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受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对高等学校财务、校办企业、基本建设、后勤管理部门和院、系、所的主要行政负责人和负有经济责任的干部职工在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明确其经济责任的一项活动,它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和经济责任人的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学校的财经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为学校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学校干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固有特征,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在高校中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尚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此谈谈认识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客观的审计评价标准,造成审计评价难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而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上缺乏科学、客观的标准,致使在实践中难于操作。因为在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中并没有明确其经济责任是什么,在上任之初,干部管理部门也没有就经济责任给他们做出明确的规定。我们发现,被审计对象大多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哪些经济责任。这既不利于领导干部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又给审计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正因为缺乏明确的标准,严重地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导致审计评价难,同时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2、贯彻“先审后离,先审后任”原则不够,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能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均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任职期满或因调动、离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然而,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执行情况看,基本上是在领导干部换届后或任期届满时才进行。特别由于强调干部管理的保密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先审计后任用。这种“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出现了配合难和执行难的问题。一方面,因为被审计对象己到新的岗位走马上任或己退休在家,而继任领导又因为不了解情况或者认为与自己无关,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效的配合;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被审计对象己不可能代表原单位接受审计处理,而新任领导又认为这是前任的责任,对审计结论可能置之不理。经济责任审计成了“马后炮”,既不利于教育本人,更不利于领导干部在原岗位改正错误,达不到监督和考核干部的目的,不能为选拔任用干部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效能大大削弱。
3、审计信息的获取手段十分有限,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与财务收支相比,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与其期望达到的目的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实践证明,仅靠审计部门从账面审计掌握的情况就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评价,依据明显不足。因为审计的范围、内容是有限的,审计部门所认定的经济责任仅限于根据审计对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述职报告和其他资料,然后依据有关规定所能界定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与纪委、监察的监督无论从信息来源和监督手段都有很大不同。特别是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的情况及党风廉政情况,审计部门就更难全面掌握,在经济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翻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些领导干部经济犯罪问题常常不直接通过财务收支反映出来,如“领导干部收受贿赂、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私分公款”等问题,仅仅依靠审计部门难以发现、查实,因而审计很难揭示一些账外的东西,因此仅靠审计就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做出全面评价风险很大。
4、审计队伍力量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办学经费筹措渠道越来越多,教育资源配置形式越来越广泛,经费支出越来越纷繁。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及审计监督职能的拓展和延伸,高校审计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面越来越宽,除经济责任审计外,还涉及到内部制度评审,办学效益、经济效益、无形资产评审,高校各项收费、各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及校办产业、后勤剥离单位等情况的审计。这一切使审计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审计队伍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从质的方面看,目前高校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部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征和行业特点不熟悉,有的具有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但实际发挥能力较差。然而,经济责任审计对内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懂得财务收支审计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和较高的政策水平。但是,由于高校审计任务十分繁重,审计人员没有时间去进行相关培训和进修学习,从而导致审计队伍的素质适应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从量的方面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编制较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高校机构改革中,多数单位把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并,专职审计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审计人员编制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审计队伍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审计部门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领导干部逐个进行审计,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逐个审了,审计质量也难以保证。要么走走过场,要么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受到影响,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审,否则会给干部管理部门选人用人产生误导作用,根本就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二、改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明确职责,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体系,规范审计评价
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是其领导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自己的经济责任,才可能全面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因此,干部管理部门应该在领导岗位职责中明确其经济责任。领导干部上任之初,应该就经济责任和权利义务签订相关协议。以统一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范围、内容和标准。本着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原则,把定性和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量化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及其绩效。协议条款应包含以下内容:财政资金的使用、节约情况;各种经费的来源、使用及节余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保值、增值情况;债权、债务情况;重大对外投资情况和效果;对经济行为有影响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财务信息的正确反映情况;职工收入和福利改善情况;遵守财经法纪情况;任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协议中还必须明确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对负领导责任、间接责任、直接责任等做出明确界定,既能增强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实现任期内管理目标的责任感,又为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
2、灵活应对,坚持“先审后离,先审后任”原则,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应该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任用”的原则。首先,审计部门应该加强与组织、人事、纪委、监察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力争通过建立相关制度的形式来保证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换届或离任前的一段时间内(例如三个月),向学校审计部门送交提请审计通知,使审计部门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这样既可以使离任者交得清楚,接任者接得明白,解除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又有利于领导干部正视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改正缺点和错误。其次,把离任审计与届中审计相结合,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中的不足,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领导策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经济活动管理水平。
3、形成合力,拓宽审计信息渠道,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也是组织人事、纪委监察部门监督的重点对象,只不过在监督内容上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要整合各个监督部门的力量,形成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组织监督、纪监监督相结合的新的干部监督机制,达到监督主体的高度统一,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权威性,准确性。一是成立有组织、人事、纪委、监察、计财等部门参加的学校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研究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确立审计重点,及时讨论经济责任审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二是邀请相关部门参加经济责任审计见面会,听取被审计对象的述职和群众意见,加深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了解;三是广泛收集各个监督部门在平时收集到的有关被审计对象的反映信息,供审计评价参考;四是及时向干部监督部门通报经济责任审计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保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健康发展。
审计部门与组织、人事、纪委、监察部门的这种协调互动和优势互补将极大地拓宽审计信息渠道,有效地减少审计风险,并将大大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功效。
4、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审计力量;提升素质,以质量弥补数量的不足
为了克服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必须针对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突出审计重点,周密安排审计事项。一是内部审计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要与干部管理部门,纪委监察部门的工作计划相衔接,在年初就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从容应对,增强内部审计的主动性。二是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安排,把近期面临换届或任期将满的、掌管人、财、物和有收费项目、专项资金的单位(如计财、人事、国资、教务、科研、校产、后勤等)以及群众反映较多的部门,优先审计,对那些经济活动总量较少的单位安排到时间相对宽裕的时候进行。审计部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项目上,科学安排审计力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另外,在制定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科学安排审计力量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弥补审计人员数量的不足。经济责任审计事关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德、勤、绩和功过是非,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大的工作,审计人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较强业务能力,就是人再多也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办的审计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从事审计工作的荣誉感、使命感;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奋发向上、勤政、廉洁、高效的审计队伍,通过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来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完成。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6179.html
下一篇:关于绩效审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