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一、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内涵
基于风险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就是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资源使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评价时坚持风险导向,从识别和分析审计风险着手,采取相应措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合理水平,实现政府绩效审计目标。政府绩效审计风险主要包括:
错报风险。被审计项目的本身成为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首要来源,取决于被审计的政府公共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项目本身状况。若其提供、呈现的信息资料不能直接体现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绩效,错报或者修饰的政府机构公共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经济、效率和效果信息,将导致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
2、评价风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得实际工作中的绩效审计标准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同一政府绩效审计项目的评价指标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评估风险。
3、归因风险。政府绩效审计需要获取被审计项目的直接信息资料和大量的二手资料。由于被审计项目的专业性、复杂性、多变性,获取信息资料可能不全面,导致审计判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4、建议风险。审计工作结束后,政府审计组需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受认知和业务的限制,改进建议过于宽泛可能缺乏针对性或者不具备可行性。
二、基于风险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流程
基于风险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主线是识别、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
(一)战略规划阶段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有限政府绩效审计资源作用,需要广泛收集和评估公共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项目有关资料,初步确定审计备选项目库,制定关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全局性、高风险领域的政府绩效审计战略规划。一是重大公共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或民生需求等影响全局的重要领域,二是财政资金使用数额较大或影响权力机关和其他领导机构决策的政策或项目,三是根据以往审计经验易发生腐败等问题的高风险领域。通过分析最新重大决策、近期审计报告、相关科研成果、咨询专家、问卷调查等完善审计项目库资料,利用战略思维对可能的风险进行一般分析。结合当前政府工作具体要求,确定政府绩效审计项目范围,进行成本效益和风险分析,审定后纳入政府绩效审计计划。
(二)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项目确定后,根据掌握的基础信息和可能的一般风险,组织专门人员对审计项目进行调查,识别和分析错报风险领域。以错报风险为出发点,编制政府绩效审计项目方案,确定审计目标、工作重点、可能的审计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等。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时,尽可能消除主观性,从政治、社会、环境、市场等多个角度选择既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专业标准和以往的绩效评价指标,全面分析评价被审计项目管理、工作效率、资金使用、政策落实等。方案确定后,向被审计单位发出通知书,派驻项目工作组准备实施审计工作。
(三)审计实施阶段
重点关注政府绩效审计评价风险和归因风险。工作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后,首先通报绩效审计标准,说明指标的选择依据及特征,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以降低评价风险。根据方案要求,按照充分且适当的原则收集、审阅和查询与被审计项目绩效相关的制度、文件、实物、数据统计资料等书面证据资料,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分析性程序等获取更多佐证信息,增强审计证据的全面性、可信性和证明力,控制归因风险,综合分析发现被审计项目公共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不经济、不效率、效果差的症结所在,为提出改进建议奠定基础。
(四)报告及反馈跟踪阶段
围绕审计结论,提出改建建议并跟踪建议的落实情况,主动控制政府绩效审计的建议风险和其他相关风险。根据实施阶段审查评价情况与发现问题,客观、公正地得出审计结论,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政府绩效审计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政府绩效审计报告采取相适应的报告形式,提供包括审计项目背景、审计评价标准、审计实施过程、对被审计项目现状评价、审计结论及改进建议等的信息。实施反馈跟踪,通过“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评估改进建议实施效果,及时发现改进建议可能与目标相悖的风险,实现政府绩效审计提高公共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此外,由于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要求,在不涉及国家机密信息情况下,政府绩效审计报告在审计网站对社会公开,关注公众对政府绩效审计结果的关切,及时回应公众可能反应,控制好舆论导向。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绩效审计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最新的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的应用必然将推动政府作风转变,更好实现政府审计的职能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6963.html下一篇:浅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