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会计理论
上市公司以操纵利润为主要目的,向市场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的现象,在我国不乏其例,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后,根据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重新建立曾经崩溃了的资本市场,迄今已60多年,其市场发育程度之高,监管力度之大,一直被人们誉为全球的表率。同样,在会计上玩弄“数字游戏”最早的也是美国的上市公司,它们还把操纵利润美其名日“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近年来,这种现象滋长蔓延,愈演愈烈,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深感不安。从1997年起,SEC主席约瑟·利维特(ArtherLivett)大声疾呼,为了贯彻SEC的宗旨,维护资本市场的信誉,保障投资人的利益,不能容忍这种败德现象的存在与发展。 一、关于“数字游戏” 数字游戏集中表现在内外串通,共同作弊,操纵公司盈利,在所谓“利润平滑”(incomesmooth-ing)上做文章。上市公司股价是同市场对其预期盈利信息相关的。这样,公司就面临如下的压力:为了保证股价的平衡,就必须达到市场所预期的盈利。本来,这种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促使公司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从而通过正常渠道来增加企业的盈利。可是一些公司却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是走邪路)去达到这一目的。公司的经理、审计师、证券分析师共同参与了操纵利润的数字游戏。在公司经理的授意下,证券分析师描绘了一条平滑的利润曲线,来满足投资人的盈利预测;公司编制报表,使盈利数字符合盈利预测;审计师则通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予以确认。整个过程是以虚构的“美好”愿望代替忠实的信息报告。其结果显然导致盈利信息以至整个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大滑坡,误导投资入,使人们丧失对市场投资的信心。 在美国,目前上市公司在利润作假方面采用了五种常见的手法: (一)一次性地在资产负债表上冲销“大量的公司重组费用” 公司决定重组(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时会发生重组费用。有时这种费用是巨大的。理应采用“递延法”(deferredmethod),而不是“流尽法”(flow-throughmethod),将递延余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逐年注销盈利。但有些公司却将巨大的重组费用一次从资产负债表上完全抹掉,大幅度地降低当年利润,甚至表现为一次性亏损(one-timeloss)。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市场预测发生改变或公司盈利不足时,已注销的重组费用可进行保守测算,所谓被夸大的重组费用将又变成公司另一会计年度的收入。 (二)收购兼并会计的所谓“创新” 近年来,在各行各业中,都兴起了收购兼并等联合之风。在收购兼并中,通常采用购买法,收购价经常超过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按会计惯例,此一超过额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商誉,并按不超过40年分年摊销,但是,兼并会计的“创新”,却把应确认为商誉的收购价超过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R&D),也予以一次性摊销:创新会计的另一手法是在兼并收购的幌子下预提大量经营费用(确认为负债),这当然也是为了秘密储存盈利。 (三)滥用重要性原则 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通常用于区分资本支出与收益支出。前者应确认为资产,按规定期限计提折旧(竭耗)或摊销;后者可直接列为当期费用。为了明确重要与不重要的数量界限,FASB在第2号概念公告的附录C中,分别根据权威会计文告中摘录的有关规定,列示了一个有关重要性的数量指南的实例(见FASBConcePtNo.2Par.167)。这个实例说明:没有一个绝对的百分比可作为每一个项目重要与不重要的划分标准。制定此种数量标准,必须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决不能一刀切,也不应随意更改。如今有些公司却故意制造数字上的错误,而后诡辩说,这种错误达不到重要性要求,对报表总计影响很小,可以略而不计。这样,由于滥用重要性原则,就搞乱了盈利数字。 (四)根据不真实的假定去估计负债,形成混杂的秘密准备 有些公司还根据与事实不符的假定,在利润较高的年度估计一些费用、损失,如退货损失、贷款损失、保修费用和或有负债,使之形成秘密准备,把多余的利润储存起来,以便在业绩不佳年度“以丰补歉”,进行利润平滑。 (五)提前确认收入 有的公司为了虚增利润,不遵守收入确认的标准,提前确认(本不应该确认)某些收入。例如:有些收入的确认是在销售完成之前,甚至货物起运之前(按照会计惯例,只有销售绝无问题的大宗农产品或贵金属才允许在收获后或采掘并加工成成品后,立即予以确认)。有的则在客户保有退货权的期限到期之前或客户有权推迟购买时也进行了收入的确认。上述收入的确认表面上似乎只不过把收入确认的期限提前,实际上存在着收入不能实现,从而不应予以确认或必须撤消确认的可能性。 上述各种玩弄会计数字的手法,经常是在会计准则未予明确规定或准则的规定含糊不清时采用。准则的质量不高使弄虚作假者有机可趁,成为他们虚构利润的防空洞。 二、完善的市场要求高质量的信息 资本市场是一个最具活力、最为开放的市场。资本市场的完善在于它有高质量的、参与市场竞争各方都可以信赖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向市场提供的财务报告。不论在美国或其他任何实行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与地区,依照证券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在证券交易监管机构的监督下,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其他中介机构(如证券分析师组成的机构)应当共同向市场作出庄严的承诺,定期并及时地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当是真实、公允、可比、充分披露和透明的报告。按照Livett的说法,这种财务报告尤其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的财务报表,应当能够提供一家公司如下的真实财务图像:本期发生的报告事项既不提前,也不推后;不计提所谓预防未来利润下滑的准备;不确认递延损失;不平滑利润而人为地造成一个似乎是稳定的、前后一致的发展假象。总之,必须表现企业财务状况与财务业绩的真实。 当前,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竞争、技术和全球化的三股力量汇合在一起,不断地激发伟大的创造和革新。新现象、新发明、新创造,不可思议地重塑我们的世界,金融创新、交易创新,每天都向会计提出新的问题。至于网上信息、实时新闻和专注于商业新闻的频道,已经改写并正在改写人们收集和传递财务信息的传统方式。 这一切都说明:财务会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正处于日新月异之中。但是,Livett强调指出,即使我们的环境与条件改变了,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正、公平、公开的观念并没有改变。证券监督管理的宗旨不能改变:因为这种观念和宗旨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确保财务报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不论在理论上或在实务上都不允许市场变质。市场的质量是什么?它主要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企业对投资人的诚信度和透明度的庄严保证。市场的质量又集中表现为向市场传递的各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财务信息是资本市场运行的血液,是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财务信息,特别是让虚假的财务信息在市场泛滥,则公平、有效的市场是绝不可能形成的。 只有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才能使所有参与者平等地、公开地获取真实而相关的信息,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高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huijililun/226994.html 上一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下一篇: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模式 相关文章期刊推荐论文中心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