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浅析苏北地区 招工难 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苏北地区 招工难 的成因与对策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市场营销论文


摘要:自2011年春节后,我国经济趋稳回暖,企业用工量明显回升。据统计显示,苏北地区的企业提供岗位比节前净增36.3%,明显高于苏南苏中增幅。随着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加,“招工难”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关注。文章从多方面着手分析苏北地区“招工难”的成因,并为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招工难、苏北地区、农民工
  
  就业乃民生之本,职工为企业发展之基。而自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复苏,企业工人需求量急剧增加,全国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就江苏省而言,据江苏省就业管理中心发布《2011年全省企业春季用工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节后企业用工需求将迅速增长,全省企业提供岗位比节前净增20.4%(计划新招员工人数减去弥补流失员工人数),增幅创2006年以来新高。苏北企业提供岗位比节前净增36.3%,高于苏南苏中增幅。其中,淮安市、宿迁市和徐州市以61.8%、33.4%和29.9%的增幅位居全省前三位。
  一直以来,苏北地区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落后,劳动力过剩的地区。而现在苏北地区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管理人员都表示企业招工十分困难。从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稀缺的转变原因是什么?愈演愈烈的“招工难”问题如何尽快解决?本文将通过对地区经济、企业及职工三方面分析企业出现“招工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在2004年首次提出沿海地区“招工难”问题。目前是全国范围内第二次大面积出现企业用工荒现象,据统计从2010年起至今,劳动力供给困难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WWw.133229 .COm因此,很多学者对招工难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学者从全国范围着手,分析我国是否已经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田成平,2007)。有学者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效应正在衰退,农村劳动力供求正进入从无限供给过渡到有限剩余阶段(蔡昉,2007)。也有研究认为“招工难”是就业市场短期内调整的过程,不是真正意义上劳动力短缺的信号。李大玮、郑周胜(2010)运用日工折算法及农业就业人口的跨国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尚未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马晓河、马建蕾(2007)和钟钰、蓝海涛(2009)一致认为我国农村尚存大量亟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我国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的过渡。苏北地区正是这些地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不解决好这类地区的“招工难”问题将严重制约这些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本文将对苏北这个具体地区进行讨论。
  二、苏北地区“招工难”现状
  近年来,苏北地区开始注重工业的发展。2000-2010年,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第一产业比重平均每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9个百分点。目前,苏北地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典型的如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这类企业对劳动力依赖非常强。2000-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2.1%上升为21.4%,10年间工业部门职工的需求量几乎翻了一番。而且这类企业中大部分为出口外向型企业,最为明显的经营模式是“订单经济”。2009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这类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定单减少,企业所需的员工明显减少。
  自2010年后,随着全国经济的回暖,企业的定单明显增多。这些好不容易走出订单阴影的企业,拿到了订单,却发现招不到工人。据相关部门统计,苏北地区2011年春季新增岗位有7成来自第二产业,技术工人尤为稀缺。与时同时,苏南等地为了吸引工人,一般都开出了比苏北地区要高出50%的工资,这让工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直接导致苏北地区企业的工人流失率不断增加,据统计苏北企业2011年春节后工人离职率超过40%。
  因此,苏北企业保证正常生产经营,2011年春节前都开始了提前招工,招工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当地电视、报纸媒体发布招工广告,到本地劳务市场招聘,发动老员工从家乡带人等。与此同时,为了留住员工,苏北各企业纷纷提高了企业员工工资待遇。例如,纺织业平均工资由节前的1100元/月上升至1330元/月,涨幅超过20%。
  即使如此,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还是存在“无米下锅”的现象,用人缺口仍然存在。
  三、“招工难”现象成因分析
  (一)从地区经济特点角度看
  1、落户企业增多,劳动力需求增加
  近年来,苏北地方政府抓住机遇,招商引资。随着落户苏北的企业增多,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因为苏北总体经济条件不如苏南,外地务工人员不愿意来苏北务工,劳动力供不应求,“招工难”现象自然出现。
  2、惠农政策增加,农民选择增多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农村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也正在逐渐改善,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价格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作用显著(梁世夫等,2006;朱湖根,2007),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工由打工转向务农的积极性,部分农民重新考虑在家种田的价值,权衡利弊,选择务农。
  随着苏北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创业机会增多。各种致富项目的出现,使得很多人有更多的致富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经商、搞特色农业。
  (二)从企业角度看
  1、工时长、活计脏、劳动强度大
  苏北很多企业都是出口导向型企业,企业产品在国外的竞争优势也是来源于价格的低廉,因此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以纺织和机械制造业为例,这些行业以“苦”、“脏”、“累”工种居多,对工人的体力、耐力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大多企业都存在加班现象,正常工作时长为每天12小时,当定单紧急时,工人还要熬夜加班;节假日一般也都不按国家规定执行;但加班工资仍是计件工资,并不按《劳动法》规定发加班工资。同时,部分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保护条件差,有的甚至危及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些都使劳动者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能力较差
  过去,苏北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不把员工的利益放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也从不重视企业要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管理方式是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劳动者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工人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不签订劳动合同,无故拖欠克扣工资也是这些企业不受青睐的原因。
  3、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有限
  苏北地区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民营业企业,这类企业的多为“父子式”、“夫妻式”的家族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农民工在企业内技术培养无路,职务晋升无门。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生代的农民工很多都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升职加薪”。显然,发展范围有限的苏北企业对其吸引力明显不如苏南一些管理方式更为科学的企业。

