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实质上是生产力的分配,这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学生本人的紧密配合,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潜能的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8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趋势,高校毕业生已有资源配置转向市场配置,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数据统计,截止目前,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30万,包括未就业的大学生在内,近千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问题,而上升到整个社会层面。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从三方面来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减少,政府部门人员精简,民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大学的扩招,使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只是学历层次,更要求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总体素养。第三是大学生再就业过程中错估自身能力,就业期望值高,本身能力跟不上,难以客观地选择合适的岗位,对未来就业呈现被动型和随意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
应该从社会整体层面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虽然大学生就业问题从表面上看可能是扩招政策导致,但事实上大学扩招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扩大受教育面,使更多人能享受到高等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若不实行扩招政策,就业问题将更难处理,即使就业也处于低端产业链,不利于国家整体发展。所以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要冷静思考,理性地寻找解决方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面临转型
产业结构同时发生变化,高新产业成为当前的新热点。但是制度的变革无法跟经济变革接轨,一些传统产业人才需求量减少。且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这些是当前社会经济客观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忽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高端人才,在就业方面面临摩擦性和结构性矛盾。摩擦性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信息不充分、传播不顺畅,结构性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求职者技能与空缺职位不匹配。由于人在市场的组织尚不完善,用人者与求职者无法做到良好的沟通,在相互选择的过程中成本加大,局部区域供求失衡。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没有自主择业权,在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虽有所宽限,但还受到很多方面的约束,例如户籍管理和签约派遣制度,在录用大学生时有进人和户口指标限制。
(二)大学生就业仍受社会意识的影响
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如今的干部意识、白领情结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方向。部分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只看到人才的短期使用价值,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做长期投资。
(三)大学生就业受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要求教育目标的多样化,然而大部分大学都在致力于建设研究型大学,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师资团队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发展速度,影响了教育质量,在市场经济的大学中,注重老师的实际工作经验的考察,而我国的老师多来自应届毕业的硕士博士,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要不断改革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是就业的一大难题
刚毕业的大学生存在多样问题,自生能力差、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弱、缺乏责任感、创新意识低、交流能力差等问题层出不穷,却寄希望于大城市、好单位、收入高等职业,不能正视自身能力状况。部分大学生不满足现有的工作,自愿性不就业。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角度来讲,可以将我国的人才市场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人才市场,一种是农村劳动力市场。或者可以称之为高等教育水平人才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水平人才市场需要专门性的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人才也可称之为专用性人力资本。从高校毕业生个体讲,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会随时间逐渐遗忘,也就是说专用性的人力资本不会保值。如果选择低等劳动力市场,本身的专业技能会处于闲置状态。当市场需要发生变化的时候,大学生本身却丧失了专业能力和技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寻找工作长期处于不就业状态,寻找到的岗位报酬会随之减少,付出的隐性价值成本就越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学生本人之间的紧密配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人事制度、创新观念、改进工作,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政府需要多渠道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宽就业市场,增加就业渠道以及宏观调控等多方面做积极的工作。如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党政干部优先选择有基层经验者,或给予主动到边远地区的大学生进行补贴和优惠政策。由于摩擦性和结构性矛盾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政府要承担公共信息的发布工作,衔接好求职者和用人者之间的供需问题,扩宽信息渠道,规范人才市场,减少摩擦性矛盾。教育部门及时将每年的不同的专业、地区、学校的在校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公布出来,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
(二)制定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
大学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与市场紧密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及变化,能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保证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可以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增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调节大学生就业流向,支持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三)学生个人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就业力
大学生要树立自主意识和使命意识,强化社会支持意识。自主意识是指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和就业形势,不盲从,有自信,脚踏实地地发展自身事业。使命意识是指大学生在面临我国的就业,可以大有作为,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内容,提高就业可能。结业的先决条件是充分的准备,核心是出色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增强专业性,防止无关知识所占比例过大,以至于降低自己专业岗位能力。
(四)大学生应主动进行学涯设计及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前的职业定位打好基础
职业定位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所做的目标规划。大学生先要了解自我,找准兴趣点、爱好、特长、优势、劣势、能力,才能回答出“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同时分析目标职业的基本要求,分析自己与要求的差距,根据结论衡量目标的利弊得失,并根据现实条件规划达到目标的方案。
应当及早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应该从高中开始设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性地选择未来大学的专业学习课程。把握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中学是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和探索的起点,通过较早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一定程度避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更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寻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路,需要从客观和长远的视角把握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要从根本解决,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方面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培养人才理念的创新。总之,能够把大学生的个人才能充分应用到相应的社会岗位上,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更大地优化人力资源成本,为社会和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陈莹花.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8(03).
[2]文丰安.大学生就业择业受挫及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12).
[3]蒲建萍.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08).
[4]吴克明,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02).
[5]赵宏斌,陈平水.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6]朱跃.试论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0(12).
[7]苗芊萍,王汉林.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学透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
作者;张晓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renliziyuanlunwen/73302.html上一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