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一、订单班模式解析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是以企业岗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高职教育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大力推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而“订单班”办学模式,可以说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具体且有效的途径。所谓“订单班”,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从选拔学生、课程设置、组织教学、考核上岗到师资建设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而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订单式”办学模式,既实现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零距离”,为企业“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又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培训期,提前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基于“订单班”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运用性广、实践性强的一门课程,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可以依托于“订单班”模式,全程介入“订单班”的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目标尽力贴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的需要,进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水平。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订单班”采取“2+1”的模式,即在经过两年的通识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后,让企业到学校选出合格并且对企业文化有一定认同感的学生进入该企业的“订单班”,接下来一年时间在订单班完成剩余学习任务。笔者认为,可以对“2+1订单班”模式进行小幅改动,在学生大一的期末就完成订单班的组建,然后在假期即让学生进入到订单企业实习,大二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大三正式进入订单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可以更好地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有利于发挥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实施贯穿于“订单班”组建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假期学生进入订单企业实习
高职院校可以在大一的期末,就让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组建订单班,这样能够尽早地让企业介入学生在学校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这对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中,在订单班组建后,学生就可以在暑假或寒假到订单企业进行实习,虽然学生可能并非从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在企业管理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学生可以从各个层面接触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此,学生在正式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之前,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方法等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
(二)将各种实践教学方法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应用型特点,在讲授理论的同时,从能力培养目标的视角出发,设置更多的实训项目,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操作技能。例如,让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为订单企业设计岗位说明书,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为订单企业制定招聘计划、设计人员选拔方案、开展模拟招聘;为订单企业某类岗位进行考核方案设计,进行绩效沟通模拟;为订单企业设计薪酬方案等等。
当然,为了能贴合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订单企业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提供强有力地支持,这要求学校、老师以及学生都必须加强与订单企业的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学校可以聘请订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或专家作为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并进行实训项目的评价,或者到学校为学生举行人力资源管理专题演讲、座谈等等。这种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真正与岗位所需技能与素质相契合,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正式进入订单班顶岗实习
学生进入订单班进行顶岗实习阶段,一方面,由于前期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已经同订单企业有了较多的接触,对于订单企业的文化、制度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习初期就能减少陌生感,容易融入到企业中。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未必从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但几乎任何岗位都必须接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此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验证与应用。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操作性强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结合实践环节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订单班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正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4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