  (三)从工人角度看
  1、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由于产业升级,企业的规模、技术得以不断的提升,对农民工的技能要求也普遍提高,现有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及素质已难以满足用工要求。在对苏北地区的调研中发现,苏北的纺织与机械制造业超过70%都已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
  而招聘机构的调查中显示,制造业企业招聘信息中20%以上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技工证,应聘人员中只有不到5%的农民工有技工证。技术工人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在1980之后出生的户口在农村的但在城市工作的人。据统计,苏北五市每年平均有二十万左右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因此,“80后”和“90后”是当今招工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文化层次较他们的上一代都有很大提升,超过40%学历在高中及高中以上。但对农业、农村、土地都不熟悉,大多数又为独生子女,不能吃苦耐劳。轻松、体面、报酬高的工作成为他们选择工作时的首选。由于苏北和苏南差距还比较大,所以苏北地区的大多数“80后”、“90后”会选择到苏南大城市发展。
  四、苏北地区“招工难”问题解决对策
  (一)政府方面
  随着“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已有人建议苏北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但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建议:
  首先,苏北各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方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规划。从目前来说,苏北刚刚进入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所以招商引资过程中应该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重,逐步建立新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朝阳产业。以点带面,不断提升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避免不考虑当地劳动力供求的实际,盲目求大求快的功利性做法。
  其次,政府要为农民工提供基础知识的培训机会。各地就业服务机构多管齐下,统筹运作,建立适合各类求职者的培训体系,做好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最后,政府应加强与中西部的交流,通过与中西部劳动力过剩的地区“结对子”等方式,定向吸引外地农民工来苏北地区就业,从而缓解本地的“招工难”问题。
  (二)企业方面
  1、提高工人工资,提升福利待遇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决定劳动力流向的主要因素是价格。苏北企业要确立职工就是企业财富的理念,真正把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职工工资待遇作为企业的一项硬投入。过去苏北地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就来源于低价,现在这类企业应该主动降低对由廉价劳力形成低本高利的预期和依赖。适应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变化,合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与苏南等地区的差距。使员工感到劳有所值,从而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
  2、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无论是从产业升级,还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都需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工效。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企业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积极采用自动、流水作业,把劳动力投放到合理的不可替代的岗位上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3、倡导企业丰富人文内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经营者重视研究职工需要、动机、情感、个性,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多种层面上尽量满足职工需求。组织员工学文化学技术,开展岗位技术技能比武,大力表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大力提拔任用有才华有能力的打工者到企业重要技术岗位和高管层面。坚持以人为本,以温情式的管理,唤起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实现从“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的理念转变,真正保证由家族式管理向职业化管理的过渡,完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职工方面
  职工应竖立不断接受再教育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满足企业对职工基本职业技能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要改变就业观念,在家门口工作,同样能够大有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既然已经步入社会,就应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提高承压能力,树立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应该加强对苏北的宣传,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苏北工作,为苏北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任爱飞,田雯.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j].百家论坛,2009(2).
  2、马晓河,马建蕾.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
  3、钟钰,蓝海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及剩余状况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6).
  4、范巧.对伪“逆城市化”现象的界定及原因分析[j].中国城市化,2005(12).
  5、李大玮,郑周胜.对我国“招工难”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
  6、刘世松.企业招工难成因及对策[j].中国培训,2005(1).
  7、王宗敬.“就业难”与“招工难”之我见[j].就业与创业,2009(2).
  8、江苏省就业管理中心.2011年全省企业春季用工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r].201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shichangyingxiaolunwen/7634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