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第1篇:行政法学与行政伦理课程教学协同化探索
行政伦理和行政法是当代伦理学和法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科行政管理学与伦理和法律交叉融合分别衍生出了行政伦理和行政法,因此,行政被认为是行政伦理和行政法共同的基础。行政伦理和行政法的近缘性使得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不可分割。然而,在现实中,二者不仅在行政实践中被割裂开来,而且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也被割裂甚至对立起来。重法律、轻道德的教育在高校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中并不罕见。在公共管理类本科生培养中,加强和改善行政伦理与行政法学课程教学,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理念的协调,是培养未来公共管理人才的必然要求。
本文在对国内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教学中开设行政法学与行政伦理课程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两门课“协同教学”的新思维,并就协同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国内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生行政法学、行政伦理课程开设情况
依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年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排名,选取了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参评的44所高校,通过访问高校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来获得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专业简介等,调查了行政法学、行政伦理(或行政道德)两门课程开设情况。在44所高校中,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并未开设本科,因此没有纳入研究范围。
在40所高校中,开设行政法学(或宪法与行政法、行政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与政府)的院校共有33所院校,占调查总数的82.5%。仅有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所院校没有开设此门课程。在开设该门课程的院校中,大部分将其列为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仅有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及潍坊医学院2所学校将其归为专业选修课。
40所高校的公共管理类院系行政伦理开课率偏低,仅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1所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仅占调查总数的26.8%,并且11所院校均将其归为专业选修课。
行政法学在国内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生中开课率较高,这与我国日益推进的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但同时行政伦理课程开课率偏低,这种重法制而轻伦理的本科教育理念对于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培养将是极其有害的,不利于解决学生在价值观上的矛盾与冲突,不利于培养既懂法、守法又遵从行政伦理、拥有较高道德水平的21世纪管理者。
2关于行政法学与伦理学课程教学协同化的调查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本科生开设了行政法学和伦理学(而非行政伦理)课程。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试图了解行政法学以及伦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两门课程协同化教学的态度。本次调查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和2007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发放问卷41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1份。
调查发现,48.8%的学生同意“教师在上伦理学课程时有考虑到行政管理专业特点,并不是泛泛而谈”,43.9%的学生同意“教师在上伦理学课程时有穿插与行政法学相关的内容”以及43.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行政法学课程时有穿插行政伦理相关内容”。这说明,两门课在实际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协作。
36.8%的学生表示“伦理学与行政法学所教授的不同价值观会让我感到困惑”;29.3%的学生认为“伦理学与行政法学两门课程的教学是完全脱节”。可见,由于两门课所代表的不同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不少学生的疑惑。
65.9%的学生认为“如果伦理学在授课中配合行政法学课程的内容,我觉得效果会更好”以及75.6%的学生同意“如果行政法学在授课中配合伦理学课程的内容,我觉得效果会更好”,说明学生希望两门课程能够实现更好的协同。
3行政法学与行政伦理课程教学协同化的实现途径
两门不同的学科(法学与伦理学)究竟有没有可能为了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而相互协同?如果能,其协同的具体措施和形式是什么?我们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并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初步付诸实践。实践途径可概括为“三同三共”方案,即,同一个教师团队、同一个学生班级,同一个开课学期、共享教学案例库、共享公共管理理念、共同开展课程实习。整体思路是:协同不一定要全部在课堂内完成,而主要靠(教师+学生)=团队协同,(课内+课外)=时间协同,(理论+案例)=内容协同。
具体方案如下:其一,培养计划的修订。基于广泛调研,并咨询专家意见,建议公共管理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开设行政伦理,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学时为32学时,2学分。同时开设行政法学课程,学时为48学时,3学分。两门课程开课学期及班级实现同步,以利于协同教学。其二,教学团队的组建。行政法学课程组与行政伦理课程组共同组成协同教学团队,实现集体备课,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其三,课堂教学协同化。两门课分别在教学进度计划中将协同的课次、内容列明。两门课均单设三次以上的案例讨论课,由两门课的教师共同参与主持。其四,课下实践协同化。两门课共同组织课外1~2次实践教学,包括采访政府公务员、旁听行政诉讼法庭辩论等。其五,案例库建设。在原有两门课案例素材的基础上,编写行政法治与行政伦理案例汇编,作为辅助讲义,条件成熟的时候正式出版。其六,第二课堂活动。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全体学生推出“影像中的行政法治与行政伦理”系列活动,通过看电影、专家点评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思考行政法治与行政伦理的问题。
4结语
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忽视了对行政伦理的教育,同时存在着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种理念的误解与混淆。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后备军”,必须加强法律和伦理两方面的修养。因此,将行政法学与行政伦理共同列为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刻不容缓的。建议对两门课采取协同化教学的方式,即团队协同、时间协同、内容协同。在教学中,以案例引入,由不同法学和伦理学的教师分别从两个视角进行分析,以价值、方法、视角等的“冲突”作为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法门”,以获得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2篇:对行政管理专业问题与改革的思考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来说,它必须首先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公务员,还是文员(行政助理)?因为人才培养的定位,关系着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行政管理专业的生命。
一、行政管理专业的问题
1.培养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
笔者通过网络。随机抽取了5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
尽管各校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基本上都是把行政管理人才表述为一种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而“管理人才”的范围是十分宽泛的,上述表述仅仅从知识结构、基本素养和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界定,但这种基本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的表述,并没有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加以定位,使学生根本不清楚四年以后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工作、该从事什么职业。这样就造成行政管理专业的泛化、边缘化。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做的,很多别的专业的学生都能做;而适合别的专业的很多工作,却未必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一毕业就失业,或者不得不改行。
2.政治学色彩浓厚,政府管理偏向明显
