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
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弊端日益暴露,不仅降低了组织效率和管理质量,而且影响到高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思路,改进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为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 行政管理模式 改革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从内容、职能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率、高管理水平的现代行政综合性服务平台,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是目前摆在许多高校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依然沿袭着科层制管理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或校—院—系三级管理的层级制管理。大学校长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全面行政管理工作,校长之下分设若干名副校长,每位副校长又分管若干个处室部门及院系,院系成为最终负责执行的基层单位。学校通过实施岗位责任制和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确保学校的政令畅通。然而,这种管理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一)机构臃肿及人浮于事造成效率低下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基本上仿照政府机关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建构起来,每所高校少则十几个部门,多则二十余个管理机构,形成了小而全的局面,有时还会出现因人设岗、因人设事的情况,造成了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多头领导,议而不决,决而不断,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由于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件事情由几个部门分管或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协作方能解决,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出现推诿、扯皮等情况,不仅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而且降低了行政效率。
(二)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导致官本位思想滋生
为了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学校的每个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按照管理权限和岗位责任被固定在不同的层级上,由高到低层层节制,权利逐渐集中,呈金字塔状分布,学校行政最高层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为载体,通过发布上级的命令,依靠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来实现。学校的一切资源,包括学术资源都在各个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的掌控之下,学术权力成为行政权力的附庸,行政资源挤占学术资源成为一种常态,使得本应以学术为中心的高校仍是行政权力决定一切资源的分配,职级权威和行政权力所带来的各种政治、经济利益易滋生权力崇拜。
(三)管理方式陈旧制约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主要就是凭借行政负责人的行政权威以及各类规章制度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职责来约束组织内成员的行为。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虽然可以强化工作秩序,保证各项政令畅通和落实,但是,在理性的规章制度之下,组织内所有成员必须服从、服务于组织内部职级权威、规章制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被长官意志所代替,容易导致内部成员的思想惰性;处在组织内的人往往思想观念陈旧,办事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作为高校组织系统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存在意义在于以最低的运行成本、最快捷的工作效率、最实际的工作效果为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生活等提供便利,为青年学子提供学习、发展的机会,最终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文化传承、知识更新、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但科层制管理模式抑制了基层的
活力及创造性的发挥,降低组织效率和管理质量,影响到高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为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改革思路
(一)采用扁平化管理以实现权力中心适当下移与分散
扁平化是相对科层组织而言,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管理人员,以便组织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延伸至最远的底层,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建立起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结构。高校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精简职能部门,实现权力中心的适当下移与分散。
一是扩大院系的自主权,把一定的资源分配权、机构设置权以及一定的人事权等适度下放,从而提高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自主需求发展的动力;二是适当分散权力,注意权力在更多的利益群体间进行分配,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在就学校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时,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由封闭式决策转向开放式决策,让各利益群体参与学校决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制度化。
(二)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且增强服务意识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是在组织中为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的总和。高校行政管理机关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保证高等教育历史使命的完成,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管理的落脚点放在服务上,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切实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办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而并非是为了截取行政权力。至于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最有发言权。只有强化服务意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才能具备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够把高校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适时提出高校行政管理机关的精神、形象、作风等行为规范,以利于行政管理人员共同遵守,同时可以对外树立高校良好的形象。
其次,要倡导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而学习是人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行政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政管理机关要为教职工学习、交流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和便利,在组织内部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氛围。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习促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把业务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变成行政管理人员的潜意识和自觉行动。
(三)贯彻“教授治校”的理念以完善高校行政决策机制
清华大学知名校长梅贻琦提出“教授治校”的理念,其核心内涵就是充分尊重专家在学校管理,尤其是在学术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高校行政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在高校的治理结构中,可以考虑适度提高学术权力在权力机构中的地位,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适度分离。高校应成立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校治理委员会,一般学术建设方面的事务应交由学校治理委员会处理、决定,如教师职称评聘、项目评审、学科建设等,学校行政领导不予干预;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亦应广泛听取学校治理委员会的意见,并经由学校治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学校行政主管领导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未来发展战略与目标的制定上,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和服务,两者互不干涉,又互为补充,实现良性互动。
(四)推进依法治校以创造和谐的高校行政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最基本的建设,在依法治国已成为时代必然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财务、后勤等诸方面的行政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用法制手段处理、化解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促进高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高校
人力资源开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在于推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的原则,把优秀人才吸收、引进到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之中,并按照科学管理、大胆使用、积极培养的原则,通过岗位轮岗、脱产培训、社会实践、校际交流等方式,提高在职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要引入竞争机制,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第三,加强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监督。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最终指向和归宿是保证高校培育人、发展人和完善人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为保证行政权力服务于这一目标,促使行政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遏制官僚主义作风,就应当重视校内纪检监察、工会、教代会等传统部门的建设和工作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的快捷与透明,深入联系基层群众,通过如实反映行政权力运行走向,及时纠正行政权力产生的不良后果。
(五)积极推进
电子政务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要进一步推动学校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把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应用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改变单纯通过文件形式的政务处理方式为现代网络技术处理方式,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应用,以网络充当信息载体和传递管道,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开展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一方面实现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打破时空、地域局限,及时收发、处理、发布和传递信息,保证信息畅通,以实现高效、有权威的学校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建设一个跨部门、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信息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可以避免数据收集的重复,减轻工作负担,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效、有序、有力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灿焕.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0)
2.董云川.论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
3.张建恒.论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观念的转变[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
4.杨毅敏.关于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2)
5.汪洋,张继革.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刍议[j].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