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一、经典经济学理论中关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就业关系的理论
1、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斯密的学说
亚当斯密认为随着生产性劳动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扩张,社会总需求的结构和数量不断变化,工人总会找到另外的工作,或者去新的行业制造新的机器,或者从中间部门间接获得收益,因此技术进步是不会减少就业的。
2、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说
马克思(1897)在《资本论》屮不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技术进步创造就业机会的观点,而且探讨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在技术进步对就业促进作用和机理中指出:首先技术进步能够为工厂创造更多的利润和剩余产品,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增加就业。其次个别企业率先运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超额利润,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降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增加就业弹性,扩大就业规模。也就是说虽然应用机器的劳动部门排挤了工人,但能够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3、新经济增长理论学说
新经济增长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外生的技术进步变革为内生,认为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可以促进就业。如宇泽弘文(Hirofumi Uzawa)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生产人力资源的教育部门,将索落模型中的外生技术进步内生化。由于人力资本部门的生产函数具有线性的规模收益不变的形式,并且经济中不存在任何固定的生产要素,经济将实现平衡增长。Fernando del Rio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方向取决于物化和非物化技术进步比例的变化,技术进步率决定了经济增长率,物化的技术进步通过减缓经济增长速度而降低了工作的分离率,减少了失业。
二、当今科学技术进步下劳动力就业模式特点
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引领着当代经济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组织倾向于扁平化,劳动力就业的模式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点。
1、从劳动性质上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边界正在模糊化,许多工作是披着脑力劳动外皮的简单操作性工作,比如流水线操作与维护的人员,而现代企业中最稀缺的劳动资源是具有创新特征的专业技能劳动者。
2、从劳动内容上看,劳动力就业由专业化转变为部分专业化部分全面化,交叉边缘学科人才需求增加。
3、从劳动场所上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企业的办公成本正在逐步降低,劳动力的就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4、从劳动时间上看,劳动力由终身就业开始变为阶段性就业,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意味着一些岗位的缩减或消失,另一些岗位的增加和新设,劳动力的就业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5、从劳动力的部门转移来看,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劳动力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逐次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呈现出跳跃性和多向性。比如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行业,其劳动力来源尽管也有一部分由前一级的基础产业,但更多的却是新增劳动力群体中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6、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来看,在技术进步初期,资本家购买高效率的机器设备,投资在不变成本的比重逐渐增大,而投资在劳动力上的可变成本在不断降低,劳动力需求下降,但随着当代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熟练生产,创新劳动需求增加,这就更需要人而不是机器,即企业的投资向劳动力要素倾斜。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充分就业新模式的协调
科技进步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模式,使劳动力就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技术进步速度加快背景下,科技进步与充分就业模式的协调问题就聚焦在人力资本。任何一次大的技术进步都在淘汰一些就业岗位的同时,在其它相关领域必然要创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从这个层面上说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效应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升级与劳动者实际的技术升级之间的时滞长短。当技术进步突然降临,大多数劳动者仍然停留在原有技术水平时,结构性失业必然发生;反之,如果劳动者对预期的技术进步事先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或接受了相关培训,那么新的技术进步就不一定减少就业甚至可能增加劳动力就业。无论从政府、企业还是个人角度,都可以通过增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来解除劳动力本身的束缚,进行劳动力升级,使劳动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每一次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就业模式变化而引起的充分就业问题会被相应配套的人力资本投资来抵消甚至创造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40171.html下一篇:基于激励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