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会计
【摘要】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很多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计量模式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 于 2007 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2008年1月1日在中央企业执行。在具体准则中, 我国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公允价值,并且在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许多具体准则都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成为我国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依据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因其能及时、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而也就比历史成本更具有相关性,成为当今国际上主流的会计计量属性。但公允价值如何取得、如何确保其可靠性,一直是公允价值应用的难题。
一、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范围及特征分析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范围广泛,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如表1所示。
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新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修改。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复合属性,即广义的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计量属性并列,并非将其视为复合属性。国际会计准则中并未对公允价值和成本两种计量模式规定优先顺序,只是更偏向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只有在历史成本计量明显不合理时才考虑公允价值,这体现了历史成本计量的主导性和公允价值计量的非主导性。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的现象,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二、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具有这么多的优点,是不是就可以大力应用呢?实际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相关市场还不成熟,公允价值的使用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存在难度
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是难以取得的。主要是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发达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交易不够活跃, 而我国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公允价值获取较难,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招商证券的分析师余志勇就曾指出,公允价值准则可使用的地方非常多,但它的采用前提是必须有较活跃的相关交易市场和客观公正的评估机构,目前我国这两点基础恰恰都比较薄弱。因此,在发达市场上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的条件下,我国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就成了难题。尤其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市场被分割时,金融产品价格受到扭曲,这时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可能会发生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就难以满足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从而会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判断
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计量概念作为会计计量的手段, 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 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能保证能提高或不会减弱。而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说,与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相关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若不存在报表使用者以外的其他监督主体的话,对公允价值的估计相当于给了报表编制者很大的操纵机会,无法保证报表编制者是否利用这个操纵机会制造假象骗取投资,也使得报表使用者无法用现有信息来充分判断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资料不易取得, 计量过程存在主观随意性较大、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信息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 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易导致价格波动频繁
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固然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是若该项资产价格总是频繁地变动,必然会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变化。而这些由于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市场上原料或商品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引起股价的较大波动,并不是一件好事,它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公司财务发展不稳定。
(四)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了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非常普遍, 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 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 虚增会计利润。另外, 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 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 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 尤其对于长期性投资及应收款、应付款之类的项目, 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
三、公允价值应用的改进建议
(一)树立公允价值的应用理念
尽管我国目前全面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按照国际会计惯例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已是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应从根本上改变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面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中存在的困难,要认真学习国际上最新的公允价值研究成果,将其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相结合,从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公允价值的一套理论体系。
(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机制
当前,我国要积极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的市价。虽然公允价值并不就等于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毕竟最客观,可靠程度最高,获取也最简便,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对于二手交易市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如二手房地产交易的房屋咨询、房屋置换等专业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商品市场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是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开放水平还比较低,金融市场的价值信息流动还处于相对狭窄的范围内,资本市场带动的资源配置能力相对不足,市场主体间的竞争环境还不完全公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将逐渐理顺,产权将更加明晰,市场主体之间的地位将更加平等,这样市场主体之间将更容易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主体之间更容易在公平、公允的基础上做出自主交易行为,公允价值产生的外部环境也将更加完善。
(三)发挥专业评估机构作用,充分利用专业评估技术
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完善相关的市场环境。在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离不开评估技术。只有评估业务规范、评估质量提高、评估人员素质高,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没有资产评估技术的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难以实施。因此,要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虽然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公允价值在国际的应用来看,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是不可回避的。但由于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经济环节,执行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普及过程只能是渐进性的,因此目前我们仍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由历史成本计量逐渐趋向公允价值计量,杜绝公允价值取得时的随意性。
(四)增强会计人员素质, 建立合理监督机制
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或预期的未来现金流。但活跃市场、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等因素都需要主观的判断,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公司治理缺陷、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高层管理人员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因此,培育和发展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并鼓励企业通过这些中介机构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将是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运用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时,对预期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要有效地运用公允价值,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及其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不适应,致使会计准则难以有效执行。因此,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计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3] 谢诗芬,戴子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
[4] 黄桂杰. 公允价值的困境解析及其对策[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3).
[5]汪新生. 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J]. 市场周刊,2004,(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caiwuhuiji/110091.html上一篇:无形资产核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