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管理审计”一词最早是在英国罗斯撰写的《管理审计》一书中被提出,主要是批判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发展为独立且全新的审计领域,主要工作是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绩以及管理工作等,其中包括多种审计形式,例如,管理导向审计、管理经营业绩审计、综合管理审计、货币价值审计等等。
一、管理审计的主要工作
管理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审查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管理方面的能力。
(一)对企业的审查
首先需审查企业的战略方案是否明确,因为企业的战略方案关系着企业的责任与使命,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其次,需审查其制定的战略方案是否符合行业性质,因企业间的产品和行业的生命周期不同,所以各个企业应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竞争、财务策略,例如,企业如属于分散行业,就应该采用连锁、特许或者横向合并的经营方式,以使竞争力以及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企业若属于成熟行业,就应该采取缩减产品、减少成本、增加销量等方式提高竞争力,或者也可通过采取国际化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快速发展;第三,审查企业的战略能否适应于其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如在激烈竞争的企业中,采取何种战略能够使企业稳步求生并得到发展;第四,审查企业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其制定的战略方案,其中具体包括:
1、审查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是否能够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依据,制定其自身的战略方案,其方案是否对本部门的经营活动范围和目标有详细的说明;
2、审查资源分配和工作计划是否衔接;
3、审查对制定战略的实施形式是否得当;
4、审查企业对自身出现失误情况的改善措施是否得当。
(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
1、审查纵向分工
确认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否适中,具体表现为:是否有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程度;管理人员的人数是否适中;是否能够及时传达信息;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受到限制。
2、审查横向分工
一般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等多种分工结构。将是否能够正确的选择分工结构,能否有效的控制幅度与成本作为评价标准,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效率得到提高。
(三)对企业计划的审查
1、审查企业能否制定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计划,其计划的范围、形式是否与资源的配置、业绩评价相适应。
2、能够符合企业的目标,并服务于企业的目标。
3、是否预计到影响企业计划的不确定因素,并提出应对方法。
4、其计划必须是在对企业以往数据的有效分析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预测的前提下所建立的。
5、制定的计划必须与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相符合,企业的实际完成收益是否大于计划的成本。
6、企业间各个部门的计划合作是否协调,能否在得到计划执行等部门的同意后再执行,而不是一意孤行。
7、制定的每一个计划和标准是否可为评价以及执行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四)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审查
审查企业管理人员是否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对相应岗位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以及技能是否都熟练的掌握;是否能够协调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工作上的配合程度;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是否彻底。
(五)对企业激励方案的审查
对于企业的管理的民主制是否有效落实,审查员工的收入分配是否公正、透明;审查公司的绩效评定方案是否合理;审批企业制定的激励方案是否合理。
二、管理审计的方法
在准备阶段,搜集与企业行业管理、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账务帐表等相关的文件,以了解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调查阶段,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需深入各个部门了解实情。在实施阶段,可采用金额法,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货币量来表示;或者采用系统分析法、分析评审法等进行评估,来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当深入的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管理中出现的纰漏及时进行分析并改正。
结语:
管理审计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目标。在企业内部,应加强管理审计工作,以改造管理为先导向,优化企业管理审计的内容,重点在于对经营管理的改革,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