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实践教学作为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校合作”模式研究是以“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范围,使政府既发挥高校管理的协调职能,也能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加深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使“双赢”变“四赢”。本文首先阐述建立政校合作机制的意义其次,针对建立政校合作机政府面临的四大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建立政校合作机制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说明,最后进一步强调建立“政校合作”机制就遵循的根本思想与指导原则。
通过长期的探讨和摸索,我们已确立了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规范了实践教学工作。践与理论的结合亦成为教育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实践教学作为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目前我国的公共管理及行政管理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过程,是行政管理研究的传统。鉴于此,我院本科行政管理专业不仅要研究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它的服务社会的特点更决定了与政府合作,打造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取得“四赢”(政府、社会、学院、学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
目前流行的 “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政府的职能不可忽视.传统教育管理中,政府代表国家实行统一管理。21世纪,政府在高等教育的管理已由“统管”向“协调”转变[2]。“政校合作”模式研究则是以“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范围,使政府既发挥高校管理的协调职能,也能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加深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使“双赢”变“四赢”。
一、建立政校合作机制的意义
加强政校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的四大功能中,服务社会功能越来越成为大学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的战略高地。
1.政校合作机制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首先,政校合作培养模式在继承人文技能训练同时,重培养质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管理技能特色,重视学生基层管理顶岗实习等。政校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求等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其次,要认识这一模式是专业教育与各级政府职能相结合的具体化,具有规律性。政校合作是学校与政府,专业与政府服务职能等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将这种看似无关联的组织深化为合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政校合作成为教育与服务密切结合的产物。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服务经济发展。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政校合作就是教育根据社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社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2]
再次,十八大会议精神指出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教育是发展的根基,政府在为教育服务的同时,通过合作使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全民,也使得“政校合作”具有时代迫切性。
2.政校合作培养管理人才是劳动力市场的创新。
政校合作培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实际上也同时在创建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由政府、学校、专业学生三方构成。交易的对象是供给方——学生提供的特殊商品——才能,交易的载体却不是职业介绍所等市场载体,而是政府或企业提供的实习场地——岗位。借助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管理型劳动力被分配到合适的地区、行业、职业、企业、岗位。
3.政校合作培养管理型人才是教育制度的创新。
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制度是否科学、有用,或者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无数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相比,政校合作培养的专业学生就业率高的事实证明,政校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的、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它无疑是成功的。
4.政校合作机制指导专业实践教学
政校合作模式来自实践,具有可行性。在多年实践教学中,我们感到:第一,政校双方都希望合作。一方面政府职能的履行,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合格管理人才,而且还要为其所辖地方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育也需要通过与政府合作培养学用结合的人才。政府和学校双方各有所图又各得其所。第二,只有政校合作,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政校合作,我们解决的是一个专业面对与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机构合作,培养的也是一批具备人文技能、管理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管理应用型人才,解决的也不是某一个企业,而是一批企业,一批社会服务机构、各级政府部门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第三,只有政校合作,才能走上人才培养的快车道。政校合作培养制度,不仅能够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问题,还能解决速度问题。与传统培养制度不同,政校合作培养制度下的职业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条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第四,只有政校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学生满意。
二、建立政校合作机制面临的问题
1.政府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推进教育有效性的发展,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专业实践形式方法的确定,学校是主动,企业政府往往流于被动。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政府往往只是一定限度地支持,而并没有真正主动地参与进来。一些地方政府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造成一边热一边冷的局面。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难到位。
2.基地建设对于合作的研究至关重要,如何在政府的支持扶助下,选择基地,成为完成合作研究的关键点。
3.双方应拟定完善的合作机制及预案。合作不是流于口头,双方应组成专门班子,协商完成预案,以及按时间实施预案。
4.校内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实训设备不到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还需进一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建立政校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要以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四赢”为目标,政府应采取措施,让企业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学校在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的同时,政府应有相应的指导部门,指导学校进行专业方向调整,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上起积极的先导作用,真正把政校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说实在的,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还仅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政校合作,并没达到深入的政校融合的合作程度,这种合作方式还有等进一步的加深和探索。
三、建立政校合作机制的程序和步骤
1.进行企事业机关单位调研,了解企事业机关单位对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范围,并进行岗位分析。
主要途径及方法:由课题组成员承担,负责人牵头,成员及专业教师参与,根据本专业课程改革需要,组织相关的专业教师“定人员、定时间、定项目、定任务”进入相应的企业、行业机构等进行广泛调研与论证,作好调研记录,撰写调研报告,并对职业的工作范围、工作岗位、业务要求、变化情况、发展趋势作分析。
2.根据岗位需求,重新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重点在课程设置的进一步完善。
主要途径及方法: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岗位需求,由课题小组重新修改和完善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方案,对课程设置作进一步调整,并邀请政府和行业专家加以指导,使之完善。
3.与政府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政府安排场地和实习教师,高校分批派学生进行实习,并由实习教师和带队专业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4.以该年新生为试验成员,拟定一年的具体政校合作方案,包括请政府工作人员到校进行办公室日常工作经验介绍和讲座、接受政府委培订单、与市人力资源保障部签订为社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服务项目协议等,在实践中寻找政校合作创新模式,力求做到
“四赢”。
5.寻求政府在经费上的支持,政策上的扶助。如由政府下单购买服务,学校实施服务即完成对人才的培养。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合作。
6.建立反馈机制。每一次合作项目实施期间,要对学生进行反馈和学习评估,项目完成后,进行行为和结果的评估。
四、根本思想与指导原则
以“服务社会”这一根本思想来规划并指导开发合作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三项原则:
1.坚持“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重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操作,亲自体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技之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2.坚持 “自主性和导向性原则”。根据企事业机关单位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完成政府和学校和专业的对接。
3.坚持“综合性和开放性原则”。结合企事业机关单位及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劳动个性特长,为此在开发中,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运用,使学生多渠道、多途径中接受合作企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作者:邓英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13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