从我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行政管理专业脱胎于政治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先生指出,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管理学的分支,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是国家通过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运用各种手段,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包括行政机关自身的管理,以及行政机关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所以有人说,行政管理学是植根于政治学之土壤,沐浴着管理学之甘霖而成长起来的。随着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后,行政管理也从政治学科纳入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由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渊源,尽管行政管理专业所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但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如今依然在政治学和管理学之间摇摆不定。从行政管理专业所属的教学机构来看,既有把它放在管理学院的,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也有不少是放在法政学院、文法学院的,如天津外国语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而忻州师范学院还是在政史系的。而且,即使是管理学院,不少前面还冠有“政治”的字眼,叫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这样的管理体制,必然使行政管理专业长期受到政治学科的影响,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政治学色彩,政府管理相关的课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笔者通过网络,随机选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四川理工学院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做了个简单的统计,从中可以看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性情况。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的课程有公共政策、政治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经济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组织与管理、比较政治制度、行政法、行政学原理和领导学。很显然,这样的课程分布已经告知我们,大多数行政管理专业是面向政府管理。培养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
3.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行政学与管理学杂交的结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通常要求学生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往往是课程一大堆,课时很有限。众多学科知识,在有限的总学时限制下,哪能做到系统化、深入化。老师蜻蜒点水似讲授知识的时间还不够,哪还有时间开展费时费力的实践教学。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论思想深度、理论扎实程度,不及政治学专业的深厚;论管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不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对口。说是应用型、复合型,看似样样懂,其实门门瘟,专业性不强,动手能力也不强。
笔者查阅某学院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发现该院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有35门之多,其中专业基础课程10门(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社会调查方法、形式逻辑、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会计学基础、公共关系学、领导科学),专业必修课程14门(中国政治与经济制度、比较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经济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管理概论、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法理学),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26学分,至少得选修11门(4学分的1门,3学分的2门。其余为1学分、2学分的课程)。四年本科,掐头去尾(第一学年多为公共课,第四学年多为毕业实习、论文),在两年时间里要学习这么多课程,只有压缩课时才行。行政管理专业办学理念陈旧,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脱钩的问题相当突出。
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当前行政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这几个突出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位定好了,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就会围绕这个“位”进行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才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那么,行政管理专业到底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底该去从事何种职业、干什么工作?有人对此专门做过分析,认为各级各类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的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综合计划部门、人事与教育培训部门、行政监察部门、综合办公部门、事务管理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等,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岗位。从就业去向看,比较理想的一是高校,二是选调和公务员。高校和公务员工作稳定,收入也不菲,当然是理想的就业去向,但却不是现实的。尽管公务员通常被认为是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的正宗领域,但是按照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要想成为公务员是必须通过公开考录的。而公务员招考的是主任科员职位以下的非领导职务人员,而且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公务员考试除了初试要考《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外,还要复试比较专业的内容。所以,在公务员招考中,行政管理专业既没有额外的照顾,也没有特别出众的竞争力,能考取公务员的真可谓凤毛膦角。
笔者对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信息。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公务员的职位有6691个,而要求所学专业为行政管理及相关专业(中文、文秘、法律、经济管理等)的只有116个职位。仅占1.73%的比例。明确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的只有24个职位。可见,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当上公务员是何等的难,又是何等的少。
那么,每年每所高校的几十个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到底该何去何从呢?下表是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近三成是走上了进一步深造的道路,四成多的选择了就业,近三成在离校前还没有明确的去向。从就业情况来看,只有5%的进了机关,24%的到了企业,70%的去了其他性质的单位。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行政管理专业是该面向政府机关培养公务员呢,还是该面向社会培养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文员、行政助理类人才呢?答案是很明确的。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应当说,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风向标,开设什么专业、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都应当依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而不是从学科发展来考虑。而我们的本科教育学科特色十分突出,“专业”特色并不显著,行政管理专业也不例外。从社会需要考虑,本科教育的专业应当对应于社会行业、职业,行政管理专业不能囿于国家管理、政府管理的需要,而应当放眼于社会对文员、行政助理等管理类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行政管理学基本知识,掌握文员、行政助理岗位所需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应用型人才。
那么,文员、行政助理类人才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和方法呢?笔者通过前程无忧网(WWW,51job,COi'~I)随机检索了10条成都地区行政助理招聘广告,从中得到了这几点认识:(1)行政助理是社会广泛需求的一种职业(位);(2)行政助理是一种复合型职业(位),通常要求能同时胜任人力资源管理、财会、统计等工作;(3)行政助理一般要求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对专业要求并不严格;(4)行政助理职位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所以应届毕业生往往先要从文员做起;(5)行政助理要处理文件、报表及其他行政事务,负责沟通、协调等,工作职责与文秘很接近;(6)行政助理比较注重外表、气质和素养,要具有较强的办事能力。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不否认少数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通过考研最终可能成为行政管理学的教学研究人员,通过公务员考试最终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但我们认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应当主要是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不应当以它的学科渊源来要求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和基本知识,不应当以它们的学科体系来架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而要重点培养学生熟悉中国当前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熟悉现代企业制度和变革中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掌握沟通、协调技巧,善于运用办公软件、财务和统计软件,熟练处理文件、报表等办公室事务,能够有效地辅佐领导科学管理,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
下一篇:办公室行政管理对策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