的制定和实施难度,但成型或稳定后的量化制度却能够大大的降低部分岗位的工作量,简化工作程序,显著提升管理效果。举例来说,一名市场拓展部门职员每月或每季度的绩效考核,会考虑到其项目达成数量、拜访客户数量、合作达成比率、每次拜访成功率等等,其享受的绩效工资与奖金也会与之挂钩,其对部门或企业的贡献率可作为其年终福利定档依据等等。这种模式下的管理实际上是为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减负,方便他们结合员工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方案,同时,体系内所有员工也会在比对岗位说明与绩效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自身工作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实现本领域的自我完善。由此可见,企业管理中的标准量化深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大大的提升管理规范性,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逐步构成中高端管理体系,为其增加规模优势。老师们在划定企业管理关键指标的过程中,不妨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部分指标融合其中,一方面可以中和企业管理课程中过分宏观的数据与因素,便于学生形成相对平衡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统筹兼顾、粗中有细的习惯。 3.拓展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实践路径
人性化管理一直是近年来各行各业企业单位所追求和宣扬的,一方面,它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符合绝大多数人们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它也逐渐成为企业树立良好雇主形象,优化员工体验的重要途径,令员工满意的企业管理自然会为他们在工作上增加更多的动力。结合现阶段多数企业在个性化人性管理中的实践,人们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老师们也应该在企业管理教学中进一步的考虑人文因素以及人性化关怀的途径和程度,帮助其在企业整体运行中发挥正能量。
首先,很多企业以及管理者需要着重把握人性化管理尺度,比如弹性工作制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督促员工灵活安排工作,提高工作实效,也有可能增加管理难度,干扰员工到岗率。而以上员工做出的不同反应将会直接体现在各个部门工作配合过程中。因此,企业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有区分有重点的制定恰当合理的人性化工作安排,在圣诞节、情人节、七夕增发节日福利、对老员工家属工作优先安置、为员工子女提供教育基金等等,都能够有效的增强员工粘性与忠诚度,保证员工团队稳定,从而促进工作流程的顺利实现。老师们在日常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渗透人性化员工管理的方式与方法,帮助他们在优化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拓宽思路,学会利用人的特性与情感,在管理实践中减少阻碍。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实践的拓展不仅是要求员工满意,更需要符合企业发展大方向。
四、总结
对人的管理不仅仅是一味的人性关怀与人气聚集,合理高效的人员配置与调整才能够帮助企业形成相对稳定,且能量最大化发挥的运行主体,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实现。企业管理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老师们才能给予学生更加全面和真实的理解与认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3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