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试论结合场地特征的杭州湖滨和北山路景区规划

试论结合场地特征的杭州湖滨和北山路景区规划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探讨了风景园林师如何正确理解场地特征,在保留场地原有景观典型性的基础上,营造出最适宜这片土地的地域性景观。杭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水风景城市,西湖风景区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又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及传统街区。杭州西湖风景区中的湖滨景区和北山路景区是探索场地特征营造的典型案例。
论文关键词:场地特征,风景园林,西湖风景区,湖滨和北山路景区,规划设计
  场地特征,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规划、设计的“原点”,其对规划、设计的后续工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回望历史,园林规划与设计优秀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尊重场地基址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深刻地体现了自然环境、历史风貌、社会文化等场地特征。近20年来,中国风景园林建设虽然飞速发展,但是在景观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如“千城一面”、“众景一面”等忽视场地特征所带来的现象。
  1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1.1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作为人类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所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完美的状态。
  1.2场地特征的概念
  场地,大至风景区和城市,小至区级公园、广场绿地,都有它的特征或者个性,是一块场地与其他场地的区别。场地特征包括场地的自然特征和场地的人文特征。园林景观把握好了自然特征就在土地上有了归属,把握好了人文特征就在使用者心中得到了认同。
  风景园林师所涉足的场地,往往具有或强或弱的自然特征。其作为设计师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和设计题材,同时也决定了设计师应采取的处理态度。设计师应从理解自然演变规律等特征出发,顺应自然规律采取处理方式。
  2场地特征的分类与内涵
  2.1场地的自然特征
  自然特征包括(天)气候、(地)地形地貌两方面,它是因场地所处位置不同,受不同的自然力量作用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影响甚至制约在该场地上的景观设计。把握好了这种特征,景观作品就会与这块场地和谐相处,场地自然力也为景观提供维护,景观给场地增添色彩。
  2.1.1天——气候:
  气候对植物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任何优秀的园林景观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树种的使用可以使景观保持长久,可以保证景观作品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
  2.1.2地——自然地形地貌:
  各地地形地貌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呈现不同的景致和格局。这种景致和格局是该场地的一个重要特征,景观设计时必须把握好这种特征。如果忽视这种特征,人造景观会与所在场地格格不入,甚至破坏场地的原有景观。
  2.2场地的社会特征
  2.2.1建筑环境
  不同的建筑形式、周边环境以及城市机理,会产生不同的景观空间体验。把握好了建筑环境,才能创造出协调、统一的园林景观。
  2.2.2人文特征
  人文特征的把握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作用犹为突出。人类在大地上生活留下的印记以及从事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就是人文特征。挖掘场地历史文化并提炼出场地的人文特征是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握表达了人文特征,景观才能保持所在场地的历史延续性,创作才更有依据。
  3结合场地特征的设计理念
  随着近几年设计领域的体制改革,场地设计这一课题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越来越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指导性的设计理念对景观规划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3.1遵从周边环境
  遵从场地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就要解决好车流、物流、人流、道路走向、空间组合等。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的景观。
  3.2传承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源于一定地域生活的经验所形成的地方传统、风俗礼仪、建筑风格、园林样式等,能唤起人们对场地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认同。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趋同化导致了部分景观设计师对地域文化的忽视。应该充分利用场地内历史遗留的痕迹,在规划设计中传承地域文化,来建造富有场所精神的地域性景观。
  3.3选择地方材料
  材料作为园林的表皮,可分为植物材料和硬质材料两类。设计师在重视植物景观视觉效果的基础上,更要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群落类型。在硬质材料的使用上,应尽量考虑地方材料。在园林中展现地方材料的特性,使园林融合于周围环境之中,有利于地域特色的创造。
  4结合场地特征的景观规划设计在杭州滨水街区的体现
  滨水区往往是城市最早的建成区,遗存的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滨水区经过较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和建设积淀,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是城市人文资源的集中地。并且,西湖是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杰作,是杭州整个城市景观基质中的一个重要的景观要素。因此面临西湖的街区必定在结合场地特征的规划设计上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湖滨景区和北山路做详细分析。
  4.1湖滨景区特色营造
  湖滨街区处于西湖风景区与杭州主城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有着强烈的“城景交融”的空间特征。
  4.2.1湖滨景区历史沿革
  湖滨路全长1315m,原为杭州西湖的西城墙。1916年拆除钱塘门和西城墙,建成碎石路面的湖滨路,从此市区与西湖连成一片。1929年改成沥青路面。辛亥革命后,湖滨路的西侧沿西湖一带陆续辟建一至六公园。湖滨路东侧一带建起了西湖饭店和环湖旅馆等。

近年,在西湖保护工程中把湖滨路的沥青路改为为花岗岩条石路面,在沿湖水下建西湖隧道。同时,在绿地上还建了古城墙标志,路东侧的建筑物焕然一新,南段仍保留了民国初年建筑的“骑楼”风格,风采依旧。这一带今统称湖滨景区。
  4.2.2湖滨景区结合场地特征的规划分析
  4.2.2.1延续整个街区的自然肌理
