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 > 改进蓝图:全过程自动计算成本

改进蓝图:全过程自动计算成本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成本会计


  试想想这样的问题:我们领用原材料投产,仓管员减记库存量后,这批原材料以后到哪儿去了就与仓管员无关,当然也不反映在仓库管理系统,到此为止了。由于制造是实物变换的过程,生产部门也只掌握零散的物流原始数据,那么,既然没人管,是不是想领多少就领多少,想用在哪里就用在哪里呢?当然不是,会计还在惦记着它。会计上所说的“库存三要素”,指的是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在ERP中,会计信息系统超然独立的好处,除了能够自行设立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明细账外,还在于能够对生产过程的在产品耗费作全过程跟踪,并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相衔接。为说明这一点,我们先简要地分析复式簿记的功能。

  一、复式簿记的类型及功能

  仔细考察会计分录可以发现,主要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复式簿记,分别适用于对不同事件的数据处理。

  (一)“两分”复式簿记

  当会计主体接受了资源投入,财务会计采用的是分为两类的登记方式,借方登记该资源的具体形式,贷方登记该资源的具体所有者,这样可以随时地解释其资源的“所收于何”及“所用于何”,并且建立起“资产 = 负债 + 业主权益”或“资产 =权益”的会计恒等式。作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只要关心这一恒等式就行了。

  (二)“配合”复式簿记

  会计主体在其经营过程中,还会有与外部的交换行为,例如以现金购入材料,或出售产品以收回现金。此种交换行为的特征:一是它实际上由两个事件所构成,如“付现”和“收料”、“交货”和“收现”。二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严格意义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形式已不多见。因此,构成一个交换行为的两个事件在时空上往往是脱节的,甚至表现为互不相关的孤立事件。当然,这种表面上互不相关的事件实际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些内在联系,财务会计得以正确无误地将它们“配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配合”复式簿记。

  在最简明的情况下,我们用材料的增加来代表“收料”事件,用“现金”的减少来代表“付现”事件,以一组会计分录就完成了对两个事件的配合:“借:材料,贷:现金”。然而,交换业务往往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有时直接的配合便不可能,需要有替代性的账户来过渡,如“先付款,未收料”时:“借:材料采购,贷:现金”;或“料已收,款未付”时:“借:材料,贷:应付账款”。所以,“配合”复式簿记保持了“资产 = 权益”的平衡关系。

  至于“销售”的对外交换行为,在计量上必须解决“交货”和“收现”两个问题。首先,资产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位移或改变性状,必须重新计算确定所交付商品的历史成本,这是下文将要提及的“流程”复式簿记的内容,暂且不提。其次,重新确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后,还要同时处理销售收入,后者一般要大于前者,在会计计量上何去何从呢?

  假设历史成本为10元的产品对外销售得到现金12元,财务会计对这一销售行为的账务处理的最终结果是:“借:现金12,贷:产成品10,贷:权益2”,这是通过“权益”账户来起平衡作用,解决两个金额不一致的矛盾。那么,试着将这一分录分解为两组分录:(1)“借:现金10 ,贷:产品10”和(2)“借:现金2,贷:权益2”。很明显,第(1)组分录是“配合”复式簿记,而第(2)组分录是“两分”复式簿记,这就解决了两个金额不一致的问题,“配合”复式簿记在对外交换上确保了企业资产的完整。

  (三)“流程”复式簿记

  除了企业与外部的交换行为外,资源在企业内部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变化。例如从甲仓库运送到乙仓库,从原材料经过加工成为在制品,几种材料以某种方式组合起来,一种原材料分解为几种产成品,等等。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这种运动变化表现为一个个从“起点”到“终点”的事件,它用不同账户来代表事件的起点和终点,实现对资源运动变化的紧密跟踪,我们称之为“流程”复式簿记。它实际上就是包括存货计价在内的成本会计工作,其最终目的是要确定最终产成品的成本。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际经营过程,将历史成本金额在代表起点和终点的一系列账户间进行摊配和重组,所谓“汇总、分配、再汇总、再分配”是也。

  复式簿记的三种类型自然地形成了具有从属关系的嵌套结构:“流程”复式簿记运行的最主要目的是便于“配合”;“配合”复式簿记的最主要目的是在对外交换中维护受托资源的完整;而“两分”复式簿记的最主要目的是表现资源的“所收于何”及“所用于何”,并反映通过经营而得到的业主权益增值情况。可以说,复式簿记在其运行机制上对于“着眼资产保护,反映经管责任”目标的迎合是丝丝入扣的。

  根据复式簿记的三种类型,再来考察《在ERP重建会计库存明细账》(见本刊2008年第4期)一文中的供产销流程图,“配合”复式簿记显然是负责对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后台监控,所做的会计分录无非是“货进钱出”或“货出钱进”,只有单边进出时,才用替代性的账户如“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来过渡。该文的分析已表明,会计依托自己的“数量+金额”的库存明细账,在数量上,能做到与仓管员库存“账账相符”(差异可解释);在金额上,明细账加起来就是总账,在设计上达到完美无缺。本文要着重说明的是,供产销的中间环节即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这是“流程”复式簿记起作用的范围。

