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会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控制不到位、预算执行形式化、审计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极容易使单位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等情况,严格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探寻强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提高财产使用效率,促进本单位各项工作有效运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在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前提下,为保证本单位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控制、监督措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使其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使得财务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易出现财务会计舞弊情况。具体表现在:其一,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没有明确审批流程和审批金额权限,经常出现一支笔审批通过的情况,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其二,岗位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会计人员配置有限,使得岗位设置普遍存在一人兼任多职的情况,如出纳员兼管单位印章等,严重背离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岗位设置原则。其三,会计核算制度执行不到位,受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影响,导致原始凭证管理、账务核算常出现错漏,甚至还有部分单位没有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制度。其四,支出管理力度不足,普遍存在支出控制标准不明确、支出不合理、支出范围随意扩大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
(二)预算控制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每年都需要编制预算,并呈报给财政部门进行审批,预算编审的程序是按照"两上两下"的方式进行,由于预算编制的时间比较紧张,加之财务会计的工作比较繁重,从而使得对预算编制中涉及的基础数据调查不够全面,论证也欠缺依据,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质量。同时,填表和汇总等工作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了预算执行的总体效率不高。此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准确性不足,致使预算执行与实际预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若是仍按照预算执行,则会造成任务无法完成的局面。因预算执行的监督被忽视,使得预算的控制作用未能获得有效发挥。
(三)监督机制弱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全面监管体系。主要表现在:其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严重弱化了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其二,审计部门只重视对本单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查,而忽视对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导致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不利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与完善。其三,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机构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在工作中各自为政,只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查,而没有关注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是否有效开展。
(四)资产控制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部分单位出现了盲目扩大规模、随意购置资产的情况,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主要表现:一是,在资产购置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前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缺少对资产购置成本和预期效益的分析,导致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过高。二是,在资产使用阶段,没有切实执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使得盘点制度流于形式,难以使单位掌握资产价值的具体变动情况,弱化了财务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在资产处置阶段,对资产的估价不实,随意报废、变卖和处置设备,没有及时回收设备的残值,从而导致账实不符,甚至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执行过程的可操作性,应当对预算管理进行强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单位领导应当从认识上加强对预算的重视程度,并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小组,由其负责了解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对一些重大的支出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好统筹安排。其二,编制预算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确保预算编制有充裕的时间,以便开展基础数据的深入调查和论证。其三,当预算审批通过后,必须对预算予以严格执行,预算内的资金,可直接由财务部门或主管领导进行拨付,对于预算外的资金,必须由单位领导经过集体讨论后确认合理方可通过。其四,应当在每年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对各部门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公布,使预算编制与执行透明化,这有助于防止预算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
(二)加强资产会计内部控制
加强资产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固定资产预算控制,使预算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方案,并对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做好新增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检查好固定资产的质量、规格、数量、原值、性能等,并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建立起固定资产台账,财务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在固定资产报废时,使用单位要执行严格的报废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报废申请,准确估计清理费用和资产残值,待资产报废完毕后,将报废通知单交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注销其账面价值。
(三)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想要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就必须不断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明确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准确找出需要强化控制的环节。可按照本单位当前的实际情况,对收支、采购、资产、债务以及建设项目等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目标进行确定,然后以此为据,制定相应的内控程序,确认管理职能,并详细划分各个组织的责任权限,根据具体事项设置人员,并视人员的才能,授予其相应的权限,将责任落实到位,保证责权对等,这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控制意识。此外,应建立健全内部牵制、授权批准及职务分离等控制制度。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比较特殊,所以不相容的职务和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这样能够可以起到相互牵制和制约的作用。如付款与审核人员应实行岗位分离;收费与稽核人员和记录人员之间不得存在利益关系;出纳不得兼任稽核、账目登记等岗位,同时会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当单个部门或个人在进行业务时,要有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参与,这样可以实现相互监督。
(四)构建内外部监督机制
针对行政事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堵塞财务会计工作漏洞。在内部监督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起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负责监督审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有效,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贯彻执行等工作。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向单位领导层提出整改意见。在外部监督方面,政府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监督合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督促单位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监督管理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对提高行政单位财产使用效率、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有着重要意义。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清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更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强化内部控制意识,通过落实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约束和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有序开展,从而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蓉蓉。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问题集制度创新[N].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10):99-100.
[2]董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之我见[J].中国集体经济,2014(5):88-90.
[3]余德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难点及突破[J].商业会计,2012(12):73-75.
[4]田焕。浅谈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129-131.
[5]罗雪红。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85-87.
[6]何寒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4(9):66-6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caiwuhuiji/10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