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S、主观幸福感问卷对烟台地区进城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26.49±3.06、45.88±10.71;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安全、自我实现四项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是0.203、0.189、0.176、0.218、0.223,p);年龄与工种因素对个体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不同年龄与工种的个体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差异。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自尊,主观幸福感
1引言
2001年,政府提出“城市化加速”政策,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速度迅速提高。大约十年时间,中国的农民工增加了一亿多人,他们为城市的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城市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他们的所想所忧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们背井离乡,远离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和城市居民的偏见……他们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但其相关的心理研究却相对缺乏,而且大部分研究也只是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只做大体测量,并没有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次研究从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入手,旨在探索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估,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国外对于SWB的研究起步早,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较国内深入。国内近年来关于SWB的报道数量有所增加,但研究对象多局限于青年人和老年人。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自尊是对主观幸福感的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Baumeister、Camplell、Krueger等认为,高自尊个体往往从积极方面看待自己,相信在面临失败时更为自信,能较好的应对各类问题,导致较高的主观幸福感。Kernis等考察了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且稳定的个体倾向于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
本研究通过分析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从而从主观视角探讨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这对提高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城市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深远影响。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2009年4月在烟台市三个建筑工地抽取147名男性农民工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23份,回收率83%,最终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86%。其中~20岁、21~、31~、41~、51~5个年龄组的人数依次为10、41、28、17、10人,平均年龄33岁,壮工,技工两个工种的人数分别为75人和31人。
2.2方法
2.2.1测量工具
自尊测量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该量表是由10个题目组成,分数按照4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和,4表示非常不符合,其中,3、5、8、9、10为反向记分,总分范围10-40分,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纳东北师范大学田录梅教授提出的建议:第8题存在理解上的文化差异。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删去。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根据Diener的《生活满意度问卷》与农民工实际生活编成主观幸福感问卷,共有10个题目,每一题用1-7分打分,1-3分为“不是”,4分为“一般,还可以”,5-7分为“是的”。并根据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题目分为6个因子:生活满意度(第2、3、4、5、6题)、情感体验(第7、8、9、10题)、生理需求(第2、3题)、安全(第4、5题)、归属和爱(第6、7题)、自我实现(第1、9题)6个因子。
2.2.2施测
以团体测量方式进行,作答时给予指导语,根据最近一周内的情绪体验答题,独立完成,现场收卷。
2.2.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具体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相关分析;t检验;ANOVA
3结果
3.1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
表1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水平(M±SD)
项目 | A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分值 |
45.88±10.71 | 26.83±6.26 | 18.85±5.47 | 9.19±2.42 | 8.77±2.66 | 8.66±3.49 | 9.03±3.21 |
4讨论
4.1由表1得出结论,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平均处于中等水平。结合本次调查与数据结果分析影响因素。从表得知,A4安全因子与A5归属和爱因子均处于中等水平以下。分析可能的原因:一,农民工特别是建筑农民工从事缺乏相应保护措施的危险性工作,安全需要得不到保障;二,与农民工所处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农民工虽然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并没有完全被城市居民接纳,同时远离亲人,使他们缺少归属感,由此也削弱了主观幸福感水平。
4.2分析表2,就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而言,根据自尊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问卷等级评定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自尊分数越高,主观幸福感及其其他四个因子的得分就越高,也就是说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四项因子: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安全、自我实现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水平通过作用于以上四个因子来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如下,一,高自尊个体,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Diener等的研究中,自尊与生活满意读的相关高达0.47,本次研究与Diener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原因之一可能是亚洲文化与北美文化的差异,亚洲文化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个体作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更依赖于他知觉到的他人的思想,感受与行为等,而北美文化是个体主义文化,个体作为独立的行动者与他人相互作用,所以在北美文化中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会大于亚洲文化;二,高自尊个体,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将会更多的从积极方面评价自己,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三,个体自尊水平高,会降低个体的心理恐惧与焦虑情绪,使个体有较高的安全体验;四,高自尊水平者有更高的自信,认为自己有价值,能够自我接受,从而体验到更高的自我价值。综上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四个因子的关系分析,得出结论:高自尊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反之,低自尊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水平较低。Diener的研究中,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也就是自尊高的人有更多的幸福感。Baron等研究中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时,将自尊、愉快、压抑作为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也发现自尊与幸福感正相关。Kernis等考察了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且稳定的个体倾向于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同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自尊与生理需求相关较低。这些结论提示我们,农民工的自尊水平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只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在本次调查中,通过对农民工的非结构性访谈和参与性观察,发现他们有着较好的精神面貌,并非人们一贯想像的素质低下。所以改变城市居民的偏见态度与减少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对于提高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健康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4.3由表3得,壮工与技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差异,即工种因素(工资收入因素)对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许淑莲,吴志平等的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中得出结论:就个人而言,收入状况与SWB无必然联系,与此次调查结果相同。原因可能:通过与农民工的非结构性访谈得知农民工最低工资为45元/日,足以维持个人基本生活需求,而且从整个时间维度看,不同工种的农民工已适应这种收入差距,从而削弱了了收入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由表4经过ANOVA得出,不同年龄组的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差异,即年龄因素对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Diener等发现个体的积极情感从20多岁到80多岁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认知情感理论认为,老年人对生活总体的认知评价升高,提高了成就感或是调整了抱负水平,所以对生活满意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对我国不同年龄段的人群SWB测查中,发现青年人群在评估SWB的多个维度上,均不同程度的高于老年组。这些研究的结论均与本次调查结果不同,分析原因在于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虽然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不论是20岁还是50岁,他们处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从事同样的工作,肩负着一定的经济使命和家庭负担,比如赡养老人或是供子女上学,并且都远离家乡,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以上诸因素可能是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同时在结果中发现,A5项归属和爱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9),以31岁为界,31岁以上年龄组与以下年龄组特别是21岁以下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可能与婚姻状况(婚否)有关,处于成年初期并且未婚的农民工,在感情方面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归属与爱的水平会比其他年龄组低。
4.5补充分析产生本次调查结果的原因:性生活也对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产生重要的作用,民工常年不能归家,性欲难以得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可能降低其主观幸福感与自尊水平。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样本容量有限,调查规模较小,有待后续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与改进。
5结论
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及其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生理需求、安全、归属和爱、自我实现因子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种与年龄因素对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明霞. 30 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 心理学动态, 2000 ,8 (4) :23 - 281
2 丁新华, 王极盛.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 12 (1) :59 - 66.
3 耿晓伟, 张 峰, 郑全全.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97—102
4 Baumeister , Campbell , Krueger et al . Does Self - 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 interpersonal success , happiness , or healthier lifestyle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 2003 , 4 (1) :1 - 44.
5 Kernis M H , Grannemann B D , Barclay L C. Stability and level of self - esteem as predictors of anger arousal and host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89 , 56 (6) : 1013 - 1023.
6 Fleming J S , Courtney B E.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self2esteem: a hierarchical facet model for revised measurement 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84 , 46 :404 - 421.
7 田录梅.Rosenberg(1965) 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心理学探新,2006,26(2):88-91
8 刘衔华,罗军,刘世瑞,周恒彩.在岗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42-3344
9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2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 1984 ,95 :542 - 575.
10 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2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 conceptual , strategic ,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86 , 51 :1173 - 1182.
11 许淑莲,吴志平,吴振云,等. 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67-171.
12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In:Hersen M,Van Hetal ed. Advanced Personality. The Plenum Series in Social / Clinical Psychology .New York:Plenum Press,1998. 311-33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