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会计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重心从实物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可以说,该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将大大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同时也将大大提升我国会计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将对上交所A行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
【关键词】无形资产;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财务指标;信息披露
一、引言
无形资产是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已在各产业得到普遍体现。科学技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力。拥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企业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攫取超额利润,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资本和技术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拥有卓越品牌的企业由于得到各国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而获得了巨大成功。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下降,拥有重要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上远大于一般企业。美国华尔街股市反映出,拥有重要商标的企业的收益水平及市盈率水平普遍高于标准普尔水平。甚至连一向保守的银行家也开始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同意以无形资产为抵押物向企业提供贷款。
诚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价值的高低,是其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标志,也是企业获得利润乃至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同时,正是这种超乎寻常的获利能力,吸引了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无形资产信息,渴望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成为我国目前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必须解决的紧迫任务之一。
本文选择上交所A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这些公司2005年—2007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从资产负债表内、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两个方面来研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的现状,总结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完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无形资产是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自从19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本德提出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的概念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80年代以来,信息、通讯、交通、管理等领域技术水平迅速发展,使得无形资产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已在各产业得到普遍体现。
无形资产在近二十年来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迅速提升主要基于经济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公众的以下几点共识:
第一,科学技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力,通讯、电子、交通、金融等相关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拥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攫取超额利润,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资本和技术基础。
第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国经济管制的放松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国企业的竞争空间已由传统的狭小的地域空间扩展到全球各地,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全球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拥有卓越品牌的企业由于得到各国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而获得巨大成功。
第三,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下降,在传统经济下基于规模经济原理所形成的资本壁垒等行业进入壁垒虽然仍然存在,但在一些新兴产业中阻挡行业新进入者的作用也日趋减弱,拥有技术、专利等重要无形资产的个人和企业能够在某些产业中迅速崛起。与传统经济下通用、福特等传统企业经过百年发展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拥有技术、管理、品牌等综合无形资产的新兴企业如美国在线、微软、雅虎等,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甚至成为世界超一流企业,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拥有重要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上远大于一般企业。美国华尔街股市反映拥有重要商标的企业的收益水平及市盈率水平普遍高于标准普尔水平。甚至连一向保守的银行家也开始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同意以无形资产为抵押物向企业提供贷款。如生产奥利奥饼干和Winston香烟的co公司1989年以公司商号价值为保证,获得26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而当时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仅有58亿美元。1990年,Dorden公司以公司商标为抵押,向花旗银行贷款4.8亿美元。
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2001年8月6日,美国《商务周刊》的一篇名为《无形资产评估,一项棘手但必需去做的工作》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中指出:随着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企业的价值“已经从砖墙等有形资产转向专利、顾客名单、品牌等无形资产”。
在新知识经济环境下,我国国内企业对无形资产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清楚,如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内容也变得日益丰富。在中国改革开放及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企业涌入中国,为中国带来了数以万计的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虽然中国自己每年也在不停的有新型的专利或非专利技术出来,但那些毕竟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不能马上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发挥优势作用,因而经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在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60%~80%,而这些绝大多数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要素都由国外所拥有。
