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一、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双因素理论也称“保健-激励因素理论”。该理论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管理理论学家、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其中有许多因素都能影响到人的行为,其中主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能够提高人们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增加人们的满意度。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相对来说,保健因素多是工作中的消极因素和外在因素,而且与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二、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运用规律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看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外在激励因素的。物质奖励和管理方法等保健因素,是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但是这种因素的影响不够深远和长久。激励性因素是对员工价值和成就的肯定,对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如果没有保健因素的前提存在,内在激励因素甚至没有存在的机会。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要以保健因素为基础和前提,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发挥激励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三、双因素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建立合理的薪金分配制度。薪金是员工在工作中劳动报酬和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用人单位确保员工积极工作的基本前提。对收入水平不满意是促使员工离职的最主要因素,要减少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流失,首先就要建立合理的薪金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比如,根据员工工作的特点,可以逐步将业务指标、服务质量等作为奖金分配的核心内容。
2.建立和完善员工竞争、评价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工作的评价应是全面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员工的道德修养、业务水平、工作表现等诸多方面。合理的采用如“末位淘汰制”等竞争机制进行激励,对工作能力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让员工之间形成工作中的竞争状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工不出力或者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出现。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要切实给予奖励,使员工充分体会到自我实现所带来的满足感。企事业单位在奖励、评优等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科学完善的制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确保制度实施的彻底性和权威性,使员工对单位的制度和评价心服口服,做到成不骄败不馁,同时要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竞争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3.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在给员工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量时,目标的难度和任务量的多少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目标制定时,可以把一个大的目标细分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其每一项工作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员工就会在每完成一项具体工作的基础上,产生成就感和对下一项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业务竞赛和活动,使尽量多的员工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优势,显现个人能力。
4.关心员工的进步、成长。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派遣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外出学习进修,不断加深和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对那些在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在评优晋升、人事调动、外出进修等方面要给予优先或重奖,以激励和满足他们的成功欲。
综上所述,双因素理论强调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共同作用,保健因素是基础,激励因素是关键,二者是互相渗透、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要保证物质、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更要注重激励因素,不断挖掘和激励员工对工作本身的需求,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40446.html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