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105-02
一、经济责任审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含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现代审计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创新。所谓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经干部管理部门委托,依法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自己的单位,取决于部门单位领导决策与指令,由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审计,因其附属性、被动性、依赖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学校内部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高校的内部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任期届满或离任前,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应当负有的责任。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东省高校为例,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网站访问的形式,抽查30所省属高校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提出改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理论基础。
(一)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高校不多,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主流方向仍然是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在被调查的30所省属高校,26.67%的高校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全部是本科院校),53.33%的审计机构与纪委监察室合署办公,10%的高校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仍有10%的内审机构与校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合署办公。《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要保障内部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公告审计结果,不受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干涉。而目前内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这与国家法规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贯彻“先审后离”“离任必审”原则不够彻底
高校的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走访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了解,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联席会议不健全、审计方案流于形式等原因,“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并没有完全贯彻实行,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审计计划和确定审计对象范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3.33%的高校确定了“离任必审”的原则,50%的高校会对委托部门所关注的重点单位的高层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有16.67%的高校根本没有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纳入到每年的审计计划中,只是对那些被人举报存在问题的单位领导进行抽查审计。可见,在实际工作中,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一些高校并没有作为常规的经济监督形式。“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对经济责任人并没有多大影响。
(三)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不足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客观事实为准绳,通过审计查证对领导干部是否履行或是否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作出评价和判断,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后续管理等提供了依据,理应成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成果转化滞后的现象,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落实,“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条线”,造成审计流于形式,失去了现实意义。通过调查发现,调查的30所高校中都建立了审计网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大部分审计网站发布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等文件,有些高校还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在网上公布,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审计人员对规范程序、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但是,关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没有一所学校进行公示 ,审计报告都是保密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如果没有得到正确运用,高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就失去意义和作用。
(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不到位
落实审计整改的各项措施是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功能、体现审计效果的重要环节。部分领导干部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据调查数据显示,调查的62所高校,12.9%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非常重视,16.12%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比较重视,48.38%的中层领导干部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重视,14%的中层领导干部不够重视。目前,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一些中层领导干部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校长、书记等行政负责人进行审计的,对中层干部而言内部与经济责任审计则可有可无,他们认为高校的工作重心就是教学和科研,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只会徒增烦恼,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当一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束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工作也就出现了形式主义多、账面调整多、整改报告不实、警示效果弱的现象。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缺乏审计整改联动机制以及跟踪回访机制使得审计整改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提出是建立在内审人员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的基础之上,若提出的审计意见与审计事实不符,则容易引发审计风险。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和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专业胜任能力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内审人员对会计资料和信息进行审查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知识的支撑,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熟悉相关政策规定、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获取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证据,提高审计的质量。
(二)审计职业道德
由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且具有较高的政策敏感性,需要加强内审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都对审计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做了明确的规定。内审人员要根据职业道德规范,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切实防范因为审计道德颓废而引发的审计风险。
(三)信息化审计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计的职能早已超越了查账的范畴,涉及到对各项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目的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网审计,可以使审计关口前移、事先介入,随时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化审计能力,不断探索联网审计,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四)沟通协调与人际交往能力
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审人员需要与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下属单位负责人、内审部门审计小组的沟通与协调。内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调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既做到保护干部,又加快推进对高校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监督工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平时的工作中,如定期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与审计有关的会议,列出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要求与细节;在非审计的环境工作中通过多沟通,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友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后续教育学习能力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组织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能只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而应广泛涉猎,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有利于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高校领导人员要重视和支持后续教育,有计划地定期安排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并保障内审人员具有充足的时间、机会和经费去参加后续教育,以便及时更新知识。
(六)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内审人员做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肩负着艰苦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因此,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保障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充分发挥审计应有的监督和服务功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7052.html上一篇:探究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