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教育资金的划拨逐年增大,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逐步升高,高校必须加强教育经费和资产的管理,提高各部门和各层次的内部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提升教育经费和教育资产的合理利用率,高校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作用已不容忽视。当前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在加强高校经济监督和服务、保证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和有效、提高学校的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职能,就是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和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作为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学校的制度规定为依据,监督审查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的执行程序和结果是否合规,发现被审计部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高校内部审计除了基本的审计监督职能外,还具备一定的服务职能。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把为本单位服务作为其重要宗旨之一,立足于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角度,通过合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提高高校的内部管理水平和资金、资产的使用效果。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还是以监督为主,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
二、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弱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有效运转的基础,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成立了内审部门,并归属校长或者副校长分管。尽管如此,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高校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在业务执行和权限职能上的独立性还是相对薄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由学校领导决定,其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审计部门难以做到自我抉择和自主判断。其二,由于学校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知度,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和学校其他部门的平行关系,内部审计工作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制约因素,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的局限性,也无法完全保证审计的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这些限制因素使得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的执行力,其独立性相对薄弱。
(二)审计信息化建设程度低
当前,许多高校的财务、人事、教学、科研、基建和国有资产的管理都步入了信息化管理阶段,同时这些部门的经济活动和业务工作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和管理的重点,被审计对象依赖于各类信息系统,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必须进入审计信息化领域。但是,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审计软件开发不太成熟,除了财务会计数据对接相对进步,工程审计软件相对比较成熟,对于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审查,审计软件的利用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目前适合高校内部审计的软件并未有效普及,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确实有待尽快提高和利用。
(三)事前、事中审计重视度不足
高校内部审计历来惯行的是事后监督性审计,对于审计对象的事前、事中审计虽逐步有所涉猎,但是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局限性和审计力量的匮乏,使得事前、事中审计难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以开展,不能保证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追踪监督和审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造成发现问题时已错失纠正的良机,对高校经费和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力监管难以到位。高校内部审计通过事后审计和结合开展事前、事中审计,有利于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审计结果利用率较低
由于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及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总是有一种错误认识和排斥态度,甚至带着反感情绪,认为审计工作就是走走过场,没什么实质性作为,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再者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原因,往往只重视事后审计,而对事前、事中审计缺乏执行力和足够的重视度,审计结果不能在管理过程中掌握风险点,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结果利用率往往较低,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五)审计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经济业务和内控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且专业的知识面,不但要懂得财务、工程审计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经济、金融、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经得起各个方面的考验和挑战。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人员,往往只单纯懂得财务或者工程方面的审计业务,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系统的审计理论,专业审计人员比较缺乏,审计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很难有突破性发展。
上述一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良性发展,使得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更不利于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应积极探寻高校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措施,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以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三、高校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较强的工作,如果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关键点之一就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高校应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须在学校一把手的领导下工作,接受学校党委组织部或者校长办公会集体决议的委托,向校长或学校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使其工作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能独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工程预决算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工作,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二)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和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为了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拓宽内部审计范围,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职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亟待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和运用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审计软件,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归纳、采集、筛选和转换,并运用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审计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提高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准性,减少职业判断性的失误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三)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同步审计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比较重视事后审计。高校内审机构应力争转型,向事前、事中审计方式发展,在各种经济事项发生前进行跟踪监督,即从经济业务的立项开始就参与其中、进行监督和管理,在任务执行中,参与其关键环节和流程,进行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力争将风险控制在最小,加强经济业务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应高度重视事前、事中审计,力推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型,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三者并重的审计形式,及早预防和纠正问题的发生,规范和完善相关规定,防止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四)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一直以来,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地位较低,学校领导和被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对审计结果利用率不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积极参与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出具高质量、有借鉴意义的审计工作报告,真正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和进步,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利用率。同时也要积极消除其他部门和个人对审计工作的偏见和误解,让被审计部门和个人认识到审计工作是帮助学校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降低财务和管理上的风险。
(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
高校应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求,力争将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知识结构丰富的专业审计人才纳入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日常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批拥有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审计工作人员,平时也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交流和锻炼,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动向、审计方向和审计前沿理论,走出校园和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和参与,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硬、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创新型和实干型的审计队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审计应关注学校资源,对本单位利用资源、开展业务、取得绩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应坚持业务活动审查与财务活动审查相结合,运用业务入手审计方法,开展财务审计与业务审计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审计;应坚持审计控制与审计评价相结合,根据业务特点,采取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等方式组织审计业务;应根据学校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等有关内部环境和内部审计资源状况,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内部审计业务战略;应着眼于促进问题解决,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另外,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定期接受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对所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质量评估。
高校内部审计既是监督型审计,又是服务型审计,对于学校促进和加强经费和资产管理、健全和改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等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提升教育经费和教育资产的利用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已经不可忽视。尽管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但是其发展和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让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应有的和更大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7174.html下一篇:电子数据审计方法与现状