  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中,吴山、宝石山—南—北嵌入市区,使南北约4km的临湖地带形成了“一面城”,也就是城市舞台的“台口”,而湖滨街区正好位于城市舞台的中心位置。
  湖滨景区延续西湖的脉络,以原有的滨水空间为核心,使街区和滨水自然渗透为一体化区域。40m宽的湖滨综合休闲绿地,充分考虑了原有树木的保存,精心保留了高大的悬铃木,衬托着街区的建筑,将西湖水面和湖滨街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步行、休闲为主的多样化街区;并且与南山路、西山路、北山路的悬铃木一起,形成了镶嵌在西湖边的一圈绿色项链。
  4.2.2.2湖滨景区人文特征的传承
  绿地、水面、骑楼、连廊、广场、庭院及各样的商业街构成了建筑与景观的过渡空间,形成了湖滨街区的休闲特色,并成为西湖景区与主城区的有机过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湖滨商业街是重建的,但是在重建的基础上又是继承了原有街区的格局。沿湖滨路的建筑体量处理成一条连续的骑楼,保留了原有的空间特征,各具特色。湖滨路改造中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在尊重历史上赋予它新的气质,使之更符合现代的功能。这就是“似曾相识”在延续文脉上的表达。
  4.2.2.3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交融
  湖滨街区周边的建筑,在保留原有的青砖等传统建筑材料的同时,运用现代材料产生对比映衬。玻璃材料与青砖材质的强烈碰撞,减弱了青砖体量的压抑感。纹理清透的木质材料和清澈通透的空白玻璃,与青砖墙面相互映衬,使建筑更加亲切、动人。
  街区内保留了传统里弄、庭院、天井等空间类型,结合传统与现代,承载了原有街区的文脉和肌理,使得建筑群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这样就形成了空间的流动和渗透,形成了湖滨向城市内部的过渡。
  4.3北山路景区营造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湖北线,东起保俶路,西至华北饭店、栖霞
  岭,北起栖霞岭、葛岭、宝石山南麓。
  4.3.1北山路历史沿革
  北山街历史街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以秀美山水为依托,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近代建筑为特色,成为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地域环境。北山区有自秦以来的各个朝代历史印记。明清时期的北山街山峦叠翠,楼阁错落,翼角飞萃,俨然一幅绝佳的山水画卷,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清末民国初年,西湖边出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1912年杭城拆除城墙,城市功能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功能。随着北山街拓宽,城市公交的开通,大量私家别墅以及现代功能的旅馆、餐饮设施在这里兴建,中西合璧的近现代文化不断渗透,呈现出文化的多元化。
  4.3.2北山路结合场地特征的规划分析
  4.3.2.1场所精神的自然体现
  北山路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宝石流霞这一著名景观就位于此。北山路沿湖一侧没有建筑,利用其通透的滨水岸线,使其与人行道结合成一体。在原有的滨水岸线做成亲水平台的形式,很好地拉近了街区与湖面的距离,营造了湖面和街区统一的宁静氛围。
  植物配置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植物选择上,优先考虑本土树种(如樟树、桂花、小叶黄杨、海桐、杜英、柳树等),并开发利用本地的新型园林观赏植物种类,这样既强调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又为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3.2.2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
  只有生活的延续,才有文脉的延续。北山路上不再适合居住的中式木结构寺庙庵堂,融入新的文化,成为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比如恢复原貌的玛瑙寺,已成为葛岭景区的亭台楼阁。
  原有的依山而建的中国古建筑和欧式古典建筑的保留,使这里的历史环境呈现出宗教文化、名人居住文化等多元特色。让游客不仅能感受到自然景观的优美,更可以勾起对历史的回忆。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空间和场所进行重新诠释,使之获得了鲜明的场所特征。
  4.3.2.4街区风貌的延伸
  通向山的私密性巷弄,通过层层台阶通往宝石山上的各处景点,曲折而自然,在两旁植物的绿荫下更显示了一种幽雅、宁静的氛围。这些巷弄把游览的人流引向山上,保持了沿湖的宁静氛围,同时也加强了湖与山的联系。
  北山路街区,保留了大量采用中西融合风格的历史建筑,成为联系传统建筑与欧式建筑的纽带,不仅保持了街区整体景观的和谐,并且素雅、平和,与周围的山水和谐统一,成为西湖风景区独特的景观。
  5结语
  突出场地自然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既是风景园林行业综合性和独特性的体现,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对场地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湖滨和北山路规划设计提炼了场地已有的景观特征,依托自然条件,以人文元素为主体进行空间塑造;同时深度挖掘西湖周边以及杭州当地的文化景观,营造了一个展现杭州地域景观特色的自然山水型风景。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3-4.
2 吴威.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3 杨云峰,朱建宁.营造具有场地特征的城市公园[J].中国园林,2009,25(12):76-79.
4 张伶伶,孟浩.场地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林菁,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
6 刘卫星.城市园林景观中场地设计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5):60-64.
7 熊瑶,杨云峰.地域性风景园林设计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4(5):171-176.
8 朱建宁.以自然为师的现代植物景观设计[N].中国花卉报,2005-08-11.
9 张川.基于地域文化的场所设计[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10 许一洁.“生态”与“野趣”的回归[M].华中建筑,2007,25(8):105-107.
11 廖婧琳,段红梅.地域文化与自然风景区的旅游开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18-21.
12 王业社.场地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建筑,2008,26(3):124-128.
13 毛翊天,邢晓明,华星星.杭州西湖湖滨景区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9,25(8):53-56.
14 施奠东.西湖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87-18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254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