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劳伦斯?索耶(Lawrence)-当代内部审计之父。他在20世纪20年代的教科书中,形象的将内部审计描写为“管理层的眼睛和耳朵”。随着公司组织的不断扩大,公司的业务也愈来愈庞大,而且内部审计也由最初的“内部检测者(内部考官)”逐渐成为一种为了增加企业价值及改善企业构造的运营而设计的自立、客观的确认及咨询流程活动。内部审计是由单位部门或者内部相对于自立的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专业人员对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运营及其内部单位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合规性和进行控制、识别和检查、评估,同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系统,重整财经纪律,查漏补缺,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一)内部审计质量的含义
审计质量是审计事业的精髓,它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维护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公司的审计形象优劣也直接受其影响。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的好坏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审计质量的内容包括:一、审计结果的质量;二、审计工作的质量。简言之,就是该审计项目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印发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其内容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明确定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质量而制定并执行的一种符合内部审计准则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确保被审计单位审计质量良好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实施、审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审计管理活动。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是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外部因素一般是指不可控的因素,如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水平;其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当时国家的经济监管建设规定等。相反,内部因素一般为可控的因素,主要包括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审核标准及程序、审计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及审计机关行政制度建设的完整性。按照控制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审计质量的事前控制
审计质量的事前控制指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经营规划和审计工作在开展之前进行控制。它主要包括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发展,对现时企业的审计法规及审计标准进行完善,初步设计审计计划,编制审计程序,改善审计组织等。
2.审计质量的事中控制
审计质量的事中控制是指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经营控制。首先,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充分的审计准备,尽可能搜集有效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其次,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报告必须是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编写的,以反映被审计单位审计的全过程和结果,同时给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审计部门要建立合适的审计质量控制组织,仔细检查已出具的审计报告,并以此做出适当的审计意见及决定。
3.审计质量的事后控制
审计质量的事后控制是指对已出具的审计质量报告进行反馈控制,主要包括审计行政复议、审计后续控制和最终审计档案管理。
综上所述,审计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是相互联系和制?s的,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完整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受本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领导;二是受本企业总裁或总经理领导;三是受本企业董事会领导,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来说,领导者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就越有保障。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建立在国家干预的基础上的,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完整的独立性。但目前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形式丰富多彩,有附属于办公室的;有附属于财务部门的;有附属于纪律检查部的等等。这些设置让内部审计独立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无法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从而无法有效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审计人员记录审计问题事项浅显,避重就轻,无法判断审计事项的正确性,让审计质量控制无法走下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种记录审计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求在审计中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以及每个审核人员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些企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就会导致出现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等不良现象。
(三)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欠佳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审计工作,审计监督的范畴不断扩大,审计项目也逐步增加,审计任务的压力也如山般压倒过来。因为人员少,任务重,一些审计人员“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也越来越突出,这种思想导致的后果就是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因。现有的审计人员多是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转岗过来的,这些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多被认为其在工作上处于边缘化,其自我学习、自我加压意识能力差,所以导致知识更新慢。审计人员工作培训多是集中在对审计制度的学习,很少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致使审计结果出现误差,就会影响审计质量。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审计组织及其质量控制标准
1.构建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依据公司治理结构来说,审计机构不能依附于其它职能部门存在,需在企业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成员应当由熟悉财务、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及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的人员组成。这样,才能做好内部审计监督与审计质量管控,积极推进事后、事中与事前??计相结合,从源头上强化风险防控。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加大审计项目实施力度。
2.明确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应以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项目活动时,确定审计小组、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组员,制定内部审计方案,搜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征求意见稿,出具最终审计报告,实施后续审计、整理归档等审计质量控制。进行审计质量控制时,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程序,遵循系统性、重点性、可行性、经济性的原则,审计质量控制才能高效、有序、稳定的发展。
在具体的审计质量标准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有经验有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编排审计底稿样本,将底稿样本运用到日后的审计工作中,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事项问题对底稿进行修改,最终生成模块化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案,这样就便于其他业务人员参照学习,形成审计质量控制作业流程化,减少审计中的随意性,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二)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审计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就会促使审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审计人员不仅是审计方面的专家,更应是会计工作的行家,所以在全面提高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强化审计人员会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坚持多元化培训,提高后续教育力度
多元化培训主要包括多种方式和多面知识的培训,内部审计机构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审计人员参加一些较高层次的短期培训,系统的更新知识,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接受相关学历或专业进修教育。
(三)强化对内部审计过程的监督
1.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要对内部审计进行系统化管理,必须要有企业制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否则审计人员将无章可循,内部审计工作停滞不前,内部审计督导就无实质性的进展。
2.规范审计执业人员的审计行为。根据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审计执业人员应合理编排审计计划,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正确判断和处理审计事项,设置审计质量标准,及时对自己的审计结果进行合理评定,从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3.加强内部审计复核工作。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对审计工作的复核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搜集的审计证据是否真实有效,审计事项评定结果的复核等。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进行论证及审核,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降低审计质量控制风险。
(四)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与评价
持续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能够有效监控内部审计工作,当审计业务正在进行或已完成时,应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掌握审计进程,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考评工作,需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的质量考核过程,包括考核时间、主体、方法等,考核主体主要由利益相关者组成,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本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等多种形式。并且综合整理考核结果,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在审计质量评价结束之后,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根据评价结论采取措施改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五、结束语
我国现在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更高更迫切的需要,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良性发展,必须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过程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科学合理的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良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功能,有助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并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驾护航。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