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会计
【摘要】 会计学科正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方向发展;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不断趋于国际化、标准化;会计正在从静态核算向动态核算与控制的方向发展;会计正在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向采用综合计量手段与货币手段并存的阶段过渡;由会计电算化迅猛地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关键词】 国际化;综合学科;动态核算;会计信息化
一些未来学家指出:“旧的工业文明正在消失,新的产业革命和知识经济已经开始,人类正转向信息和知识社会。”在信息和知识社会里,时间正在超强度地缩短,空间正在奇迹般地扩大,大千世界,瞬息万变,新技术革命正凝聚着新文明像潮水般地冲击着人类知识体系的各个学科领域。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人们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以便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节奏合拍。为此,各个学科都在着手研究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会计学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经济管理科学,理应对它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和展望。
认识一:会计学科正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方向发展
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近几年,以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为龙头的科技革命,引起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变化,在这两大学科内部划分越来越细的同时,又出现了这两大学科向整体化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当代的所有学科表现出既高度深化,又高度综合的对立统一。会计学作为一门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科学,它的发展同样反映了上述特点。它正在利用其研究对象横伸于现实一切领域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超循环论等横断科学的新成就来重新认识自己;另外,会计学也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普遍处于数学化的过程中(有人说,一门学科,只有当它能够数学化之后,它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管理会计的出现和计算机与会计工艺的结合,更加速了会计数学化的趋势,它正朝着成功地运用高等数学的方向发展。会计学就是这样在与整个学科的紧密联系中向前发展的,可以预计,在整个21世纪,会计学将成为众多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行列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认识二: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不断趋于国际化、标准化
一般来说,会计的发展总是与企业的组织形式相适应的,近几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竞争的不断激化,资本输出和商品交换都有了新的特点,所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又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国际性的公司。这种国际性公司的投资人、债权人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情况的出现,必然要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为投资人、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迅速适应这种新变化,这样,在客观上加速了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准则)的国际化趋势。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时代的社会要求。但是国际化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要取信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债权人,其根本问题在于国际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准则)的权威化和标准化。为此,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已经建立了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并已经召开过20次会议。从第一届会议开始,我国政府就一直委派代表参加。另外,由加拿大、法国、美国、英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职业团体发起,于1973年还成立了一个“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根据2005年1月的统计资料,该委员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职业团体参加的国际性的民间职业组织。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任务是致力于发展和选用恰当、公平并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会计原则(准则),同时,还要求各个会员国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加以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有两项,其一是按照公众利益,制定和发布编制财务报告时应当遵守的会计准则,并促使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遵循;其二是为改进和协调与编制财务报告有关的条例、准则和程序而进行广泛的工作。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到1990年已经发布了31号国际会计准则(我国已经全部翻译成中文),从1995年开始又着手对已经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修改和重新对核心会计准则的起草。截止2001年12月31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共发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其中仍有效的34项;此外还发布了30项常设委员会解释公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协调各国会计准则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的国家直接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的会计准则;有的国家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制定适应本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也要求其债务人必须向其提供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特别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的推广和使用,使得大部分国际金融市场也接受了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相信,随着世界范围内技术经济、知识经济的不断交流和贸易的加深,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也将会不断地趋于国际化和标准化。
中国已于1997年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会员的身份加入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并在该委员会的理事会中占有一个观察员的席位。在这些成员国中,只有14个成员国非常荣幸地成为理事会的理事,而中国则是经过该委员会特许,并占有一个观察员席位的。
从1995年开始起草的核心国际会计准则的工作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会员国的支持。例如时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恩尼沃尔森在1998年12月德国法兰克福的一次理事会上就说:该委员会“目前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合作是愉快的,并希望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内的国际组织各成员在审核核心国际会计准则时能够本着公允、公平的精神,多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着眼,进而,使国际会计准则真正成为国际通用的权威的会计标准。”
认识三:会计正在从静态核算向动态核算与控制的方向发展
20世纪末,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过渡,会计信息系统也要适应这种转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行动态的核算与控制。传统会计那种单纯依靠事后记账、算账、报账,着重提供历史信息的作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从重视对外逐步演变为对内和对外并重,由重视历史的信息逐步演变为重视未来的信息;由单纯提供信息逐步演变为能动地运用信息并参与经营决策。这样就使得会计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均能发挥作用。因此,21世纪,会计将逐步地从静态核算向动态核算与控制的方向发展。
认识四:微观的企业会计正向微观会计与宏观会计相结合的社会会计过渡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传统会计理论正日益受到严重的挑战。与此相适应,一些新的会计领域正逐步地被开拓出来,例如微观的企业会计正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社会会计的转化则是一个重要方面。宏观的社会会计,以整个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其核算、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包括环境保护),它是企业会计、基层单位会计等微观会计的发展和延伸,它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吸收兼并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充实、完善,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兴会计领域,它对实施社会的宏观控制和环境保护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认识五:会计正在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向采用综合计量手段与货币手段并存的阶段过渡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幻莫测和内在因素联系的错综复杂,会计用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来反映经营活动的方式,显然是不能适应的。为此,在21世纪将会酝酿一场采用多种综合计量手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同时反映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情况及其因素变异状态的改革,以消除传统会计反映迟钝、单调、片面和不确定等弊端。例如现代管理会计在提供财务信息时就较多地注意了除货币以外的计量方式在数据加工中的运用。在管理会计的报告中,材料的数量与成本、金额并列,职工的数量与人工成本并列,产品销售数量与销售收入并列。又如在一些发达的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中对货币无法准确计量,但又必须作出说明的,他们就用文字加以揭示(瑞典的企业在提供社会责任报告时,其投入是以货币计量的,但产出往往是用文字的方式来说明的;在美国,一般的股票上市公司都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附有简短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环境保护的说明)。这些情况完全可以表明,在21世纪,会计计量方式的改革从货币为主开始向多种综合化与货币化并存的方向发展。
