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影响着行政目标的方向、性质和结构,而行政文化的价值中心经历了由秩序到效率与公平及服务的变迁,价值结构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的确定是公共行政变革中深层次的问题,决定着行政文化的方向。在面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有所指导,势必有利于我国现代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行政文化 价值取向
1 我国行政文化的内涵
1.1 行政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一定的行政体制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上的,行政文化是文化在行政领域的具体化,是行政管理深层次的软件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被称为行政管理之魂。一般而言,行政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思想观念文化是行政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行政人员的行政信念、行政价值、行政道德、行政理想、行政心理等,它是行政主体内在的信仰、价值观念、行政意识、行政心理、行政道德以及在行政活动中来自行政主体之外对其产生影响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行政习惯、行政准则等诸要素的综合体。
行政文化是行政主体创造的,最终又通过行政主体及其活动体现出来,是行政系统的“软组织”,不仅可以塑造行政组织的形象,也可以规范和引导行政人员的行为,是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精神支柱。它通过历史的积淀,默无声息地决定着行政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着行政目标的方向、性质和结构。
1.2 传统行政文化的价值追求 行政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延续性和继承性。特定的行政文化总是植根于特定的行政实践之中,并受行政实践所处的社会经济水平、文明程度、价值信仰等行政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我国行政生态环境的发展来看,行政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行政文化、现代行政文化的过程。传统行政文化是以维护统治秩序为价值为中心的。其价值追求的主要内容如下:①“以德行政”,以道德伦理规范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一味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习惯上行下效,等级思想严重。②“政治与行政一体化”,“官本位”思想泛滥,强调君权至上,等级森严。③重人治而轻法治,为政不在于治而在于人。人们把希望总是寄托在圣君贤相身上。
1.3 传统行政文化的弊端 在以维护统治秩序为价值中心的传统行政文化在包含不少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建构的人格心理结构和“官本位”思想导致行政系统中的权威主义和“人情政治”,从而导致腐败滋生。这种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并带有浓厚的“官本位”思想,致使中国传统文化突出表现为权威人格取向。其次,传统行政文化的伦理性造成组织人事制度中的任人唯亲。社会管理组织及其运行都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再次,传统行政文化中形式主义及封闭性与排他性导致行政体系沟通受阻,监督乏力,效率低下。
2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现代行政文化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涵是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全面发展是目标,协调发展为模式,可持续发展是途径。
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行政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形式由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我国的行政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在治国方略中强调依法治国,重法治而非人治,崇尚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在用人方面体现了选贤任能,反对任人为亲,通过公务员考试等方式打破了血缘宗法世袭的用人准则。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行政文化从统治型行政文化向管理型行政文化和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转变,行政文化的价值中心也由秩序到效率与公平及服务的变迁。行政文化的价值结构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我国的现代行政文化正处于管理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转变过程中。在追求管理的科学化、效率化、民主化向追求全体公众满意,认同的过渡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仍是现代行政文化的主旋律。
3 我国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
3.1 坚持以“人”为本,以“公众”为中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公共行政领域就是要以公众为中心,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以服务公众为公共行政的最主要目的。公共行政要遵循“一切为了公众,一切依靠公众,从公众中来,到公众中去”的公众路线,把实现公众的全面发展作为行政的宗旨。现代行政文化要重视人,重视人的思想,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个性的发挥。
3.2 追求最大的社会公平和公正 科学发展观在五个统筹中充分体现了在兼顾效率的同时,追求最大程度的公平。我国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坚持效率优先,常以牺牲社会的平等来过分强调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致使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出现了惊人的差距。据有关社会调查与统计表明,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6这个危险数字。因此,追求最大的社会公平和公正,兼顾效率,应是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在落实“五个统筹”发展战略过程中,政府必须自觉地去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肩负着公众期望的政府,要把维护社会公正,维持各种利益关系的良性平衡和促使其良性互动是第一本位,实现政府维护公共利益和以人为本的神圣使命。
3.3 注重效率 效率历来是管理的核心问题,作为公共行政也必须注重管理的效率。传统的行政效率研究主要从公共行政组织自身的投入产出之间的比率来确认行政效率。在微观技术层面,关注的是提高效率的原则和途径,而忽视了行政效率的社会层面即公平。传统的公共行政文化将效率作为优先要素,而现代行政文化应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关心各级行政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了多少行政任务或工作业绩,更关心的是公共行政产生的结果,即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需求,也就是说要从宏观方面看待行政效率,这是由公共行政以 “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为指向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要突破传统的以公共行政部门为目标的效率定位,代之以“公共需求”为目标的效率追求,建立一个“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
3.4 树立服务意识 “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很多国家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对于我国现在行政环境的发展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应以“树立服务意识”为发展方向。众所周知,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奉“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群众工作方针,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这一宗旨跟服务型行政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它要求政府行政人员必须重视人民利益,公众利益高于一切,以服务人民,服务公众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并能从积极奉献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服务意识的价值取向能够促进社会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公正,为社会树立正义的方向,还能够消除官僚主义,扼制“官本位”,服务型的行政文化以公众为价值取向,以追求公众满意为目标,这样行政人员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国庆.行政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詹国彬.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改革的新取向[j].
江西社会科学.2003.
[4]王迪.论行政文化范式的历史变迁[j].唯实.20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