国内许多企业的无形资产意识偏低,对无形资产缺乏准确的评估及价值量化,尤其未对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企业失去了无形资产,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而,适应现实发展需求,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加强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披露,尤其加强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 对于防止我国无形资产的流失,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们就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其中,彭艳萍和张炳发调查了在我国沪市发行A 股的信息类和电子类共58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发现样本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项目和数量在研究区间(1999~2002年)呈增加趋势,得出无形资产披露方式不稳定的结论;田鹏和梁莱歆以118家高科技上市公司2001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模糊,无形资产具体构成要素披露混乱,预测信息及前瞻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本文拟对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进行研究,希望能有益于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体系,提高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一)无形资产的界定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将无形资产界定为: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形资产。该定义强调无形资产必须符合可辨认型、对资源的控制和存在未来经济利益三项条件。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2001年6月公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与商誉分开定义。我国最新修订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特征
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界定各有不同,但在无形资产的特征上三者又达成了相对的统一。即: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具有高风险性;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三)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范围
严格地讲,信息披露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信息披露只指除财务报表外的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包括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从广义上讲,信息披露包括财务信息在财务报表内的再确认和报表之外的相关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是把会计信息传递的手段从财务报表扩大到财务报告之后才兴起的一个重要的会计程序和概念。本文所研究的信息披露的范围是广义的信息披露。
四、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行业7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数量、构成的披露情况。所采用的会计数据均来源于上交所官方网站上所公布的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时,未披露无形资产的公司不列入各类指标表的计算范围内。
(二)资产负债表内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
通过对样本公司2005-2007年年报中资产负债表资料的研究,笔者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1.无形资产的披露金额逐年增加,且占总资产的比率成上升趋势
表1的数据是依据样本公司2005-2007年年报中资产负债表的资料计算而得。从表1可以看出,该行业中“披露无形资产的公司数”在2005年和2006年中保持一致,整个行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总金额在研究区间2005-2007年持续增长,从2005年的3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44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38.75%,并且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在研究区间内也保持了微弱的上升趋势。
由此,笔者认为,该行业上市公司除个别企业外,无形资产的表内披露已经趋于普遍化。这也说明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2.公司间披露的无形资产的差异很大,且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仍旧较小
不同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的差异,是指披露的无形资产在绝对数和相对数两个方面的差异。
表2的数据是依据样本公司2005-2007年年报中资产负债表的资料计算而得。首先是绝对数的差异,从表2中“无形资产平均值”指标和“无形资产中值”指标可以看出,单个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金额在增加,并且增长幅度较大,说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但是,单个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绝对数差异一直很大,“最小值”和“最大值”指标反映出2005-2007年三年中,这种差异有近乎九倍或者更多。另外,从“标准差”指标也可以得出不同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绝对数差异很大的结论。而从“标准差系数”指标可以得知,虽然2007年的无形资产绝对数“标准差”比较大,但是2007年的平均数指标还是最具代表性的,这大概也说明了2007年新《》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使得公司规范了无形资产的披露,企业也愿意披露更多的无形资产。
表3的数据是依据样本公司2005-2007年年报中资产负债表的资料计算而得。无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从表2的“无形资产/总资产指标”和表3的“无形资产相对数均值”都可以看出。同样,从“最小值”和“最大值”两个指标可以看出,(单个公司的无形资产)/(公司总资产)的相对数差异亦巨大,2005年“最高值”为“最低值”的600倍,2006年这个比值扩大到1 500多倍,到2007年才有所下降。“无形资产相对数标准差”指标同样显示了不同公司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参差不齐。这说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还远未实现规模化,并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财富。据无形资产战略经营服务联盟(ISAO)总裁雷啸林2003年9月16日的介绍,综合沪、深两地股市的1 256家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在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96%,与国际上市公司40%至50%的平均比例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按此推算,中国上市公司至少有2万亿元无形资产流于会计账外,没有进入经营程序。这一状况对中国上市公司参与国际产权交易十分不利,遭受巨额资产损失的风险很大。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标准差系数”指标在2005—到2007年的区间内逐渐降低,说明2007年新准则实行之后,公司对无形资产的披露更加规范,单个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在相对数上差距有所缩小,也使得统计数据更具代表性。
