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进步,人才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也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的资本。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有个更高的需求,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法宝。每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聘用体制,从而充分发挥内部人员的能力,促进企业快速、长久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的意义
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助于实现高效的人力资源,取得使用价值最大化;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有助于管理中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聘用太过任意。人才聘用是企业招纳人才的主要途径,招聘员工可用于补充企业的人力资源,所聘用的人才质量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和员工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仍存在人才聘用任意性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第一,缺乏规划。现在企业在贴出招聘启事时,只是因为现存的项目人手不够就做出了招聘员工的决定,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由于缺乏系统的招聘规划,使得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后产生人员过剩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制定系统的招聘规划。第二,招聘方式过于单一。多数企业常采用对外招聘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对于内部人员的招聘更节约成本,由于企业很少采用内部招聘的方式,使得招聘的成本增加。第三,录取程序的一次性。一般企业在招聘时只需笔试和面试,两轮都过了确定了入选人员,然而这存在着弊病,因为一次性的测试不能确定人员能否承担公司的具体任务,然而1对1的甄选,若有不合格的人员又需重新开始招聘程序,这样定会增加成本。
2.人员流动性太过频繁。如今社会,企业人才流动已成为普遍社会现象。我国企业的工资过低是人才流动的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还是企业缺乏激励机制。而且多数企业只会用人,而不会培养人。外资企业拥有完善的培训系统,而且与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外资企业将员工视为最珍贵的资本,加大培训资金,从而产生了极大的收益。而我国的企业员工培训,多数都是被动、应急的,企业的经营者并没有将培训当做投资对待,只是简单的用人而不培养人,从而影响了员工和企业的归属关系的建立,更不可能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3.缺乏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多数企业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致使企业只是在短暂时间内发展。根据数字统计得知,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时间为3.7年,每年大概会有100万家中小企业破产,在5年内破产的占60%,在十年消亡的为85%。企业的消亡的主要原因正是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
三、应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我国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参考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指导,及时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针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1.加强与员工沟通。信息沟通是领导者的一种领导手段。有利于信息分享、加强合作、强化目标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等。有效的沟通方式有:领导者能主动倾听员工的建议,进行实时反馈、总结;创造一个轻松、互信的沟通氛围;改善信息传递方式;改善书面沟通方式;加强横向交流。
2.完善人才招聘体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招聘前的规划,即招聘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招聘地点、招聘时间和招聘渠道等。招聘地点应按照人才分布特征和成本问题选取;招聘时间除紧急招聘外,应该遵从人才供应曲线即大中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前期;招聘渠道分为对外招聘和内部招聘,内部招聘比较快捷、成本低,招聘成果也容易预见。除了上述招聘事宜的准备工作外,还应制定合理的用人规划。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战略,制定一套相应的用人规划,从而满足企业各项发展的需求。
3.制定员工激励制度。激励是一门管理艺术,激励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人、因事而异。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综合利用各种激励方法,不同的方法相互促进、补充。常用的激励方法有:物质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授权激励等。
总结:
面对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应以完善人才招聘体制、制定员工激励制度等方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应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员工能力和心理状态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141128.html上一篇: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