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对传统内部审计理念的深化与扩展,是以改善企业运营,实现价值增值为目的,利用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组织内外部资源为被审计对象提供认证与咨询服务,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实现与企业目标的一致。企业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企业价值受内部与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内部审计作为辅助手段,可以完善公司治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增值型内部审计更是将内部审计与公司价值增值联系到了一起,强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出增加价值的审计建议,帮助企业减少损失风险,从而促进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优点使其在西方国家中广泛运用,而在我国,虽然对其认识有所提高,并且很多大企业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但鉴于我国国情及经济环境,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基础薄弱
首先,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制定独立的内部审计法规,对于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大都包含在《审计法》等法律中,实施细则较少,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服务领域等方面还没有上升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层次。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也不完善,没有把其纳入公司治理的制度层面加以重视。其次,技术支持方面,我国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审计的应用并不多,仍以手工审计为主,既缺少效率,也浪费成本,很难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求。在审计方法的运用上,多采用账项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方法运用较少,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内控中的风险。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
机构设置方面,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审机构不能实现完全的独立,而且企业多是为迎合证监会的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而实施内审管理制度,影响其权威性;在内审机构的隶属层次上,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设置等问题,内审机构的隶属问题仍难以解决。人员配备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知识结构也不合理,综合知识水平比较低。有些企业内审机构人员是由会计部门转到内审机构,或由会计人员兼任,导致内审人员素质低下的同时,也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其他方的利益牵制。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效果差
首先,实施思路不明确。企业领导层对于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价值增值仍然很模糊,因而思路难以把握,导致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得不到很好的运作。其次,很多企业名义上是增值型内部审计,实际内部审计仍集中于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深层问题涉及尚浅。第三,内部审计大多还是事中及事后的查缺补漏,事前预测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四)增值型内部审计控制与考核不力
第一,缺少完善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大部分企业仅重视内部审计计划的实行,忽视实施质量,控制标准不合理甚至没有,从而无法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效率。第二,虽然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要求企业安排后续审计工作,但实际中企业并未落实,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对企业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第三,内部审计部门业绩考核体系不规范。考核业绩可以为内部审计实施的成果提供证据,目前很多企业对内审部门业绩的考核标准设置的不科学、不规范,打击了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增值型审计的积极性。
三、促进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建设,支持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
第一,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一方面,从企业外部来说,首先要尽快制定独立的、符合我国经济实际的内部审计法规,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并从制度层面将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纳入到法律规定,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管理等制度结合,发布有关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的细则。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说,也要强化增值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在原有内部审计制度基础上融入增值理念,重视制度的结合与创新。
第二,企业要从组织体系入手,健全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良好的组织体系是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础,而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则是良好组织体系的关键。国内外审计实践证明,企业最理想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是在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从而提高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的同时,也可以与高层直接接触,实现了良好的信息沟通,因而提倡企业采取。
第三,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专业素质。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效实现的保障。一是要从审计人员的聘任上严把关,提高对聘用人员学历更重要的是综合知识及能力的要求,不断优化人员的素质结构;二是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的驾驭能力。三是要注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防微杜渐,减少内部审计受利益牵制而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
第四,加强技术及方法支撑,促进审计信息化。增值型内部审计要求企业更深入的实施审计,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子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结合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操作平台,重视内部审计数据库建设,并适时更新电子档案,更好的为企业预测与分析提供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审计信息技术及系统,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创新。
(二)加强实施管理,积极发挥增值职能
一是,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增值型审计理念,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目的,促进内部审计从单一的监督、评价职能向咨询与服务等多种增值职能的转变。二是,企业要明确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的途径,结合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合自身状况的、有效的内部审计模式,与审计部门协作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良好框架。三是,深化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促进增值职能的发挥。企业日益多变的外部环境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在企业实现目标价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适应这种要求,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对财务、经营业绩的审计,而应该扩展到公司治理层面,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甚至企业战略中来。要强化对企业治理各个层面的审计,发现不足并加以更正,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最后,注重内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建设。内审部门要经常与被审计部门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积极采纳其他部门的意见;与被审计部门及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提出改进措施。
(三)加大控制与监督,努力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率
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要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首先,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企业要加强制度约束,明确具体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及一般审计人员的责任,奖励先进,严格追究过失。要积极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予以评价,以保证控制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特别是要重视检查内部审计项目创造的价值,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及时对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反馈,更新质量控制系统信息,提高控制效率。
其次,后续审计要做到位。通过后续审计可以检查企业是否真正采取了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落实纠正措施的成本与效益。同时,后续审计还要关注未纠正的问题,弄清原因,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再次,规范内部审计考核机制。考核的内容既包括对内部审计过程的考察,也是对增值结果的评价,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内部审计过程的考核可以参照质量控制过程,对与增值效果的考核要全面,分别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领域实现的内部审计增值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考核方法上,充分利用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审计中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根据其提供的内部和外部的评价,财务和非财务的指标来全面、客观的反映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6150.html
上一篇:加大监管审计力度预防社保基金腐败
下一篇:浅议审计决定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