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主能的重要平台,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参与了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在审计实践中,事业单位存在着一些如财务信息失真、对外投资亏损、费用支出失控、预算管理不严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现实实践表明我国的事业单位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一)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收支审计
事业单位为了单位事业发展,增加事业单位收入,一般使用国家资金进行的投资。而国有资产投资的安全和效益,单位的发展与经营管理的情况息息相关。因此,所属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列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要全面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就要检查公司经验状况,如项目利润完成情况、经营收入情况、合同额等。第二要检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情况,对企业控制的制定和执行。开支标准的控制、原始凭证的核算及记账凭证编制的检查要更为重视。第五要检查企业机制改革的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三检查收入是否入账,财务开支要符合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凭证要合规,支出要合理等。第四要检查企业资金是否安全。有无擅自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等威胁国有资产安全,贷款过多的情况。
(二)深化内涵,提高质量
在进行内部审计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被审计的单位和对象。要重点审计,重点工程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围绕着企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注意了解企业的运营风险和决策运行的情况。单位领导人及相关审计人员要加大力度建立本单位的审计和评价体系,加大审计力度,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内部审计,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参考依据,准确无误的情况。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
当前各类经济活动十分的复杂,多样。为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保证审计的准确性、真实性,审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熟练掌握现阶段的大环境、财务知识、一定的管理知识以及各类政策。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务实、细心等素养也是必备的。单位应任用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审计人员参与到审计机构的工作中去。对于审计人员要定期进行审计职业道德、审计法律知识、审计技能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高其思想觉悟、理论以及业务水平。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内部审查工作的特点,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凸显出了独立性差、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等问题。
(一)独立性差
独立性对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都至关重要。只有具备重要性,才能保证审计具有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体制落后。对内部审计的作用认识脱节导致审计机构的设置种类多样和层次多样性。大部分企业设立的独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停留在了形式上。还有有些企业将其并入了纪委监察部门或财务部门,根本没有设置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第二,利益一致性和关系上的复杂性。初期的内部审计主要对政府部门和本单位负责,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处于统一利益主体之中,在业务上须接受政府审计部门的领导,这些原因共同导致内部审计难以有效的实现独立。
(二)客观性受到限制
客观性受到限制,就难以保持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有的客观性。内部审计机构若缺乏独立性,则容易导致内部审计最终偏向与其有厉害关系的一方。在国家的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矛盾时,内部审计人员会从个人的前途、利益考虑,向维护个人利益倾斜。近年来,内部审计不够权威、工作浮于表面,在事业单位的不可替代性大大降低。随着外部审计力度的加大,外部审计的权威性在公众心中有了极大提高,也使得两类监督体对比更加鲜明。在处理三种利益出现矛盾时,内部审计人员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再维护单位利益,才能更好的维护个人利益。实际工作中,“双向领导”导致内部审计陷入了十分为难的境地。所谓“双向领导”指强调内部审计接受两种利益格局限制。从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情况来看,过分强调内部审计工作的双向服务,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适应,难以完全做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也难以达到较好的客观效果。
(三)审计内容简单,流于形式
先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内容单一,没有跟进时代。例如大部分事业单位审计依旧是纠正一些违规违纪的现象,或者开展财务收支的审计,仅此而已。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复杂程度相比过去大大提高。事业单位的违规现象愈发不容易发现。内部审计变成了事情发生后的被动审计,难以发现新问题,无法应对目前经济活动的变化速度,导致事业单位的审计流于形式。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相关部门领导应引起重视
事业单位领导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对内部审计工作,单位负责人要主动协调和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负责人要做到“审前开路,审中掌握,审后做主”,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与反腐、倡廉、规范财务管理相结合。
(二)端正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认识
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共同组成了我国的三大监督主体。最具有主动性的是内部审计,因为审计人员是本单位的职工,因而具有更强的审计及时性。事业单位的职责是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一职责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单位内部的控制环境。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良好执行能够有效的改善单位的内部氛围。内审可以通过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审查、评估和分析,来审计事业单位的主要问题,反应事业单位的真实工作情况,并别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事业可以通过专题培训、政府媒体宣传、行政发文等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正确性,提高认识后才能更好的发挥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发挥内审的职能。
(三)重点审计内控经济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开展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三类审计:地质调查经费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如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采购审计等;现代内部审计如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等。经笔者分析,第三类审计开展相对较少。内部审计真正涉及到公司治理、风险评估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应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移到经济效益审计,为宏观经济服务。随着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管理与服务多种职能转变,传统的审查已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的有效性,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建立与审计相关的制度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审计署颁布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是目前内审主要的依照条例,但是这个规定并不舒服法律条文。相比之下,另外两类监督体,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却有法律条文可以依照。因此,政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应出台相关法律,既可以明确事业单位内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等,也可以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此外,关于内部审计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要引起事业单位的重视,完善管理制度。
(五)健全单位内审机制,保障内审的独立性
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对内审的效果的影响很大,只有在确保独立性的前提下,内审机构才能有效的开展内审工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事业单位不能将内审机构并入财务、纪监等部门,要确保内审机构有相对较高的地位,确保内审机构对其他部门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内审机构要直接对事业单位负责,建立上下结合的内审体系,并且独立出审计经费,独立的行驶审计职权。
四、结束语
现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果,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很有必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审计的重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希望对相关行业和企业有所启迪。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6142.html
上一篇: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
下一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