(三)无形资产披露情况分析
在对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前的2006年以及执行了新会计准则的2007年的样本公司年报,以其为基础,对其报表附注及董事会报告部分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以下一些观点:
1.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中权利类项目占极高的比重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2005》明确规定:“本准则所称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国际评估准则》则把无形资产分为四类:权利类、关系类、组合类无形资产以及知识资产。
根据表4内统计出的权利类无形资产的数据,以及表1内已统计的各年无形资产总额数据,笔者计算出了权利类无形资产分别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例,列于表4内“占无形资产总额比例”一栏内。从该栏可以看出,权利类无形资产所占比例极大,2006年该比例达到89.93%,此处权利类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特许使用权+房屋使用权+用电、水权+通讯权;2007年该比例更高达92.41%,此时权利类无形资产比去年减少了“用电、水权”和“通讯权”两项。其中,仅“土地使用权”一项,两年内所占比重分别为89.47%和92%,占了极高的比重。而这些权利类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能力的相关性不大,多来源于国家特殊政策或行政许可,说明该行业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含金量”还很一般。
2.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相关的技术类无形资产披露较少
有了以上结论1,可以很容易地估计出技术类无形资产只占很小的比例,于是笔者提出了结论2。
这里笔者仍旧将样本公司2006年和2007年报表附注中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披露情况绘制成表5,作为结论2的印证。
表5的数据表明,样本公司披露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只占无形资产总额的很小一部分,这个比例分别为2006年的7.27%和2007年的5.44%,这与笔者原来的估计基本一致。说明我国无形资产披露的技术类资产比例很低,很难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弱,许多公司的核心技术还要依赖于国外同行企业。
3.信息披露的随意性较大,部分披露的内容过于专业化,不易理解
在对上市公司报表附注中列示无形资产具体项目的分析后发现,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项目的名称的列示表现出了一种较大的随意性。
如:2006年无形资产构成中出现的“通讯权”,在2007年年报中本来剩余26个月摊销的“通讯权”却凭空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剩余26个月摊销的“用电权”; 2006年和2007年无形资产构成中出现的“品牌价值重估”等等。这种随意性强和因过于专业化而导致的不易理解性的信息披露,似乎是为了体现公司的核心竞力,但这样的披露方式增加了年报编制的工作量。而且,无形资产名称的随意使用和过于专业化也并不利于报表使用者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我国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规范程度,同时也足以说明这些上市公司无形资产项目构成的复杂性。
除此之外,个别公司披露了“其他”项目,这些公司并未对“其他”项目包含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说明。由于2006—2007年中项目所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率比较小,在1%左右,所以笔者未予详细研究。
4.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范围存在一定的问题
笔者得出的这一结论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某些公司对无形资产披露范围的错误理解;二是信息披露的范围狭小。
2007年执行的《》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然而,笔者在年报审阅中发现:有公司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中均将其“品牌价值重估”升值计入表内无形资产;还有公司连续两年将其附注中披露的“销售网络”计入表内无形资产;因此笔者认为,这些企业对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披露范围存在错误的理解。
同时,在报表附注的审阅中,笔者注意到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项目主要是上文提及的权利类和技术类的几个常规项目,而对于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而出现的诸如人力资本、客户资本、结构性资本等知识资本的披露几乎没有,说明该行业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范围还是比较传统,显得比较狭小。
5.《》执行后无形资产披露显得更为规范
在对比研究了2006年和2007年的样本公司年报后,笔者发现,《》执行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规范了很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披露格式上看,样本内的公司披露的格式趋于统一,显得规范。
(2)从披露的内容上看,2007年在研究的样本公司中,有两家公司披露了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这些迹象的出现,说明《》执行后上市公司开始逐渐具备了披露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意识,使得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更加规范,披露的信息也更加具有支持决策的价值。
五、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出于保密的考虑,公司不愿过多披露无形资产
正如本文引言中所陈述的那样,公司无形资产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获利能力,所以公司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也是对公司竞争力的一种宣扬。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无形资产过多的进行披露,公司就会面临其他企业对该无形资产的“跟进”,使得公司丧失或逐步丧失对该无形资产的独占权,从而导致公司获利能力的降低。
所以,一些公司选择对某些关键性的无形资产进行保密,不予披露,也导致了无形资产的披露不足。
(二)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信息披露的困难
不确定性认为是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对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会计报表所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严重不足。这是因为:
1.无形资产必须与企业的其他资产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这里所指的“其他资产”包括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此外,无形资产创造经济利益还较多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相关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利用无形资产所生产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等。
