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物流管理论文


  一、高校现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滞后


    实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够有效解决实用型物流人才供需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这种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物流人才培养供给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伴随着物流运作过程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物流服务在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集成物流服务,也称为一体化物流服务[1]。物流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是一种需要高级思维,处于纯产品和纯服务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的服务,对于物流人才的质和量要求都较高,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供给量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量。2003年,教育部批准、备案开设物流专业的才有47所院校。另外,44所学校设有交通运输专业,5所学校设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6所学校设有包装工程专业,这些物流类专业点全部加起来共112个,若按每个专业点每年招生50人,一年培养的物流本科生才近6000人,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供应量是杯水车薪。截至2005年,我国共计14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4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0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

  

  2. 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岗位基本要求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远远滞后于现代物流业社会岗位要求现状。一般来讲,普通高校以培养本科以上理论技术型人才为主;高职学院以培养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职高、技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既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又有物流专业管理能力的物流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中级职业经理,这是目前社会岗位基本需求。物流相关行业包括:快递业、国际货代业、运输业、港口经营业、仓储业、部分产品加工承揽行业、分拣包装行业、物流设备维护行业、商检部门、咨询服务业等。这些行业的岗位主要需求集中于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和更广泛的专业人才,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英语、法律、交通运输、计算机等人才。

  

  3.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物流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目前,国内的物流高级人才主要是从海外留学回国的人员。人才的短缺主要是相应的培养体系不够成熟和健全。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物流业既具有系统性和一体性,又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当企业面临降低人力成本的压力时增加了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它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要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中间市场的变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物流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从高校专业设置看,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是两大物流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偏管理,毕业后获得管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和实操技术能力;物流工程专业偏技术,毕业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较为薄弱,这两种主要的培养体系均滞后于企业对毕业生物流人才综合能力要求。

  

  二、构建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培养模式的意义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高校所设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水桶效应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可以象征整个物流行业,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物流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物流行业的短板在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如何将短板转变为长板,正是我们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所在。高校应按市场要求确定专业方向,按社会需求确定培养模式。应积极探索“宽基础、活模块”“大专业、多专业方向”的柔性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兼容性[5]。因此,构建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从而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要,其意义重大。

  

blob.png

  三、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般而言,物流行业的职业通路分为三步: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才。所以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为:首先把物流行业岗位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基层物流操作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货物的上架、分拣、堆垛、包装、配送等,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操作能力的训练、吃苦耐劳精神的加强和企业文化意识的培养。但随着先进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和推广,对物流操作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类是中层物流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对物流运作的某一部门进行管理’他们必须熟悉自身从事的物流环节的运营’使本环节的物流工作进行得更有效、更合理,此外还要有整个物流大系统的理念,并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使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科学化。因此,中层物流管理人才应掌握物流基础理论、物流管理、经济管理、决策分析、外语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第三类是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缺少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力量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控。在基本岗位设定的基础上,培养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实现校内课堂与校内实习基地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第二步实现校内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认识实践、顶岗实习的“工学”互动过程;第三部实现与物流业发达地区之间的学习合作过程。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循环,把学生培养成为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高质量物流人才。

  

  四、培养建议

  

  对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 师资建设是物流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抓好师资环节,打造优秀的物流师资是物流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培训,提高物流专业理论水平,鼓励学校与企业、物流咨询机构等进行多种形式科研技术合作,提高物流科研项目自主开发能力。同时要输送教师到企业进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中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顶岗学习: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基层物流操作培养可以进行运输业务、仓储与配送、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的顶岗学习,实现物流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 因“岗”施教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保障

  

  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学科,离不开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岗”施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障。可用“三个融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三个融合”就是“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业务培养与素质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气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基于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启发’在方案中应当体现出三大块不同岗位和职位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在三到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各有侧重和不同。例如:针对基层物流人才,着重于动手和实操能力的培养,设立相应课程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当中来完成;针对中层管理职位,侧重于实操与管理、策划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设立相应课程在第三学年中完成;针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综合前三学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一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实训’另一方面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物流科研当中,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理论方面的考察;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的考察,可以积极与物流企业合作,进行顶岗实习,给企业留出空间逐渐发现并且有意识地培养有管理潜质和可塑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后备力量。对物流企业而言,除了能在未来激烈的人才争夺中提前锁定人才,不至于发生关键岗位的人才断档,还减少了试用环节,为企业节省培养成本%

  

  3.资格认证是促进物流人才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关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于主管的职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三方物流、营销和储运方面,在有高级物流主管人员的需求企业中,储运企业占有需求企业总量的38%,第三方物流占29%,销售占23%。物流专业人员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各企业、公司与组织中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决策、风险管理和实务操作等方面专业人才。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测评、考核,并且获得资格认证来评估物流专业培养质量。提高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满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机构的岗位需求,应当强化高校物流专业学生的资格认证,这是促进物流人才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三成企业认为通过资格认证能够帮助企业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而在众多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中,企业相对比较看重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和中国交通运输学会联合颁发的ILT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就业有一定帮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7259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