认识六:会计以计量有形资产为主向计量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的方向发展
我们知道,现代财务会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传统的会计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而传统的会计模式(会计反映是依靠复式簿记系统、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会计计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实际上是在计量有形资产中形成的。大量的事实说明,在21世纪,由于企业的商誉、品牌、专利权、特许权、著作版权、技术诀窍、秘密配方、专营权、交易合同、电脑软件、研究与开发支出、人力资源、营销网络、重要客户等大量资产的取得都不是以有形资产和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所以,这些计量对象在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模式中是得不到合理反映和计量的,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财务信息时要考虑与有形资产并重的无形资产,也就是说,在21世纪,会计以计量有形资产为主向计量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的方向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认识七:会计原则(规范)的制定趋向于政治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会计原则(规范)的制定就有了政治化的趋向。例如,成立于1934年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它就是联邦政府的一个机构,但它对民间制定的会计原则(规范)具有审查权和否决权(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西方国家都有类似的做法)。在近几十年中,在美国国会强大的政治压力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行使过两次否决权,一次是否决了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2号意见书有关投资税收减免的会计处理准则,迫使其重新发布第4号意见书;另一次是否决了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会计处理准则。再如,在中国进行会计改革的过程中,就把会计准则的构建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起来考虑,这显然是一种政治(政府或者国家)行为。就此,可以看出:在21世纪,不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在世界范围内,会计原则(规范)的制定都会不断地趋向于政治化。
认识八:从重可靠性到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由会计信息的不同用途所决定。用于传统财富分配的会计信息要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则要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尽管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的决策用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它的重要性程度却并没有使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提供可靠与相关的信息以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用途的信息需要,这就构成了会计职业赖以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会计系统是围绕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传统会计只是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尽管规范会计信息生产与交换的权威机构也试图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来增加相关性,但是对于同一属性的信息而言,可靠性与相关性又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强调了信息的可靠性,就会损失信息的相关性,而强调了信息的相关性,又会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因此,试图通过单一属性的会计信息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抛开单一信息揭示的基本构想而采用多元信息揭示的途径,或许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例如,假设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那么,两种不同属性会计信息的同时提供便可同时满足不同用途的信息需求及其质量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这种多元化信息揭示的格局不会只是一种书面的设想,而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变为现实。
认识九:从单一报表体系向多元报表体系转变
会计报表是会计系统的产品,它所提供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与传统会计的系统结构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纸张、笔墨、算盘等传统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所形成的手工会计系统,具有只能读寄存的技术特征,从而也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它所生成信息属性的单一性。只读寄存“(Read Only Memory)”是计算机的一个专业术语,用来表达计算机系统中那些只能读出来,而不允许随便写入的存储单元,它是信息处理过程中寄存信息的一种方式。与之相适应的另外一种信息寄存是“随即寄存”,也就是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随即写入并且读出的信息寄存单元。以上二者共同构成了计算机内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在这里只使用只读寄存这个概念,主要是用它来说明传统会计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它的局限性。尽管具有随即寄存特性的现代计算机已经普遍地应用于传统的会计系统,但是仿真手工系统的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会计系统的只能读的特性和所提供信息属性的单一性。因此,财务报表体系在过去100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多次变革,但是这种变革都只是在传统系统上的完善和改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会计报表体系及其所提供信息属性的单一性。如果能够根据现代电子计算机所提供的随即寄存特性来重新设计和构造一个新的会计系统,那么,相信这个系统应当能够完成多重信息处理的功能,从而使会计报表体系及其所提供的信息属性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如果能够向用户提供像选择电视节目那么方便,并且允许他们任意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种类、数量和质量,那么,未来的会计系统就一定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系统。如果基于不同用途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任意的获得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而不是由会计师来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信息,不需要什么信息,那么,会计的生存空间将得到自然的扩展。21世纪中后期的会计职业不会是夕阳职业,而应该是充满希望的朝阳职业。
认识十:由会计电算化迅猛地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在人类社会刚刚进入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全球经济信息化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会计实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制度将产生巨大的冲击,促使会计电算化迅猛地向会计信息化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的管理思想、技术、手段和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空前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应运而生。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及时的信息。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分——会计信息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以管理思想、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处理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存储。二是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来构架会计信息系统。从横向来看,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有机结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从纵向来看,不仅包括基本的账务核算系统,更主要的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财务活动、会计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也应被包含在其中。三是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会计组织和会计流程,可以支持“网上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四是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纽带的全球信息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海民,伍巧君.现代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外部化问题探讨[J].开发研究,2005,(2).
[2] 王海民,郑佩荣.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7).
[3] 于玉林主编.会计基本理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5).
[4] 王海民.世纪之交对新世纪会计发展趋势的展望[J].广西会计,1999,(9).
[5] 杨淑娥等.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2,(12).
[6] 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上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7] 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下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8] 王海民.会计思想史探索[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5月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caiwuhuiji/11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