  二、全过程自动计算成本设想

  广告宣传上,ERP软件大抵都会有“成本管理”之类的模块,以为这是已经解决的问题。实际情况是,“成本全过程自动核算”属于尚未解决的问题。用户只能手工为每一成本账户配上电子表,根据电子表的计算结果,录入“分配—承受”成本的记账凭证,这样不但效率低下,还使成本数据散布在零乱的电子表中,过后根本不可能进行自动分析。我们的理想是:在完成各成本账户的费用归集工作后,让计算机像一个人独自完成核算任务那样,逐个账户“汇总、分配、再汇总、再分配”,直至算出产成品成本并结转进仓为止。所以,“全过程自动计算成本”理应纳入改进蓝图中。

  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主循环”与“子循环”的关系。广义地说,流程复式簿记的范围就是成本会计的范围,它管的是内部循环,通过一系列成本费用账户来追踪生产过程,将资源耗费对象化,形成产成品成本。此时,便可回到财务会计“主循环”上,将产成品成本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完成收入和成本的配比,结出损益。在最典型的制造业中,以产成品为中间点,“核算制造成本”和“结转销售成本”是相互衔接的两段,其关系如图2所示。

  (一)核算制造成本

  企业的生产制造从投入原材料开始,经过各种处理变换,最终产出成品。该过程彼伏此起、连续进行的结果,是不断地有原材料投入,随时有处于生产中的在产品,也不断地有产成品完工,形成了在时间上不断继起、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的状态。与此相对应,会计上也用一系列账户(必要时含数量登记)来追踪描述物流变化,常用的账户是:代表起点的:原材料、应付工资、现金、银行存款等(支付生产开支);代表在产的:辅助生产、基本生产、制造费用、自制半成品;代表终点的:产成品。

  成本会计教科书涉及许多概念、方法和步骤,颇具理解难度。对于计算机,我们没有必要强调各种成本费用概念或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别,经过会计实务高度的抽象,整个核算过程转化为没有实质性差别的“从账户到账户的金额流转”。这种账户形式上的一致性,非常适合于计算机,意味着成本全过程自动核算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会计上是以明细级的成本费用账户来反映制造过程的实物流转的,不管是过渡性环节(基本生产、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和自制半成品),还是最终的承受环节(产成品)都是如此。这个特点,使得成本核算过程表现为:金额顺着预定的方向,连续地在账户与账户之间“汇总、分配、再汇总、再分配”。只要预先说明:

  (1)账户之间相互分配的顺序。哪些账户要先对外分配而结清,哪些账户要先承受其他账户分配的成本,归集后再对外分配。对于特定的生产经营过程,这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一次性定义完成。

  (2)根据待分配账户当前所归集的金额,计算要留下的存量和要分配转出的流量。存量就是期末余额,可从当月盘点表中自动读取。流量就是有待对外分配的金额,可自动计算得到(=当前归集的金额—期末余额)。

  (3)与该账户关联的分配表。如辅助生产费用是“用电量表”或“用水量表”,其他账户则是领用单、进仓单、产量报告单,等等。这些分配表可以从计量中心、半成品库和产成品库等机构提供的电子表中读取。

  (4)每月,计算机要做的整个过程是:从第一个待分配账户开始,汇总当前所归集的金额;查找指定的盘存表,读取“存量”金额;计算要对外分配的“流量”金额(当前归集金额—存量金额);查找指定的分配标准表,将“流量”金额除以分配标准总量,得分配率,分别计算有关账户应当承受的分配金额;以各承受账户为借方,待分配账户为贷方,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自动生成一份完整的、包括最明细级的记账凭证。其结果是,待分配账户的余额恰等于“存量”,而各有关账户接收了应承受的金额;下一个待分配账户的处理……

  以上所述,会计人员了如指掌,尽管还有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但已属于低层次的技术细节了,绝大多数ERP在此问题上却交了白卷,除了说设计者不懂会计,还能说啥?

  (二)结转销售成本

  回到财务会计的主循环上,结转销售成本是接在核算制造成本后的另一个内部流程。制造成本是“推动式”的,即从起点账户开始,以产成品成本为终点,像滚雪球似地向下一账户不断推进。结转销售成本核算则是“拉动式”的,也就是先进行产品销售收入的核算,在掌握了销售的明细品名及其汇总数量后,再自动结转销售成本。因为,从“后台平行监控”的角度,会计库存账和仓管员库存账,将来是要以前者为主导相互核对的,只有财务上已收到款项或已确认应收账款,即确认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商品,才允许从会计“自己”的库存账上注销。

  每月末,计算机要做的只是:根据已销售商品的明细品名,从其库存商品成本中,查到单位成本,分别与销售数量相乘,得到其应结转的销售成本金额,并自动编制结转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应注意的是,为了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库存商品”三类账户在设计上要保持一定的“同构性”,如下例所示:

  主营业务收入-钢材类-圆钢-Ф100碳素结构钢

  主营业务成本-钢材类-圆钢-Ф100碳素结构钢

  库存商品-钢材类-圆钢-Ф100碳素结构钢

  具体做法:一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记录,汇总每个明细账户当月的销售数量;二是查询计算“库存商品”下相应明细品名的单位成本;三是每个明细品名的单位成本与汇总的销售数量相乘,得出应结转的销售成本金额;四是自动编制结转销售成本的记账凭证,为每个明细账户分别加上前缀,即借方为“主营业务成本”,贷方为“库存商品”即可。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chengbenhuiji/20559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