2.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要求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谨慎可以损害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质量。基于此,大多数会计专家都以“谨慎”的态度对待谨慎原则。在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中对谨慎性原则的过度运用,导致了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科学性缺失。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在样本公司2006年度的财务报告中,样本公司中的很大一部分能够在董事会报告中对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外部环境、与客户的良好关系、销售网络的分布、管理人员的能力以及企业员工的素质的基本情况予以披露。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六、改善建议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原有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体系
1.完善现有报表的披露
这里笔者采用金水英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中的结论,认为:
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一些相关的附表。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无形资产信息可以借鉴固定资产的披露方式, 应该揭示无形资产的原值、累计摊销价值和无形资产净值,即表上的“无形资产”项目以账户上的原始价值填列,单设一项“累计摊销”,作为“无形资产”项目的减项,两者之间的差额列在下边,作为“无形资产净值”。如果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可以考虑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 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份附表,详细列示无形资产各项目的年初数,本年增加、减少及摊销数和年末数;在利润表中除了按现行的做法,在“其他业务利润”项目中反映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而产生的损益,在“营业外收入”中反映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收入,在“投资收益”中反映无形资产的对外投资收益以外,对于无形资产转让收益和对外投资收益较大的企业,可以在“其他业务利润”项目、“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项目下各设:“其中: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收益”、“其中: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收益”、“其中:无形资产投资收益”等明细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应将投资增加的无形资产价值和处置无形资产收回现金的价值单独列示,以披露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减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2.规范附注披露
在附注披露部分,笔者认为,样本公司中已有做得比较规范的例子,可以采用和推广他们的披露模式。可详细说明各无形资产的项目及其计价依据;披露每一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摊销金额和账面余额;列明本期转让的无形资产账面金额及其转让收入和本期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的账面金额及其增值或减值情况;适当披露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以及抵押情况;在“研发费用”表中分别披露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
(二)建立适当的补充报告
1.建立知识资本补充报告
知识资本是企业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具有无形性、不稳定性、难以计量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很难用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确认、计量。
从笔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很多公司的确未能披露知识资本的情况,这里不排除上述原因的存在。而样本中唯一披露了“销售网络”项目的600809山西汾酒,却将该项目的金额计入了表内无形资产,上文笔者已经对此表示了质疑。笔者建议:不应将此类知识资本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应当在一种补充性质的报告内予以披露。
目前,国外有多种知识资本计量报告体系,我们可以立足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已有的知识资本报告模型,来建立我们自己的知识资本补充报告框架体系。
2.建立公司品牌、产品文化补充报告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到了本公司的品牌获奖情况、取得的认证情况等等,个别公司还列出了权威机构评出的品牌价值情况,如:古越龙山和大江股份。其中后者更是将其“品牌重估价值”项目确认为表内无形资产,虽然笔者认为此举是错误的,但是这些迹象都说明品牌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同时,公司对其产品诸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久远历史、富含营养价值等文化内涵亦不遗余力地进行描述,同样也说明产品的文化内涵既是公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而鉴于两者具有的高度不确定性,我国会计准则并不允许将此类项目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正如前文所述,笔者认为披露并不等于确认,确认只是披露的一部分,所以应当建立一个独立的报告体系,同时用作披露公司品牌价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公司各类产品的文化内涵,以不限文字的形式进行披露,帮助投资者更直观了解这些重要内容,了解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以利于投资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 于玉林. 无形资产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金水英.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7,(6).
[4] 薛云奎,王志台.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J]. 会计研究,2001,(11) .
[5] 田鹏,梁莱歆. 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调查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1).
[6] 杨芳.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分析与体系改进探讨[J]. 广东财会,2001,(6):22~25.
[7] 汪海粟,文豪. 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37 ~43.
[8] 黎玉琴.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J]. 企业经济,2006, (9):185 ~188.
[9] 王娟娟,梅良勇.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2):101~105.
[10] 彭艳萍,张炳发. 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4,(4):118 ~120.
[11] 姜虹,王曙光.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J]. 财会月刊,2007,(11).
[12] 孙晓宁.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J]. 商业会计,2007,(9).
[13] 战孝芳. 无形资产计量及其信息披露的思考[J]. 时代经贸,2007,(5).
[14] 甄永辉,岑玢. 对无形资产披露不足的思考[J]. 中国市场,2007,(1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caiwuhuiji/10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